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依法行政与法治政府相关基础知识

依法行政与法治政府相关基础知识

依法行政与法治政府相关基础知识编辑丨笑语盈盈一、依法行政的概念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取得、行使行政权力,并对其行政行为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

其中,依法行政所依据的法律法规不仅包括法律的规定,也包括法规、规章的规定;不仅包括法律规范,也包括法律原则、法律精神和法律目的。

行政工作人员要切实做到依法行政,需要做到以下内容:(一)行政主体要合法行政主体是指依法享有公共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并能独立地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行政主体必须依法设立并具备相应的资格和条件。

(二)行政权的取得和行使要合法1.行政权的取得必须有法律依据任何行政机关都必须依法设立,否则不仅不能取得行政主体资格,而且其行为还是违法行为,应受到法律追究。

2.行政权的行使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首先,行政活动必须有法律法规作为依据,必须在法定的权限范围内活动,越权无效;其次,行政行为应当符合法定程序。

3.行政行为内容应当合法、适当行政行为所涉及的权利、义务等均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

(三)行政权的行使必须要权责统一行政职权、职责具有同一性,行政职权同时也是行政职责。

行政机关不履行或者不当履行职责,要承担法律责任。

【以案释法】工商执法公报私仇,违法行政处罚无效【案情介绍】李某1999年下岗后依法登记注册一家百货商店。

李某每月准时缴费并依法纳税,其生意经营得很好。

2001年2月13日,三名区属工商人员以检查工作为名来到商店并要求李某请其吃饭,遭到拒绝后,对李某怀恨在心。

2001年3月15日,区工商行政管理局三名工作人员借着“打假”的机会再次来到了李某的商店,以李某涉嫌经营假冒伪劣产品为由,吊销了李某的营业执照,并当场罚款3000元。

李某一直守法经营,并没有经销过假冒伪劣产品。

此次由于营业执照被吊销,李某遭受了近10000元的经济损失。

李某感到被冤枉,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法院撤销区工商行政管理局的行政处罚决定。

法院经过审查,认为区工商行政管理局的行政处罚属于违法行为,依法予以撤销。

【以案释法】本案三名执法人员因为李某拒绝请他们吃饭,在“打假”活动中,以李某涉嫌经营假冒伪劣产品为由对其做出吊销执照、罚款3000元的行政处罚。

这一处罚行为属于严重的行政违法行为。

首先,该行政处罚不符事实,李某一直守法经营,从未经销过假冒伪劣产品。

其次,该行政处罚程序违法。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

本案中三名执法人员没有告知李某有要求听证的权利,并且当场做出处罚决定,违反了行政处罚法规定的程序。

行政人员在执法时有行使权力的责任,也有告知义务,应做到责权统一。

二、促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法治政府是指按照法治的原则运作的政府,即政府的运行和政府的行为都受法律规范和制约。

依法行政的奋斗目标是建设法治政府。

促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包括下面内容:(一)加强政府立法和制度建设1.加强重点领域的立法工作要完善财税、环保、土地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要完善收入分配、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应对突发事件、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等方面的制度建设。

要进一步加强规范政府行为方面的立法,完善行政权力运行规则,坚持制度办事原则,强化民主监督机制,切实提高行政效能。

在我国,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负责制定法律(法律草案可由国务院提出)。

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部门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规章。

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2.健全立法机制,提高立法质量政府立法工作要符合法定的权限和程序。

政府立法要坚决防止部门利益化倾向,要防止借立法之机牟取私利、损害公民和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行为。

3.坚决维护法制统一,确保政令畅通各级行政机关要严格遵守宪法和立法法的规定,按照法定权限及程序立法和出台规范性文件,加强合法性审查,做到下位法与上位法不矛盾、不抵触,政策之间不冲突。

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要及时受理和处理人民群众提出的审查有关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建议。

(二)坚持科学民主决策1.要依法决策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行使决策权,要坚决防止越权决策、违法决策。

对于重大决策要进行合法性审查,不得作出超出法定权限或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决策。

2.要健全决策程序各级行政机关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的规则,把公众参与、专家咨询、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决策的必经程序。

要进一步加强对主要领导干部决策权力的监督,防止个人独断专行。

3.要强化决策责任在决策执行过程中,要及时全面了解决策实施情况,全面评估决策执行效果。

根据评估结果,适时调整和完善有关决策,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或停止执行错误决策,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对违反科学民主决策规定、出现重大决策失误、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要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要求追究责任。

【以案释法】领导好心事与愿违,职工受损投诉无果【案情介绍】某市有一长期亏损食品厂位于该市的繁华地段。

该市政府领导为解决食品厂破产后职工就业问题和方便附近居民的生活,决定在此地段建一个副食品批发市场,并为此进行了项目审批、征地拆迁、建筑规划设计等准备工作。

但是事与愿违,该地段不远处一外地开发商率先投资兴建了一个综合市场,并包含了副食品批发市场,其规模足以满足附近居民生活需求。

这样,市领导的副食品批发市场建设计划失去意义。

在此情况下,市领导再次做出决定:将该食品厂厂房所在地建成一居民小区,由开发商进行开发,但对原食品厂职工没能作出有效的赔偿,职工都怨气冲天,由于长期不能解决赔偿问题,给城市的稳定留下隐患。

【以案释法】该市领导解决问题初衷是好的,想解决职工就业与居民生活购物问题,但是决策一再失误。

首先,没有充分调研,作出错误决策;其次,决策后的评估也不到位,没有采取正确的方法补救,致使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造成了多方面的损失,包括职工的经济损失、前期投入的资金等。

此案属于领导的重大决策失误,理应负相应的责任。

(三)严格依法办事政府及工作人员一定要严格依法履行各项职能。

政府不仅要按照法定权限办事,还要按照法定程序办事。

要把建立和完善行政程序作为推进依法行政的一项重要任务,要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四)全面推进政务公开1.要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要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凡是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都要向社会公开。

同时也要注意处理好公开信息与保守秘密的关系,对依法应当保密的信息,切实做好保密工作。

2.要深入推进办事公开所有面向社会服务的政府部门以及医院、学校、公交、供水、供电、供热等公共企事业领域,都要全面推进办事公开制度,提供高效便民服务。

3.要创新政务公开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好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和便民服务网络平台。

优化工作流程,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五)健全行政监督体系和问责制度1.更加重视群众和舆论监督要完善群众举报投诉制度,拓宽群众监督渠道,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监督政府的权利。

要支持新闻媒体对违法或者不当行政行为进行曝光。

加强行政复议,依法纠正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

要正确对待和认真做好行政应诉工作。

【以案释法】让人民批评政府【案情介绍】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

不少领导干部在不同场合表示,欢迎媒体监督批评政府,多反映百姓呼声。

这显示出我国打造责任政府的决心。

【以案释法】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让人们批评、监督政府,帮助政府改进工作,应该实现:第一,政府的工作要公开透明,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及时公开政务信息,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实现人们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第二,要认真受理群众的批评,让群众的批评、监督、意见能够得到认真采纳,得到政府的尊重,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作为公民的荣誉感。

第三,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就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保障制度,要做到违法必究,让批评者不再担心受到报复或追究,而让报复者付出代价。

2.进一步加强审计、监察工作各级政府要支持审计、监察部门依法独立行使监督权。

审计部门要着力加强财政专项资金和预算执行审计、重大投资项目审计、金融审计、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等工作,加强社会保障基金、住房公积金、扶贫救灾等公共资金的审计工作。

监察部门要全面履行法定职责,进一步加强执法监察,积极推进行政问责和绩效管理监察,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和失职渎职等行为。

3.严格行政问责200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对因决策严重失误、工作失职、管理或监督不力、滥用职权、群体或突发事件处置失当等导致事态恶化,造成重大损失或恶劣影响的七种情形的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

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坚持严格要求、实事求是,权责一致、惩教结合,依靠群众、依法有序的原则。

通过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增强党政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促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