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作业安全技术概述
电方式可分为直接接触触电和间接接触触电两种.
1、直接接触触电是指人体直接触及或过分靠近电气设备及 线路的带电导体而发生的触电现象。可分为:单相触电、两相 触电和电弧伤害。
(1)、单相触电 当人体直接碰触带电设备其中的一相时,电流通过人体流
入大地,这种触电现象称为单相触电。
(2)、两相触电 人体同时接触带电设备或线路中的两相导体,或在高压系
2.脱离电源后的处理
14
全国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统编教材
电业安全
15
全国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统编教材
电业安全
第二部分 防触电技术
一 、 安全电压
1.安全电压: 是指人体较长时间接触而不致发生触电危险的电压。
安全电压额定值为:42V 36V 24V 12V 6V
空载上限值为: 50V 43V 29V 15V 8V
电击主要的特征是在人体外表没有显著的痕迹,伤害人体内部, 致命电流较小。
2、电伤
电伤是由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等效应对 人体造成的危害。电伤与电击不同的是,会在人体表面留下 明显痕迹,而且致命电流较大,最常见的电伤有电灼伤、电 烙印和皮肤金属化等。
10
(二)、触电方式 按照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和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触
24
全国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统编教材
二、一般防护用具
一般防护用具包括: 携带型临时接地线 隔离板和临时遮栏 安全腰带 各种安全工作牌
电业安全
25
全国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统编教材
电业安全
三、安全用具的检验与存放
(一)日常检查
使用安全用具应该检查表面是否清洁、有无裂纹、钻印、 划痕、毛刺、孔洞、断裂等外伤。
23
全国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统编教材
电业安全
1.辅助绝缘安全用具
绝缘强度不足以抵抗电气设备运行电压的安全用具。高 压设备的辅助绝缘安全用具有绝缘手套、绝缘鞋、绝缘垫 及绝缘台等。低压设备的辅助绝缘安全用具有绝缘台、绝 缘垫及绝缘鞋等。
2.基本绝缘安全用具
绝缘强度足以抵抗电气设备运行电压的安全用具。高压 设备的基本绝缘安全用具有绝缘棒、绝缘夹钳和高压试电笔 等。低压设备的基本绝缘安全用具有绝缘手套、装有绝缘柄 的工具和低压试电笔等。
1.无保护接地的中性点接地系统 2.TT系统 第一个”T”表示变压器的中性点接地;第二 个”T”表示用电设备的外壳接地
(四)中性点不接地的保护接地系统(IT系统) IT系统指电源中性点不接地或经阻抗1000欧接地, 而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经各自的保护线PE直接接 地的三相三线制低压配电系统。
第一个”I”表示配电网不接地或经高阻抗接地; 第二个”T”表示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接地。
6
全国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统编教材
电业安全
电工作业安全技术
一、触电与急救 二、防触电技术 三、电气安全用具与标识 四、保证电气安全作业的要求与措施 五、电气防火及防雷电 六、高压运行维修作业
7
第一部分 触电与急救
一、电流对人体的危害
(一)、作用机理与作用征象 1、作用机理: 电流通过人体时破坏人体内细胞的正常工作,主 要表现为生物学效应,其次还包含有热效应、化 学效应和机械效应。 2、作用征象: 小电流通过人体,会引起麻感、针刺感、压迫感 、打击感、痉挛、疼痛、呼吸困难、血压异常、 昏迷、心律不齐、窒息、心室颤动等症状。数安 以上的电流通过人体,还可能导致严重的烧伤。
全国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统编教材
电业安全
(二)、对人体作用电流的划分:
按照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而使人体呈现不同的状态,可将电流 划分为三级。
1、 感知电流
引起人的感觉的最小电流称为感知电流。人接触这样的电流会有 轻微麻感。实验表明,成年男子平均感知电流有效值约1.1mA, 成年女性约为0.7mA。 2、摆脱电流 人触电后能自行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称为摆脱电流。摆脱电流 是有较大危险的界限,若电流超过摆脱电流可能会导致昏迷、窒 息甚至死亡。
电业安全
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电工作业的安全技 术理论与安全操作技能,达到独立上岗的工作 能力.
4
全国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统编教材
培训内容:
电业安全
电工作业安全技术理论培训
5
全国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统编教材
电业安全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职业规范与岗位职责
一、基本职业道德要求
1 . 爱岗、尽责
2.安全电压的选用:
在安全电压额定值中,42V和36V可在一般和较干燥环境 中使用,而24V以下是在较恶劣的环境中允许使用的的电 压等级, 当电气设备采用24V以上安全电压时,必须采用直 接接触电击的防护措施.
16
全国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统编教材
电业安全
二、绝缘防护与屏护
绝缘防护与屏护不仅是电气设备能够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 而且是防止直接接触触电的技术措施之一
TN-S系统多用于爆炸危险性较大或安全要求较高的场所
20
全国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统编教材
电业安全
2. TN-C系统 该系统中,C—表示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完全共用。
N—表示系统中所有用电设备金属外壳接零
T—变压器中性点接地
TN-C系统是干线部分保护接零与工作接零完全共用。一 般用于安全条件较好或无爆炸危险的场所
3. TN-C--S系统 该系统中,C—S--表示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部分共用。 N—表示系统中所有用电设备金属外壳接零 T—变压器中性点接地 TN-C--S系统一般适用于厂区没有变电站,三相四线制电
源进车间或民用楼房的供电方式。
21
全国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统编教材
电业安全
(三)中性点接地系统的保护接地(TT系统)
全国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统编教材
电业安全
电工作业安全技术
1
全国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统编教材
电业安全
电工作业培训的原因
特种作业人员相对于普通作业人员,由于工作岗位往往更为 重要,危险性更大,容易发生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 设施、设备的安全造成危害,因此技术上有更高的要求,同时, 作为特种作业人员还应该有较强的法制意识,学法懂法,严格按 要求规范操作,确保安全生产。
(一)绝缘防护
所谓绝缘防护,是指用绝缘材料将带电导体封护或隔离起来, 使电气设备及线路能正常工作,防止人身触电事故的发生。优 质的绝缘材料、良好的绝缘性能、正确的绝缘措施,是人身与 设备安全的前提和保证。
(二)屏护
屏护就是采用防护装置控制不安全因素,即采用遮栏、护 罩、护盖、栅栏、保护网、围墙等将带电部位、场所或范围与 外界隔离开来。
统中,人体同时接近不同相的两相带电导体,而发生电弧放电, 电流从一相导体通过人体流入另一相导体,构成一个闭合回路, 这种触电方式称为两相触电。
2、 间接接触触电是指电气设备绝缘损坏而发生接地短 路故障,使原来不带电的金属外壳带有电压,人体触及就会发 生触电.可分为:跨步电压触电和接触电压触电.
(1)、跨步电压触电 当电气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时,流入地中的电流在土壤中
因此,依法加强直接从事电工作业的操作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 考核是非常必要.
2
全国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统编教材
培训对象:
电业安全
拟取得电工作业的《电工操作证》 、《特种作业操作证》
并具备电工作业人员上岗基本条件的劳动者(不包括煤矿 井下电工)。
3
全国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统编教材
培训目的:
17
全国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统编教材
三、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
(一)、接地
电业安全
1、接地
临时接地 固定接地
检修接地—临时接地线Fra bibliotek事故接地—带电体与地意外连接
工作接地—三相四线制中性点接地 保护接地
安全接地
防雷接地 防静电接地 屏蔽接地
18
全国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统编教材
电业安全
2、保护接地
电业安全
四、安全标识
(一)安全色 安全色是表达安全信息含义的颜色,表示禁止、警告、
指令、提示等。国家规定的安全色有红、蓝、黄、绿四种 颜色。红色表示禁止、停止;蓝色表示指令、必须遵守的 规定;黄色表示警告 注意;绿色表示指示、安全状态、通行。
为是安全色更加醒目的反衬色叫对比色,国家规定的对 比色是黑白两种颜色。
2 . 文明、守则
二、特种作业人员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
1. 安全为公的道德观念
2. 精益求精的道德观念
3. 好学上进的道德观念
三、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岗位职责
1 .认真执行有关安全生产规定,对所从事工作的安全生产负有直接责任。2. 各岗位专业人员,必须熟悉本岗位全部设施和系统,掌握构造原理,运行方式和 特性。 3.在值班、作业中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违章作业。发现问题及时 向有关部门反映。4.经常检查作业环境及各种设备、设施的安全状态和运行情况, 及时解决不安全问题。
形成电位,地表面也形成以接地点为圆心的径向电位差分布, 如果人行走时前后两脚间电位差达到危险电压而造成触电, 称为跨步电压触电。
(2)、接触电压触电 当电气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时,流入地中的电流在土壤中
形成电位,地表面也形成以接地点为圆心的径向电位差分布, 如果人体的两个部位(通常是手和脚)同时触及漏电设备和地 面时受接触电压作用而导致的触电现象,称为接触电压触电。
(二)中性点接地系统的保护接零(TN系统)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运行方式有:中性点接地系统、中性
点不接地系统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3种运行方式。 1. TN-S系统 该系统中,S—表示系统中有专用保护线(PE线) 保护零线与工作零线完全分开。 N—表示系统中所有用电设备金属外壳采用保 护接零 T—系统中变压器或发电机的中性点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