浅谈打造农村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摘要: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形态,集中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受传统教学影响,长期以来,农村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主要框定在教师的教学活
动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无效现象大量存在,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厌烦心理,对学习逐
渐失去了兴趣。
本文通过自己几年的教学研究,提出影响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高效性的因素和对策。
关键词:农村小学高效课堂教师
一、低效课堂的主要表现形式
1.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由于受年龄限制,小学生对自身的控制能力相对比较弱,
枯燥的学习很难使他们的注意力保持长时间的集中。
而在现在很多的数学课堂教
学中,教师往往就是一支粉笔加一根教鞭上完整堂课,教学方法毫无新意,这种课堂
当然很难吸引活泼好动的小学生。
2.教师忽视对学生和教学内容的了解和分析。
农村小学的孩子受家庭背景、
生活环境的影响,他们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个体差异、思维的平均水平与城
镇小学生差距更大,这样用同样的内容去教有差异的学生,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3.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脱节。
任何学科的学习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际运用,数
学知识当然也不例外。
然而现在的小学数学教材知识都以大量的图片形式呈现,
内容也与农村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没有机会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使得
学生往往觉得学习数学知识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从而对数学的学习失去兴趣。
二、低效课堂原因分析
1.城乡教育不平衡。
农村小学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知识和观念不能与时俱进,城乡教育不平衡。
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严重,这些老师明显地感觉教学“吃力”,对教材把握不住,课堂上教师讲得多、演得多,看的是结果是否正确,听的是是否有大而整齐的齐声回答,一节课下来很难见到有生动有趣的体验场景。
2.没有有效地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现在有许多农村学校已配备了多媒体,
但往往搁置在那里成为一种摆设,只是上级来检查或搞大型教研活动时才拿出来
用用。
一些教师本想平时用一用,但学校没有提供相应条件,因而也就还是用老
一套进行教学。
3.教师缺少改革课堂教学的决心和信心。
当前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仍是教学成
绩最重要,家长们往往也认准的是分数,班级学生成绩提高了,老师就是会教书
的好老师,否则就不是。
受这一导向影响,数学教师们是尽其所有本领,尽其所
有时间,坚持“题海战术”,生怕误了学生成绩,因此教师没信心去改革课堂,走
进课堂,新的教学方法、新的学习方法想用却不敢用。
4.家庭教育严重缺乏。
农村小学地处偏僻地区,大多数学生家长都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的只有爷爷奶奶,可以说文化素质不高,对孩子也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三、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
发生命的活力?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小学一年级下册人民
币的认识,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有的很少用钱买过东西,掌握本节知识较难,我采用“逛
超市”一活动来加深学生的理解,讲桌上临时找来了学生的几个新书包、文具盒、
橡皮擦、小刀、故事书、不同面值的模拟人民币……让学生自由选择当售货员或消
费者,老师要求卖买双方要礼貌待人,并列出付款算式,活动一开始,整个教室里一片
沸腾,笑声叠起。
在活动中,既有能买又会卖的小能手,也有因计算有误或不会找钱
的失败者,教师针对这一现象,抓住契机进行总结并鼓励到:“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
从今天起,人人都会成为能卖能买的小当家。
”从那以后,孩子们常常互相利用模拟
币进行买卖的游戏活动,从而把学生从课堂引入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
学以致用、其乐无穷的乐趣。
2.充分的课前准备是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
新课标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
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
“教学目标要有预设性”,没有充分准备的课,肯定是低效或无效的。
上课就好比打仗,备课就好比战前的备战。
3.与学生多一点数学交流。
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
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
的体验和思维碰撞的火花,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4.开展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课堂教学并不是教学活动的全部,教师
还应该针对一些课本知识开展一些课外活动。
综上所述,打造农村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我作为
一线的数学教师,更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
于创新,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努力打造高效数
学课堂。
参考文献
[1] 高洪平浅谈现代教育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年22期。
[2]王新甫让预设与生成在融合中共生[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