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复习题目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美国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虎门条约》C。
《望厦条约》D。
《黄埔条约》2.随着近代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主阶级本身也发生了某些变化,出现了A。
官僚买办资本家B。
农民阶级C。
民族资本家D。
官僚地主和城居地主3.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的事件是A。
义和团运动B。
戊戌维新C。
太平天国运动D。
辛亥革命4.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达到高潮是在A。
鸦片战争B。
中法战争C。
甲午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5.戊戌维新前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这场论战,实质上是A。
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B。
守旧派与洋务派之间的一次论战C。
保皇派与革命派的一次论战D。
帝党与后党的权力之争6.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是在A。
洋务运动B。
戊戌维新C。
辛亥革命D。
五四运动7.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其中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A。
民族革命B。
政治革命C。
社会革命D。
资产阶级革命8.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A。
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B。
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C。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D。
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的农民群众9.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A。
新文化运动B。
“二十一条”C。
俄国十月革命D。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10.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是在A。
中共一大B。
中共二大C。
中共三大D。
中共四大11.中共三大正式决定A。
不准与其它党派建立任何联系B。
联合全国一切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C。
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D。
中国共产党集体加入国民党12.王明等人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对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其最大的恶果是A。
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遭到失败,不得不实行长征B。
使红军和根据地损失了90%C。
国民党统治区党的力量几乎损失了100%D。
导致了国民革命的失败13.1935年12月,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系统地解决了党的A。
军事路线问题B。
组织路线问题C。
政治路线问题D。
思想路线问题14.为适应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1935年12月,中共陕北瓦窑堡会议决定将“工农共和国”的口号改为A。
“人民共和国” B。
“民主共和国”C。
“民主联合政府” D。
“苏维埃共和国”15.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是A。
战略防御阶段B。
战略相持阶段C。
战略反攻阶段D。
战略决战阶段16.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以后,由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开始推行A。
片面抗战路线B。
积极防御的方针C。
消极防御的方针D。
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17.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提出的口号是A。
“帝国主义与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B。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C。
“建立民主联合政府”D。
“耕者有其田”18.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各族人民与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B。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C。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D。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9.1952年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至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主要矛盾,主要任务是A。
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B。
进行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同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
以阶级斗争为纲D。
发展生产力20.在我国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A。
敌我矛盾B。
人民内部矛盾C。
对抗性矛盾D。
主要矛盾二、多项选择题1.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这是因为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A。
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B。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C。
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
中国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2.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原因A。
西方列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中国已经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B。
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要把它变成自己的殖民地,但中国仍然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的名义,还有一定的主权C。
外国资本主义列强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D。
西方列强并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的特征是A。
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保持着B。
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始终不占地位C。
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D。
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4.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有A。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B。
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C。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D。
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派系之间的矛盾,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争夺的矛盾5.《马关条约》签订后,日军遭到了黑旗军的英勇抗击,其领导人为A。
刘永福B。
吴彭年C。
杨泗洪D。
刘铭传6.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有A。
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为支付对列强的巨额赔款,同时也为了弥补财政亏空,清政府加重了赋税的征收科派B。
各级官吏在征收钱粮时往往浮收勒扣,横征暴敛,农民的负担更为加重C。
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D。
满汉民族矛盾7.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A。
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B。
农民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C。
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D。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8.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其中维新派的局限性体现在A。
不敢否定封建主义B。
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C。
害怕人民群众D。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9.辛亥革命前革命与改良的辩论的重大意义有A。
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B。
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C。
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D。
暴露出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弱点10.北洋军阀政府从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思想上对辛亥革命进行了全面的反攻倒算,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梦想破灭了,主要表现在A。
在政治上,北洋政府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B。
在经济上,北洋政府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C。
在文化思想方面,尊孔复古思潮猖獗一时D。
军阀们为了实行专制统治,不惜投靠帝国主义11.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其中民主的含义有A。
民主精神和民主思想B。
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相对立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C。
与封建迷信、蒙昧无知相对立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以及认识和判断事物的科学方法D。
具体的科学技术、科学知识12.五四运动中学生提出的口号有A。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
“废除二十一条”C。
“还我青岛” D。
“反对华北自治”13.各地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以后,主要进行的工作有A。
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B。
在工人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C。
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D。
进行有关建党问题的研究和讨论14.参加中共一大的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有A。
李达B。
毛泽东C。
何叔衡D。
董必武15.国民革命失败后A。
中国迫切需要一个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
中国迫切需要一个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C。
中国革命形势处于低潮D。
中国革命形势处于不断高潮16.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的深远历史意义有A。
它把革命的退却和革命的进攻有机地结合起来B。
成功地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战略转变C。
开始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的转移D。
它开辟了在革命低潮形势下重新聚集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17.抗日战争时期阶级斗争与民族斗争的关系是A。
民族斗争高于阶级斗争B。
阶级斗争高于民族斗争C。
阶级斗争与民族斗争是统一的D。
阶级斗争以民族斗争的形式体现出来18.1946年1月10日出席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有A。
国民党B。
共产党C。
民主同盟D。
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的代表19.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A。
是指在国民党统治区,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B。
配合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进军C。
使国民党处于全民包围之中D。
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口号中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A。
召开政治协商会议B。
召集人民代表大会C。
成立民主联合政府D。
建立人民民主专政2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这是因为A。
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
B。
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C。
中国共产党能够制定出适合中国情况的、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中国人民的斗争指明正确的方向D。
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22.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有A。
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B。
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C。
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D。
建立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2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包括A。
旧民主主义革命B。
新民主主义革命C。
社会主义革命D。
社会主义改革2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部结果是A。
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B。
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发展C。
资本主义因素占主导地位D。
社会主义因素占主导地位25.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有A。
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治制度B。
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C。
文化上发展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D。
既有资本主义因素,又有社会主义因素,而后者占主导地位2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面临的任务是A。
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彻底解决中国人民同三大敌人的矛盾B。
动员人民努力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破败的国民经济C。
实行“一化三改”D。
实行工业化27.1950年6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三中全会A。
提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B。
确定了当时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是要在三年左右的时间内,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C。
制订了党在建国初期的战略策略方针,就是不要四面出击D。
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28.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中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形式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