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鲁迅小说

鲁迅小说


五、鲁迅小说的成就
第一,题材的变革。 第二,独特的艺术想象和构思。 第三,灵魂的揭示。 第四,小说体式和语言的创新。
鲁迅作品分析

作品分析一:《狂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记》
1、分析评价《狂人日记》的思想艺术及其在文学史上
的意义
2、艺术形式上的主要特点:
3、文学史上的意义:
作品分析之二:《阿Q正传》
《补
天》(原名《不周山》)
月》 攻》
《故事新编》 《铸
鲁迅第三部小说集 1936年出版
《奔 《非
剑》(原名《眉间尺》) 水》
薇》
《理
《采
《出
《起
关》
死》
二、鲁迅小说的主题
《呐喊》和《彷徨》的小说——依主题 来归纳,可分为三大类:
1.对封建制度和礼教的彻底揭露和批判。重点作 《狂人日记》《祝福》。 2.关于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及对改造国民性 问题的深切表现。重点作品《药》《阿Q正传》。 3.关于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的探讨。《在酒楼 《孤独者》《伤逝》。 上》 品
一、为唤醒精神麻木,“熟睡”的民众起来 抗争,而发出战斗呼喊 二、为慰藉战友,使之“不惮于前驱” 的呐喊助威。
•《
彷徨 》
鲁迅第二部小说集
作于1924—1925年
《祝 福》 《在 酒 楼 上》 《幸 福 的 家 庭》 《肥 皂》 《长 明 灯》 《示 众》 《高 老 夫 子》 《孤 独 者》 《伤 逝》 《弟 兄》 《离 婚》
•《故事新编》
与前两本小说集不同的是,这本小说集是从古代神话、 传说及史实为题材的历史小说集。这本历史小说集共 收录了鲁迅一生创作的8篇历史小说。全书收故事八 则,如《自选集· 自序》所说,都是“神话、传说及 史实的演义”。从开手创作到结集成书,前后经过十 三年。从《故事新编》的创作特点来看,本集小说可 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博考文献,言必有据”的历 史小说,如《非攻》、《理水》和《出关》。另一种 是“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的历史小说,如《补 天》、《铸剑》、《奔月》、《采薇》、《起死》。 在这8篇小说中,分别使用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 创作手法。其中《补天》和《铸剑》是两篇典型的浪 漫主义作品。写得最为精彩的是两篇浪漫主义作品。
鲁迅手稿

• 《 与 台 静 农 书 》
俯横 首眉 甘冷 为对 孺千 子夫 牛指
一、鲁迅的小说创作
• 1918年5月《新青年》发表了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 人日记》,从此开始了现代 小说的发展历程。 • 小说集,《呐喊》、《彷徨》 以全新的现代小说观念、彻 底的反传统的精神、清醒的 现实主义态度和对小说形式 的多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开 拓了现代小说的发展道路, 为中国现代小说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
3部小说集。两部现实题材作品集。
《呐喊》1923年出版,共14篇。
《彷徨》1926年出版,共11篇。
《故事新编》1922--1935年所作

(历史小说8篇)
•《
呐喊 》
鲁迅第一部小说集
作于1918—1922年
《 《 《 《 《 《 《 《 《 《 《 《 《 《
狂 人 日 记》 孔 乙 己 》 药 》 明 天 》 一 件 小 事》 头发的故事 》 风 波 》 故 乡 》 阿 Q 正 传 》 端 午 节 》 白 光 》 兔 和 猫 》 鸭 的 喜 剧》 社 戏 》
2、子君形象分析。
3、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
浓郁的抒情色彩。
• (一)主要知识分子形象:狂人(《狂人日记》)、吕纬甫 (《在酒楼上》)、魏连殳(《孤独者》)、涓生、子君 (《伤逝》)、陈士成(《白光》)、孔乙己(《孔乙 己》)、四铭(《肥皂》)、高尔础(《高老夫子》)等。
(二)主要农民形象:阿Q(《阿Q正传》)、祥林嫂(《祝 福》)、单四嫂子(《明天》)、爱姑(《离婚》)、七斤 (《风波》)、闰土(《故乡》)等。
彷徨题辞
民国八年,鲁迅与周作人的决裂, 对鲁迅而言是极大的心理创伤,他 曾因此大病三十九天。自此至民国 十五年为止,是鲁迅一生中相当痛 苦的时期,早期写作的战斗精神在 此一时期显得相当黯淡,这时期集 结的小说取名为<徬徨>,題辞云:
寂寞旧文苑,平安旧战场。 兩间余一卒,荷戟独徬徨。
徬徨与无奈的心情表露无疑。
第二节 鲁迅的小说
——《呐喊》、《彷徨》
图片资料
鲁迅的书法作品
• 鲁迅在书法上的造诣极高。他早年抄写过很长时 间的古碑,并热衷于搜寻碑帖拓片,对书法、美 术有着很高的鉴赏力。他的书法,古雅厚重,文 人气十足。无论是精心书写的对联,还是即兴书 写书写的手稿、书信,都大有可观。在一次拍卖 会上,鲁迅的一页手稿曾被卖到4万元人民币。 可见它的价值。
•(二)鲁迅笔下的农民形象
如果说鲁迅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主要表现了他“哀 其不幸”的态度,那么,他的农民题材小说则更多地表 现了他“怒其不争”的思想,更集中地表现出鲁迅作为 一个启蒙主义思想家的特点 鲁迅农民题材的小说不仅成功地塑造出了一批落后 农民的艺术形象,而且还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黑 暗的现实,深刻地揭示出了这些农民愚昧、麻木的精神 上的创伤。
阿Q的精神胜利法有各种表现形式如:自欺欺
人、自尊自负、自轻自贱、自我解嘲、对被侮辱 与被损害的健忘、向弱者泄愤等。
作品分析三《伤逝》
1、分析《伤逝》中悲剧的社会根源及主人公思
想方面的原因。
鲁迅创作《伤逝》的目的,不同于当时流行的同类题材小说,不是 为了表现青年人为争取恋爱自由和婚姻自主而对封建婚姻观的反抗, 也不是为了歌颂当时风行一时的“个性解放思想”,而是为了指出 “个性解放思想”的局限,探讨受“个性解放思想”影响的一代 “五四”反叛青年在冲出家庭的牢笼后如何才能走上“新的生路”。
呐喊自序
•本文是这部小说集的序言,写于1922年 12月。鲁迅在序言中回顾自己从19世纪 末至“五四”时期的生活经历、思想发 展及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说明了写作 《呐喊》的缘由和自己的创作态度。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
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 都要闷死了,然 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 • 本文是这部小说集的序 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 言,写于1922年12月。 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 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鲁迅在序言中回顾自己 这铁屋的希望。” 时期的生活经历、思想
三、鲁迅小说的思想内容
• 描写农民、个体劳动 者、下层知识分子物 质上、肉体上以及心 灵上、精神上的“病 苦”,深刻暴露和批 判了封建思想、封建 道德“吃人”的本质 及其对人民毒害的深 广,对国民性弱点作 了深刻的开掘和批判, 寄希望于民族精神的 改革和建设。
四、鲁迅的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 鲁迅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从19世纪末至“五四”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
发展及探索救国之路的 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 过程,说明了写作《呐 确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将来,决不能 喊》的缘由和自己的创 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 于是…… 作态度。
命名为《呐喊》的含义?
(一)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
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以其精神特征大体上可以 • 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和牺牲者,如《孔乙己》 中的孔乙己 。
第二类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和追随者,如《肥皂》中 的四铭。 第三类是封建制度的破坏者和反抗者 ,如《狂人日记》 中的狂人、《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孤独者》中 的魏连殳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