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课堂的经典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课堂观察记录表单

语文课堂的经典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课堂观察记录表单

补充视点:教学状态:师生互动方面,师生充满激情,课堂气氛是否和谐,无效活动少;学生参与方面,学生是否思维活跃,参与学习热情高,学生自主、合作、交流、展示、质疑等学习习惯好。
本节课前半段教师充满激情,学生能较好地参与朗读活动,个别学生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思维较活跃,但后半段课堂气氛不够和谐,教师讲得多,多是自我表现,学生几乎不参与,思维呆滞,学习热情全无,自主、合作、交流、展示、质疑等学习习惯均无体现,教学效果不佳。
课堂观察记录表单(1)
任职学校
任教学科
语文
任教年段
中学
姓名
观察视角
一、教什么
观察记录
观察视点
教师教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果如何?
1.教学目标:是否明确而恰当?
目标较明确,能采用指名读、齐读、背诵多种朗读形式初步感受始终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初步品味感受作者营造的“幽深寂静,安详和平”的境界。
2.核心知识:教师是如何呈现给不同学生的?
6.教学资源:是否合理使用教材和校内外教学资源?
能借助课文注释较合理地使用教材,如,借助网上照片、诗人资料等校外资源指导学生解读诗歌内涵和诵读,教学资源使用较好。
7.学法指导:是否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
学法指导和培养不到位,只是机械按照“语文课堂的经典诵读”模式上课,关注的是个别学生的汇报展示,不关注大部分学生在哪个层次怎么学的,学到什么程度,到底哪些学生需要学习方法指导和培养没有关注。
5.详略得当:是否做到了易懂的少讲或不讲、易混的细讲并辨析?
详略不够得当,主要表现在:学生易懂的教师并没有确切把握,只是让个别学生对本诗的显性内容理解汇报,其他学生哪里读懂了、哪里理解了并没有体现,学生汇报完了,教师又牵引着学生一点一点地理解,没有清楚学生的不懂点、易混点在哪里,面向的是个别学生,而忽视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难点。没有做到懂了的不讲、易懂的少讲或不讲、易混的细讲并辨析。
教学改进建议: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1.上课前或上课初,教师应通过检查学生预学或让同桌、小组之间检查预学成果,哪些知识已经学会了、读懂了,哪些知识还没有读懂,需要上课师生解决,这样的课堂才会更有针对性,更高效;2.教师要关注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生成、评价,不要总是展示自己的才华,该闭嘴时就闭嘴,要多给学生展示交流汇报的机会,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主要通过个别学生的理解和教师的牵引将核心知识呈现给不同学生的。
3.内在联系:是否注意建立知识横向或纵向联系,与生活联系?
能通过已学古诗、相同年代诗人古诗建立知识横向和纵向联系,并通过举例说明去哪个地方与诗人产生共鸣与生活有机联系。
4.学科特点:是否体现了学科特点与本质?
通过“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三个层次的教学体现语文学科特点与本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