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安建设基础知识试题50题附答案

平安建设基础知识试题50题附答案

平安建设基础知识试题50题附答案※1、什么是平安创建平安创建是指通过采取法律、经济、行政手段,使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社会治安状况得到好转或控制、人民群众得到安居乐业的工作过程。

平安创建的工作目标: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

2、什么是司法确认制度司法确认制度是指对于涉及到的民事权利义务的纠纷,经行政机关、人民调解组织、商事调解组织、行业调解组织或者其他具有调解职能的组织调解达成的具有民事合同性质的协议,经调解组织和调解员签字盖章后, 或双方当事人签署协议之后,如果双方认为有必要,共同到人民法院申请确认其法律效力的制度。

※3、综治办的主要职责是什么综治办是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的长设办事机构,与党委zd委机关合署办公,主要履行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方面的调查研究、组织协调、督办检查、考评推动等职能。

※4、乡镇(街道)的综合治理部门或单位是指哪些部门或单位从中央、省、市、县到乡镇(街道),均有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简称“综治委”),并下设有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简称“综治办”)。

乡镇(街道)的综合治理部门或单位就是指乡镇(街道)的综治委(办),村(社区)设有治保调解委员会。

5、什么是内保条例内保条例是指《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为了规范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保护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和公共财产安全,维护单位的工作、生产、经营、教学和科研秩序,制定本条例。

该条例以国务院令第421号文公布,于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

6、单位内保的基本方针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贯彻预防为主,单位负责、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方针。

内保工作应当突出保护单位内部人员的人身安全,单位不得以经济效益、财产安全或者其他任何借口忽视人身安全。

7、内保工作的指导监督由政府哪些部门负责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指导、监督本行政区域内的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对行业、系统有监管职责的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指导、检查本行政区域内的本行业、本系统的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及时解决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8、企事业单位如何设置内保机构单位应当根据内部治安保卫工作需要,设置治安保卫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兼职治安保卫人员。

治安保卫重点单位应当设置与治安保卫任务相适应的治安保卫机构,配备专职治安保卫人员,并将治安保卫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的配备情况报主管公安机关备案。

※9、平安创建活动开展有哪些形式,公民如何参与平安创建活动主要有“平安市(州)”、“优秀平安县(市区)”、“平安乡镇”、“平安单位”、“平安企业”、“平安校园”、“平安村(社区)”、“平安小区”、“平安道路(铁路)”、“平安边界”、“平安家庭”等形式。

公民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参与“平安创建”活动:自我防范、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维护公平正义、邻里团结友善、遵老爱幼、家庭和睦,积极参加平安志愿者、治安巡逻员、义务联防队、治安中心户等,积极参与公众安全感和治安满意度测评等。

10、什么是“百名民警进网格”是指从市公安局党委成员开始,局直各单位、各镇(街道)派出所全体民警每人联系一个网格,目前共明确网格民警100名,对接网格94个。

11、“百名民警进网格”的主要职责和工作任务是什么网格民警要深入基层社区,认真履行信息采集、掌握民意、化解矛盾、安全防范、服务群众等五项职能,每月参加社区和网格的网格员碰头会、安全隐患大排查、治安巡逻走访、组织安全宣传教育、组织入户走访关爱活动等五项活动。

※12、《湖北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条例》何时出台并实施《湖北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条例》经湖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于2012年9月29日通过,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13、何谓流动人口流动人口居住多长时间可以申请办居住证流动人口是指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进入本市行政区域或在本市跨县市居住的人员。

《宜昌市居住证管理暂行办法》第八条规定:流动人口拟在现居住地居住三十日以上的,应当在到达居住地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社区(村)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构进行居住登记,填写《流动人口信息采集表》,申领居住证。

※14、出租房屋是否要签订租赁合同《湖北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条例》第五十一条规定:出租房屋供流动人口居住的,房屋出租人或者其委托人应当与承租人签订房屋租赁合同,登记承租人姓名、身份证件种类和号码、常住户口所在地等基本信息,督促其到当地派出所申报居住登记。

※15、房屋出租人是否可以将房屋出租给无身份证件的人居住《湖北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条例》第五十一条规定:房屋出租人提供的出租房屋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条件,不得将房屋出租给无身份证件的人居住。

※16、房屋出租人将房屋出租后多长时间内要将登记信息报告当地公安派出所或社区(网格管理员)《湖北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条例》第五十一条规定:自流动人口入住之日起七日内,房屋出租人要将登记的信息报告当地公安派出所或者社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站;流动人口终止居住的,应当在流动人口离开后七日内报告当地公安派出所或者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

城区实行了网格化管理,要报告网格管理员。

※17、群防群治队伍有哪些有治安巡逻队、义务联防队、平安志愿者、治安信息员、治安巡逻员、安保队、治安中心户、门幢关照员(楼栋长)、综治协管员等。

※18、居民周边治安问题主要是哪些治安问题主要是指近半年内发生的:入室盗窃、摩托车被盗、诈骗等刑事、治安案件、“赌、毒、黄”问题、精神病人肇事肇祸、邻里纠纷、家庭纠纷恶化等。

※19、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如何开展矛盾排查调处枝江市在乡镇(街道)均建立了综治信访WW工作中心、在村(社区)建立了综治信访WW工作站。

村(社区)干部、治调主任、治安中心户、网格管理员、治安志愿者等对辖区内的社会矛盾进行全面排查化解。

未实行网格化管理的地方,坚持村(社区)每周、乡镇(街道)每半月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0、什么是“十户电话联防”“十户电话联防”是指通过对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将居住相邻的固定电话或移动电话以十户为单位组成一个群组,遇到突发情况,用户可快速拨打告警中心号码,求助联防户进行救助。

※21、常见的一些自我防范措施有哪些要防盗防火,家里门窗要牢固,外出、睡觉门要反锁,最好门上安装报警器;邻里彼此要留意可疑人;外出要警惕防扒手,夜间出行要谨慎;大额取款要有人陪同;防止电话和短信诈骗等。

22、什么是社会治安保险社会治安保险是通过乡镇街道、村、社区或村民大会组织居民自愿向保险公司缴纳一定费用,用于群防群治,并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提供保险保障的一种创新的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模式。

“社会治安综合保险”作为防灾救灾的重要手段,能有效防范化解各种风险,在灾害和意外发生后迅速提供经济补偿,对于维护群众利益,保障社会安定具有重要意义。

23、社会治安保险的保险责任有哪些社会治安保险的保险责任主要包含了家庭财产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两部分。

家庭财产保险的保障内容有:因为自然灾害、火灾、爆炸、盗抢、抢劫、恶意破坏造成房屋及房内财产、室内装潢,家用电器及文体娱乐用品,衣物及床上用品,家具及生活用具,农机具,粮食及农产品(鲜活物品除外)等财产的直接损失;因为盗窃、抢劫造成的现金、金银、珠宝、钻石及玉器,大牲畜(牛、马、驴、骡)等直接损失。

因为恶意破坏造成的果木和成材树木的直接损失。

人身意外伤害的保障内容有:保险单中的被保险人因意外事故造成的身故、残疾、烧伤。

24、什么是“六五普法”我国从1986以来,已完成了五个五年普法规划。

“六五”普法是2011—2015年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的简称,是指从“一五”普法开始到现在正经历第六个五年的普法教育。

※25、什么是人民调解《人民调解法》所称人民调解,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解决民间纠纷的活动。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不收取任何费用。

26、当事人在人民调解活动中享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当事人在人民调解活动中享有下列权利:(1)选择或者接受人民调解员;(2)接受调解、拒绝调解或者要求终止调解;(3)要求调解公开进行或者不公开进行;(4)自主表达意愿、自愿达成调解协议。

当事人在人民调解活动中履行下列义务:(1)如实陈述纠纷事实;(2)遵守调解现场秩序,尊重人民调解员;(3)尊重对方当事人行使权利。

27、调解协议书的种类和生效时间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可以制作调解协议书。

当事人认为无需制作调解协议书的,可以采取口头协议方式,人民调解员应当记录协议内容。

调解协议书自各方当事人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人民调解员签名并加盖人民调解委员会印章之日起生效。

调解协议书由当事人各执一份,人民调解委员会留存一份。

口头调解协议自各方当事人达成协议之日起生效。

28、什么是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是指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司法行政部门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服务机构或法律服务人员,依法为经济困难公民和其他符合法定条件的公民,无偿提供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法律服务的活动。

29、法律援助对象有哪些法律援助对象包括:(1)经济收入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倍以内的经济困难公民(家庭);(2)可直接认定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公民:①农村五保对象。

②正在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孤儿保障金或者生活困难救助金的。

③在社会福利机构由政府供养的。

④无固定生活来源的城镇零就业家庭,有特殊困难的残疾人、老年人、患有重大疾病的人。

⑤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请求支付劳动报酬或者工伤赔偿的。

⑥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或者为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产生民事权益的;(3)司法机关通知指定辩护的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强制医疗案件的被申请人或者被告人。

经济困难的刑事案件当事人、刑事受害人。

30、枝江市的法律援助接待机构有哪些枝江市的法律援助接待机构有:(1)枝江市司法局设立的法律援助中心;(2)在乡镇、街道司法所设立的法务指导中心(法律援助工作站);(3)在部门、院校、行业设立的的法律援助工作站;(4)社区法务工作站。

31、社区服刑人员包括哪些社区服刑人员包括:(1)被判处管制的罪犯;(2)被宣告缓刑的罪犯;(3)被裁定假释的罪犯;(4)被决定、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

32、刑释解教人员包括哪些刑释解教人员包括:刑满释放5年内、劳教解除3年内的人员。

33、司法行政部门安置帮教工作主要内容有哪些引导鼓励刑释解教人员自主创业。

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刑释解教人员房屋、责任田、信贷、低保、税收等优惠政策。

适应市场需要,将失业特困刑释解教人员纳入社会就业培训计划。

※34、社会管理创新有多少个试点单位全国有38个试点单位,宜昌社会管理创新“一本三化”新体系在全国推广,枝江正积极推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