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读书笔记摘抄 3 则
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
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
下面是聘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
名人传读书笔记摘抄3 则
1《名人传》读书笔记1000 字在我心中,米开朗琪罗是一个传奇人物,不仅因为他一生那些伟大的作品,还有他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影响力。
所以我在翻开米开朗琪罗传时,用的是一种崇敬的心态。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我若是他,会有怎样的宿命,他艰辛痛苦德颠沛流离和他的美德给这个世界带来了福运! ” “大卫用他的弹弓,
我用我的弓箭。
”米开朗琪罗这是一句意蕴深长的话,语句中透露出骄傲,自信与一种拥有荣耀的兴奋。
米开朗琪罗一生是艰苦的,毕竟,在文艺复兴时期那种疯狂的境遇之下,天才总是会被所敌对的
人攻击和排挤。
米开朗琪罗生于佛罗伦萨。
佛罗伦萨是一个狂热,骄傲,神经质的城市,动辄耽于盲目的信仰,不断淫宗教与社会的歇斯底里动荡不停。
佛罗伦萨也是一个动荡不安,充满自由狂妄和腥味的城市。
在这个动荡与和平共处的城市,米开朗琪罗也和这个城市的居民一样,聪明、偏执、热情、易怒、嘴尖舌利,生性多疑。
米开朗琪罗眼光开阔、志存高远。
他看不起他们那个艺术圈子。
他对他们态度粗暴,但他爱他们。
他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他对家乡的爱一直充斥着他的心,米开朗琪罗把他的天才归于“家乡那纯
洁的空气” 。
他的家族在佛罗伦萨历史悠远,他对自己的血统和家族甚至比对自己的天才还要感到自豪。
“他不允许别人把他看做艺术家:‘我不是雕塑家米开朗琪罗,我是米开朗琪罗博纳罗蒂' 。
”
米开朗琪罗是精神上的贵族,由他的话可见; “从事艺
术的应该是贵人,而不是平民。
”
他家族里所具有的一切迷信、狂热,他都具备。
他整个人就是用这些迷信和狂热的泥土塑造出来的。
但从这些泥土里迸射出一道光焰,将一切都给净化掉了,这就是; 天才。
米兰开朗琪罗纯粹是天才的典型,他日夜在亢奋之中,为之所困。
以至于他接受难以兑现的订单。
米开朗琪罗就是在这种令他痛苦的天才的促使下完成了一件又一件的作品,为了给他因为这个天才而永无止尽的欲望得到满足,他什么都想做; 工程师、操作工、凿石工,他样样自己动手,什么都想让自己一个人完成。
修建官邸、教堂、雕像等一切可以满足自己欲望和虚荣心的工作,他都想接下。
于是他就在这种天才的促使下繁忙的像蜜蜂一样转来转去,蜜蜂还有帮工而他基本上一个人,这就使他的健康成了大问题。
他很有钱,非常富有,但他却说自己贫穷,用这种臆想的贫穷来折磨自己。
他是孤独的。
他狠人也遭人恨; 他爱人却无人爱他。
周围是一片黑夜,只有他炙热的思想流星他的欲望和疯狂的梦境飞驰而过。
米开朗琪罗犹豫成性,他在自己的周围造成了一片空虚。
“我爱死亡,生命就在其中。
” 米开朗琪罗历经沧桑之后,一种新的生活出现了,仿佛鲜花盛开的春天,燃起了明亮的爱的火焰。
“亲爱的主啊,我的太阳,消除了我无谓的盲目烦恼。
但是他的爱情从没有温柔的静下来,安抚他如同困兽一般烦躁的心。
自维多利亚死后,再没有任何伟大的感情照亮他的生命,爱已离他而去。
“爱的火焰没有在我的心中停留,我已折断灵魂的翅膀,巨大的病痛(衰老)总能驱除微不足道的忧伤。
”
在二月的一个星期五,约下午五点钟,正式日落时分,我们伟大的米开朗琪罗“从可怕的暴风雨转入及其甜美的宁静。
”
他终于安静了,他到达了他所企盼的目标超越了时间。
2、《名人传》读书笔记1000 字
翻开《名人传》,在首篇的引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周围的空气多沉重。
老大的欧罗巴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政府与个人的行动。
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而死,人类喘不过气来。
打开窗子罢! 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 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
”
显然,罗曼罗兰要用英雄主义的精神来矫正时代的偏向。
在罗曼罗兰看来,真正的英雄、真正的伟大是痛苦和孤独,是自我同无形物的抗争。
在同一引言中他还说:“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或强力称雄的人; 而只是靠心灵伟大的人。
”他正是紧紧抓住了英雄伟人
痛苦的心灵,把战胜苦难作为衡量英雄的一把闪亮标尺。
而他的《名人传》就是揭示人类历史上三位苦难英雄的心灵传记,他们是19 世纪德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着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文坛巨子托尔斯泰。
他在《贝多芬传》的结尾这样写道:“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 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用痛苦换来欢迎。
”
确实,“用痛苦换来欢乐”正是罗曼罗兰追踪贝多芬一生命运的视野,这句话构成了《贝多芬传》内在的紧张和扣
人心魂的思想魅力之所在。
是什么支持着贝多芬?是不向皇
权低头的品质,是不被金钱收买的决心,是扼住命运咽喉的勇气! 正是依靠着这些超凡的精神力量,贝多芬越过了人生的无数个痛苦险峰,达到了对人生最清醒的领悟。
如果说《贝多芬传》是英雄主义的号召,是力的颂歌,那么《托尔斯泰传》则是一首安魂曲、一支哀歌,一阕送葬曲。
贝多芬伟大的痛苦是因为他在人生的盛年遭到厄运,托尔斯泰伟大的痛苦在他自身主观意志的选择。
《复活》是托尔斯泰暮年的又一部力作,罗曼罗兰所说:“妻子、儿女、朋友、敌人都没有理解他,都认为他是堂吉诃德,因为他们都看不见他与之斗争的那个敌人,其实这个敌人就是他自己。
”“托尔斯泰,你是否依照你所宣扬的主义而生活! ”他痛苦地回答:“我羞愧欲死,我是罪人,我应
当被人蔑视。
” 终于,在82 岁的暮年,托尔斯泰在一个寒冷的冬夜,独自逃出了家门,在一个无名的小城一病不起。
弥留之际,他号啕大哭,对守在他周围的人们说道; “大地上千百万的生灵在受苦; 为何大家都在这里只照顾一个列夫托尔斯泰?”其实,托尔斯泰发出的是对苍生的疑问,也是对痛苦心灵的回应,在这里我们分明又听到了贝多芬对生命的欢乐歌唱。
这就是罗曼兰在《名人传》里留给我们的永恒的东西。
3、《名人传》读书笔记1000 字
《名人传》由法国着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
《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没有拘泥于对传主的生平做琐屑的考述,也没有一般性地追溯他们的创作历程,而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
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 ,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可以说是为我们谱写了另一阕“英雄交响曲” 。
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名人传》就由我国着名翻译家傅雷先生译成中文,一流的传主、一流的作者加上一流的译者,使这部作品很快即成为经典名着,时至今日仍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二十世纪的前半期是人类历史上风云激荡也苦难深重的时期,罗曼?罗兰
创作《名人传》,傅雷先生翻译《名人传》,都是有感而为,是要从这些伟人的生涯中汲取生存的力量和战斗的勇气。
傅雷先生说,“在阴霾遮蔽了整个天空的时候” ,他从《名人传》中得到的启示是:“惟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难; 惟有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 惟有抱着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那么,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名人传》又能给予我们什么
呢?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相对贫弱的时代,在一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名人
传》给予我们的也许更多是尴尬,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
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
我们宁愿去赞美他们
的作品而不愿去感受他们人格的伟大。
在《米开朗琪罗传》的
结尾,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
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
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
在
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
在那
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
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广原,
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 。
对于我们的时代,这实在是
金石之言。
《名人传》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 ,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 ,托尔斯泰的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
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机遇,我们渴望成功,但我们却不想奋斗。
我们要的是一夜成名。
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许会使我们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但绝不能让我们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
因此,读读《名人传》也许会让我们清醒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