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生命体征常因病情的轻重而改变。
测脉搏、
呼吸、血压时,应先测呼吸,再测脉搏,最后测血压,以免病人受刺激而躁动,影响测量。
●是衡量颅内压增高程度的重要指标。
通过观察病人对时间、地点、人和物的辩认,
定向能力,按观察时间先后加以对比。
若意识由清楚转为障碍,或意识程度加重是病情加重的熏要症状之一,应及时报告医生,做相应的处理。
●瞳孔的变化常伴有意识状况的改变。
瞳孔的观察主要是观察两侧瞳孔形状、大小,
对光反射是灵敏、迟钝或消失。
对观察记录应进行分析对比。
瞳孔的变化可反应有无再出血和脑水肿。
●颅内压的监护颅内压监护仪可连续观察记录病人的颅内压动态变化,是颅内压变化
的可靠依据。
有条件者术后可采用颅内压监护仪。
其他
(1)观察头部伤口有无渗血渗液。
(2)观察引流管的引流量、引流速度、引流液的性质。
(3)观察病人有无头痛及头痛程度,有无呕吐及呕吐的程度和频率,患肢活动情况,有无癫痫。
(4)观察有无应激性溃疡,注意病人的大便色泽,有胃肠减压管或鼻饲管者,定期观察其回抽液。
开颅术后,许多病人由于病情危重仍处于昏迷状态。
昏迷病人常见的并发症是褥疮、肺部感染、角膜炎、尿路感染。
其中,最常见、较难预防的是肺部感染,故呼吸道管理尤为重要。
呼吸道的管理
定时翻身拍背,促使痰液移动,刺激病人咳嗽,以排出气管内分泌物。
咳嗽无力或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用吸痰管接负压吸引器给予吸出。
定时雾化吸入,可用生理盐水20ml+庆大霉素、地塞米松、俚一糜蛋白酶、沐舒坦筹药物,气管切开者,还可定时气管内滴入,达到抗菌、消炎、稀释痰液的作用。
开颅术后,病人回病房时,若带有气管插管,应注意防止牙垫脱出和滑落,保持插管通畅,保持口腔清洁,按需要进行气管内吸引,每次吸引时间不超过15秒,吸痰管长度、粗细应合适,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吸痰管每次1条,用后消毒。
术后昏迷病人,常因痰液粘稠,不易吸出,或舌后坠,喉头水肿影响呼吸,须行气管切开,应进行气切护理。
吸痰时应选择管壁光滑,富有弹性的吸痰管,直径为气管套管的,不超过,口鼻腔要分开,吸痰管每次1条,同~根吸痰管应先吸气道内分泌物,再吸口鼻腔内分泌物,但决不可重复进入气道,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吸痰动作轻柔,防止损伤气管粘膜,避免动作过于粗暴刺激迷走神经兴奋引起心跳骤停。
禁止插入同时施加负压,禁止反复提插,避免“拉锯式”动作,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
褥疮的预防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供给营养丰富的食
物。
2.4.3 眼睑不能闭合者,可涂眼药膏或定时滴眼药水,并盖上无菌纱布,预防角膜炎。
2.4.4 每日两次口腔护理,张口呼吸者,口唇可盖无菌生理盐水纱布。
2.4.5 长期留置导尿管者,用丁胺卡那加生理盐水500ml冲洗膀胱,每日1—2次,以防尿路感染。
2.5 康复期护理指导并帮助病人功能恢复的锻炼。
开颅手术后遗症
1,如果神智不清,伴随身体某些部分不能动了,那就是颅内还有压迫性病变,比如出血、水肿等,随着治疗的进行应该可以在一到两年内消失。
2,如果神智不清不伴随肢体障碍,那么可能就是脑震荡引起的神经性问题,需要一段时间的静养,大概半年左右才会逐渐康复。
3,另外就是开颅的问题,开颅手术本身是没有任何副作用的,不要因为是脑袋打开了就担心会有副作用,现在的医疗非常发达,开颅其实并不是什么大手术,它的技术发展的非常成熟。
4,注意帮助患者走出心理阴影非常重要,这样的事情会在他心理留下非常恶劣的影响,对患者的康复非常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