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阅读汇编(答案)一、答案:(黑龙江绥化2017)《低到尘埃的愿》,回答1-4题(8分)1.作者由民工打牌时满足和愉悦的状态顿悟到幸福其实很简单。
评分说明:(2分)概括事件1分,精神状态1分。
2.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或者过渡作用。
内容上的作用:承接上文简单而美好的愿望引出了下文生活中许多渺小的愿望。
评分说明:(2分)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答题,各1分。
3.“不祝愿我飞得有多高,只祝愿我飞得不那么累”,饱含着朋友对“我”的关爱;生命是一个不断前行向上的过程,在“行走”的过程中要更多地收获快乐,而不仅仅是疲惫追逐。
评分说明:(2分)从情感角度和含义理解两方面来答题,意思相近言之有理即可。
4.提示:来自学校、家庭、自然或社会的幸福账单。
评分说明:(2分)写出一份账单不得分,写出两份账单得1分,写出三份账单方可得2分。
二、答案:(2017湖北荆州)阅读《新年礼物》(侯发山)(1)本题考查情节结构作用的分析.文章在首段写越来越浓的年味,在内容上主要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表明春节将至;也正因为春节将至,才有了李娟买礼物的情节,所以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情节的作用.(2)本题考查段落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特殊段落在文中的一般作用.首段的作用一般是:引出下文,开篇点明,点明中心等;中间段的作用一般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篇末点题,点明主旨,深化主旨,升华主题等.文章第六段,在内容上,承接上文买礼物的情节,引出下文母亲反而为自己买礼物,从而表达出母亲对自己的思念;在结构上,很明显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由买礼物的情节过渡到收礼物.(3)本题考查文中关键词语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可在理解词语本义的基础上,结合语境分析其深层内涵.“怯怯”本义指害怕,在这里指母亲担心李娟没有收到火车票,同时又怕女儿得知自己给她寄火车票,催她回家而不高兴;当然从结尾弟弟的话也可以知道,这里的“怯”还表现为怕女儿当面拒绝她的请求.(4)本题考查人物性格的分析.解答此题可结合文中与人物相关的事件行为来分析.李娟常看在外打工当保姆,连过年都不愿意放下工作,可见她勤劳、不怕苦;李娟每年都会给母亲买礼物,可见她对母亲的关心;当她在电话里感觉到母亲对自己不能回家过年的决定似乎有些不高兴了,就马上换了欢快的语气又安慰母亲,可见她的细心、能母亲的孝顺.(5)本题是阅读的开放题,没有明确的答案,回答只要文从字顺且理由充足即可.答案:(1)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渲染气氛,为故事的发生、发展提供背景,引出下文写“礼物”;②烘托人物的情感,在这样的氛围中,李娟自然想为母亲买新年礼物.母亲自然也盼望女儿回家团聚.(2)结构上:这一段是个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这一段是全文叙事的转折点.从上文李娟想给母亲买新年礼物,转到母亲给自己送了新年礼物,从而提示出文章的主旨.(3)①母亲从来没出过远门.她担心李娟没有收到火车票;②没有跟女儿商量就擅自做主给女儿订了回家的火车票,母亲心里不安;③女儿工作忙,几年都没有回家过年了,母亲担心这次自己的要求会被拒绝..(4)①吃苦耐劳,勤奋苦干.她常看在外打工当保姆,连过年都不愿意放下工作.②孝敬长辈,疼爱母亲.她总是给母亲买各种生活用品,希望母亲能够享福③心思细密,耐心体贴.当她意识到母亲对于自己不能回家过年的决定似乎有些不高兴了,就马上换了欢快的语气又安慰母亲.(5)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学生的回答只要文从字顺且理由充足即可.示例:我认为李娟应该回家陪母亲过年.因为文中说了,李娟过年是陪一个老人,她的儿子在国外,一个人独居很寂寞,这个老人的境况和母亲很相似,能陪别的老人却不陪自己的母亲,这怎么说的过去呢?再则,她如果将回家过年的原因和这个老人的儿子说,他也会同意的,并能触发老人儿子对母亲的孝心,儿子回家过年,让老人也感受到儿子的关爱,反而是一举两得的事.[解析]: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及故事发生的背景;第二部分(②~⑫),写在外打工的李娟到超市为母亲买礼物却不知买什么好,打电话给母亲得知母亲反给她礼物,心里不解;第三部分(⑬~⑮),写李娟打电话给弟弟,才得知母亲希望她能回家一趟,给她寄的礼物是一张回家的火车票.本阅读第(4)题是阅读的典型题,人物形象的分析答题方法:1、结合对人物描写.人物描写细分为: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人物描写的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2、结合人物所做的事.3、关注作者对人物的评价,褒贬应与作者一致.注意事项:概括人物性格时一定要本着全面、客观的原则.在概括人物性格时一般用二字词语或四字词语,尽量用到三个以上,还要注意从多个角度概括.三、答案:(2017湖南益阳)阅读《麦与镰的季节》(屈绍龙)1.①春夜小麦②饱满③即追求肥沃,又追求空间(柔和美好)。
(每空1分)2.“手指上的鲜血,给她们配上热烈的色彩”,是对小麦的真挚感恩,并使小麦显得更加美好柔和。
因为敬畏与感恩,更加能够感受到小麦赠予的“安慰”与“安静”,并增加对自然生命的深刻思考。
3.(1)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小麦不断成长,逐渐成熟的情态。
(2)收割小麦的动作描写,“蹲下”“单膝跪下”这两个带有递进关系的动词,充分表现了对小麦虔诚的“感念”与“致敬”。
4.写“楝子花开”衬托小麦“灌浆时节”的艰苦。
写“石榴花开”衬托小麦成熟后丰收的喜悦。
丰富了文章内容,深化了文章主旨,升华了文章情感。
5.示例:只有奋斗的岁月和成长的生命才有醉人的芳香和永恒的价值。
就像我们青春,岁月流逝,我们只有努力学习,不断成长,以辛勤的耕耘去获取人生的精彩,才能将岁月的“葡萄”酿成生命的“美酒”,并永存为人生的“诗篇”或“画卷”。
(围绕“珍惜岁月、辛勤耕耘、努力奋斗、创造价值”等主题谈,观点鲜明,言之有理即可。
共同观点1分,阐述内容2分)四、答案:(2017湖南湘西)阅读雷抒雁《生命的选择》一文【分析】本文通过写楼前玫瑰花的缤纷和楼后玉簪花的洁白,表达了“生命之路很宽,关键是自己的选择,有阳光就去做玫瑰,无阳光就去做玉簪花,不同的生命有不同的精彩,要做最好的自己”这一主题.【解答】(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意图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从文章内容角度和作者要表达的中心和情感角度来思考.“用意”也就是问作者表达的主旨.一般文章的主旨藏在结尾,所以我们要仔细阅读结尾含义深刻的句子:这才是生命的选择.生命的伟大也正在于这选择的正确.结合这句话我们明确作者写这两种花是为了说明生命因为选择的正确而伟大这样一个主旨.(2)此题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此题需要明确赏析句子的基本内容包括内容+手法+效果.比如:此题运用…手法,写出了(内容)表达了(情感).“像是插了满头玉簪、银簪的古代仕女”这句运用的诗比喻修辞,把花比喻成了古代仕女,写出了花的什么特点呢?文中也有提示:庄重里透着一些羞怯、单纯而圣洁.这些短语或句子直接点明了花的特点.那么作者这样写表达出什么样的情感呢?当然是喜爱赞美之情了.所以本题的答案: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把玉簪花比喻成古代仕女,写出了玉簪花的庄重圣洁之美,表达了作者对玉簪花的喜爱赞美之情.(3)此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文章内容,明确句子的意思和表达的效果.花朵选择了太阳,带有一定的主观选择性,太阳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的象征,所以花朵选择了太阳的意思是花朵有着积极向上的心态,永远向着美丽出发.太阳选择了花朵是说太阳这样美妙的事物也会去选择美好的花朵,他们彼此欣赏,共同缔造美好的生活.(4)此题考查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观点明确,并能为自己充分说明理由.有太阳时选择一种人生,无太阳时选择另一种人生,这难道不是一种面对生活中的一切都处之泰然、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吗?生活的路是宽广的,不管是生活在优越的环境或恶劣的环境,只要我们尽力去做好自己能作的事情,就能成功,开出灿烂的花朵.答案:(1)意在告诉人们要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正确选择自己的人生.(2)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把玉簪花比喻成古代仕女,写出了玉簪花的庄重圣洁之美,表达了作者对玉簪花的喜爱赞美之情.(3)花朵选择了太阳的意思是积极向上的心态,使得花永远向往太阳,追求太阳,让自己的生命更精彩.太阳选择了花朵的意思是太阳也喜欢这些明亮的花,这些花儿受到了太阳的青睐.(4)这是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生活的路是宽广的,不管是生活在优越的环境或恶劣的环境,只要我们尽力去做好自己能作的事情,就能成功,开出灿烂的花朵。
五、答案:(2017贵州遵义)《高贵的“伪证”》(李良旭)1.多丽丝收到传票;回忆收养安迪的过程;到法庭作证;法院判决证词有效。
2.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写出了安迪和女人的美丽外表;暗示安迪与中年妇女为母女关系;为下文多丽丝作伪证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3.动作描写。
(1分)“看了多丽丝好一会儿”写出了西蒙对多丽丝的证词感到意外,而考虑是否采用多丽丝证词的矛盾心理(2分)。
(共3分)4.不矛盾。
“高贵”指多丽丝无私收养安迪,培养安迪,为安迪的前途不惜作“伪证”的品质(1分);“伪证”指多丽丝的证词与事实不符(1分)。
“高贵”修饰“伪证”突出了多丽丝人性的伟大,灵魂的高贵(1分)(只做判断不得分,共3分)六、答案:(2017吉林)阅读《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王本道)1.(1)bó(2)zhù (3)mèi(4)yùn (共2 分,每小题0. 5 分)2. (1)这里指蒲公英像和“我”约好了一样发芽抽青。
(2)这里指蒲公英像在无人探问的情况下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
(共4分,每小2分,意思对即可)3.围绕“拟人或比喻修辞及其表达效果”回答即可(共4分,修辞1分,评析2分,语言表达1分)示例1: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蒲公英叶片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示例2:本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蒲公英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蒲公英可爱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4. 围绕“衬托或对比及其作用”回答即可。
(共3分,衬托或对比1分,作用2分)示例:运用衬托(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蒲公英生命力顽强,乐观.朴实的品质。
5.围绕“学识渊博;和蔼可亲;循循善诱;育人有方”回答出两点即可。
(共4分,结合原文1分,特点毎点1分,语言表达1分)6.围绕“‘我’遇见蒲公英;蒲公英的品班质”两方面回答即可。
(共4分,每方面2分)示例:表层含义是指“我”与蒲公英在庭院相遇。
深层含义是指“我”(“我们”)与“蒲公英”一样,庸常但不庸俗,努力奋斗,平和,乐观,心怀温暖、感恩和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