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会主题:给孩子成长的力量《给孩子成长的力量》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内容提纲当今的家长,对孩子的未来寄予很高的希望,但是由于自己做家长定位的不准确,往往会把孩子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变成对学校、对老师的压力,孩子出了问题就是找学校、找老师,这样,不仅给学校和老师正常教学工作带来更大的压力,同时由于对家庭教育方法和重要性的认知程度差,导致孩子家庭教育缺失,因此讲座就从这个环节入手,希望通过讲座来解决家长家庭教育观念和思想中的若干问题:1、朱熹说过:百学须先立志。
志就是理想就是抱负就是梦想,一个人只有有了梦他脚下的路才会越走越长。
家长给孩子从小树立远大梦想,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
在《读者》杂志上,曾经刊登过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人问一个在山坡上放羊的年轻人:“你为什么放羊?”他回答:“为了卖羊赚钱。
”那人又问:“你赚钱来做什么?”他回答:“为了娶婆娘。
”那人问:“为什么娶婆娘?”他回答:“为了生孩子。
”别人又问:“生孩子干嘛?”他回答说:“放羊。
”这个故事告诉读者: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永远不会产生美好的结果。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什么时候建立了理想,什么时候就开始了真正的人生。
因此,引导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远大的理想是非常重要的。
没有理想,青春就会枯萎。
没有志向,生命就会失去方向。
在孩子们年轻的心灵中,是不乏理想的。
他们总是美好地憧憬着自己的未来。
可惜的是,许多父母缺乏教育的知识,在引导孩子树立理想上做法欠妥。
必须强调的是,孩子在谈自己未来的打算或理想时,为人父母者,不要因为说法的“幼稚”或不符合自己的“口味”而轻易去否认。
不论是什么理想,父母都应该给于充分的肯定,并要恰当地告诉他实现这一理想必须具备的知识。
比如说,一个小男孩儿,说他长大了想当一个司机,许多母亲就会呵斥孩子说:“没出息,当什么司机?”或者一个女孩儿说,我长大了要当护士,有的父亲就怒目而视:“你怎么净想干伺候人的活儿?”其实,孩子的想法是单纯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成熟度的提高会不断改变。
这时候,正确的方法是告诉他,作司机需要许多许多机械原理知识,需要地理知识,好司机需要会讲外语等等,而做好护士相当不容易……。
孩子是在鼓励声中长大的,如果他的理想总是无端地遭到家长的反对,久而久之,这个孩子将度过平庸的一生,他从此再不肯奢望未来。
当然,不少孩子对理想、对人生价值的认识是肤浅的、模糊的,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引导十分必要。
首先,家长应告诉孩子,理想是高于现实的东西,美好的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经过努力,经过奋斗。
奋斗是达到理想天国的阶梯和桥梁。
不想努力,不愿奋斗,理想永远只是空想,毫无意义。
其次,家长要告诉孩子,为实现理想的努力应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不肯做小事的人,难以成就大事业。
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就是这个道理。
教育孩子实现明天的理想要与今天的学习、锻炼结合起来。
再次,要告诉孩子,理想的实现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只有以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去面对困难和挫折,以顽强的毅力去冲破艰难和险阻,才会达到理想的彼岸。
让孩子记住:坚持到最后一分钟最重要。
著名的家庭教育专家卢勤曾在《把孩子培养成财富——知心姐姐卢勤成功家教秘诀》一书中讲到这样一件事情:有一男一女两个中学生认识了一位生物学家。
生物学家告诉他们,中国有一种叫白头叶猴的濒危动物,仅在我国广西有200只。
现在人们要去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以保护这些野生动物,结果这两个孩子就有了一个梦想。
他们从2003年开始,利用寒暑假去跟踪调查白头叶猴。
调查的环境非常艰苦,茫茫的原始森林是野兽和虫子的天堂。
每天睡觉之前都得先抖抖被子看里头有没有蛇,早晨起来先抖落抖落脚上的鞋看看有没有蝎子。
这种猴是很难看到的,有一些老猎人一辈子都没看到过,所以他们的追踪很辛苦。
有一天,他们太累了,那个叫董月的女孩儿,一屁股坐在地上,她突然觉得腿刷刷地有东西在爬,原来她坐在了蚂蚁窝上……这种事他们遇到了许许多多,但是他们只有一个梦想,一定要研究出白头叶猴的生活习性,一定要保护我们国家仅有的这200只白头叶猴。
三年的寒暑假,他们都是在大森林里度过的。
最近,这两个孩子的论文在美国纽约的世界少年科学家大会上获得了一等奖。
今年,男孩儿进了清华大学,女孩儿进了北京大学。
因此,梦想常常源于一句话、一个暗示。
而这句话、这个暗示,或许就掌握在一个善于引导的家长头脑中。
3、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大师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通过讲座让家长了解孩子行为习惯养成对孩子未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明白“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道理,明白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在孩子习惯养成方面,懂得牺牲、懂得克制,为孩子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
怎样让孩子养成好习惯俗话说:“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给孩子一个好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也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由此可见,在孩子的幼年时期,让孩子养成一些好习惯,对他的成长甚至一生都会产生重要作用。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怎样做,才能培养起孩子的好习惯呢?笔者结合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经验,给家长们以下几点建议:1、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家长不能急于求成。
家长在培养孩子的习惯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按照美国科学家的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孩子习惯的养成尤其需要家长的耐心引导和长期帮助。
2、要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家长首先应该是有良好习惯的人。
言传不如身教。
在培养孩子某种好习惯的过程中,家长的表率作用很重要,所谓“谁家的孩子像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家长要针对家庭情况,对孩子的作息时间等做好合理规划,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是孩子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基础。
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长就要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及时对他们的起居饮食等方面做好规划。
4、家长要为孩子提供一些利于良好习惯养成的条件。
形成习惯有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如能提供相应的条件,有助于孩子较快地形成习惯。
比如,要求孩子饭后漱口,每次饭后为他提供一杯水,在他养成饭后漱口的习惯之后,再让他自己倒水。
5、绝不能姑息迁就。
对家长来说,在对子女的教育上最容易情感失控。
例如:说了不能随便买零食,但只要孩子一哭一闹家长就心软,常常迁就、退让,以妥协告终,继而养成吃零食的坏习惯。
总之,孩子好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巩固的过程。
只要家长身先士卒,言传身教、持之以恒,那么,孩子就一定能养成好习惯。
4、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可以囊括全世界,它能促进知识的更新,并能激发人们的创造创新和行动的能力”家长应该认识到,好分数和智慧、能力之间的关系,好的分数只能代表孩子学习的质量和数量,不能代表孩子学习的全部,家长应该在家庭教育环节中注重对孩子智慧和能力的培养,家长要学会如果帮孩子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转化成他的能力,为孩子将来更好地融入和立足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开发孩子的智力2013-5-10 8:51:13来源:浏览:433 评论:0导读:每个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但家长在进行开发孩子智力教育时,需要融入生活,挖掘身边可以利用的因素作为教育素材。
要考虑到孩子的性格特点,从孩子的实际需求出发,让孩子学得自然,对学习产生兴趣。
关键字:家庭教育智力每个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但家长在进行开发孩子智力教育时,需要融入生活,挖掘身边可以利用的因素作为教育素材。
要考虑到孩子的性格特点,从孩子的实际需求出发,让孩子学得自然,对学习产生兴趣。
那么我们该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开发孩子的智力呢?i宝贝育儿网小编为您整理出一些在家庭教育中,开发孩子智力的方法。
让我们一起看一下吧。
一、讲故事是开发孩子智力的有效途径当孩子能听懂话的时候就可以经常给他讲简单的故事.以此来启迪孩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故事的内容可以是童话、神话、科学幻想等,也可以是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或是科学家成长的故事等等。
家长还可以针对孩子的情况自编些适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实际需要的故事。
要使讲故事成为孩子智力开发的有效途径,就必须讲究讲故事的艺术。
有的家长总是“从前,有一个小孩子……”的老一套,对孩子感染力不强。
有的家长却能掌握孩子的心理特点,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动作和表情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或者提出一个非常新颖奇特的问题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或者是故事讲到一半时,把以后的情节留给他去想像、猜测,以此发展孩子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所以给孩子讲故事应注意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和动作,并尽可能地让孩子展开想像的翅膀,如此方能更好地启迪孩子的智慧。
二、游戏是发展智力的好手段游戏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是他的主要活动,也是发展智力的一种良好手段。
游戏的种类和内容是比较广泛的,有智力游戏、体育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等,这些游戏都与智力发展有很大关系。
游戏能否成为发展孩子智力的好手段,关键在于家长和孩子做游戏的过程中,能否把讲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寓于游戏活动之中。
有经验的家长往往是不把游戏仅仅看成是孩子的娱乐,而能把科学知识和各种能力培养融进游戏里面。
例如:佳佳的妈妈在地上画一条铁路和一条公路,拿出一辆玩具小汽车给佳佳说:“请你做司机,把小汽车开走,应走什么路”佳佳想了想,把小汽车放在公上,口里发出嘟嘟的声音,用手往前推。
这时,妈妈问佳佳:“你的汽车为什么不走铁路呢?”佳佳说:“这条路有铁轨的,汽车不能走。
”佳佳的妈妈平时正是这样和女儿开展游戏的,经过一年多的游戏活动,佳佳的知识逐渐丰富,智力也得到发展。
三、适当安排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是培养其智力的有效活动当今,无论是对掌握知识的量还是质而言,对于孩子来说学习都是十分沉重的负担。
而且,由于父母普遍溺爱独生子女,舍不得让他们干一点儿活,因此,很大一部分家庭都很少让孩子分担家里的家务和其他劳动。
于是,孩子似乎在生活中只有一件事要做,那就是“读书”。
在家里孩子的活动内容越来越少了,包括孩子自己应该做的力所能及的劳动都由父母包办起来。
有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当前的小学生95%以上在家是不用做任何家务的。
这种家庭教育方式已越来越显露其许多缺陷,由于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使他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日益降低。
只让他读好书,代替和承包他所要做的力所能及的事情是没有积极意义的。
相反的,由于孩子缺乏应有的劳动和活动,就可能导致他不能全面发展,即使学习成绩优秀,也会缺乏应有的社会生活能力。
从小让孩子参与适量的家务活动与劳动,不但能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还能培养孩子热爱劳动、关心他人、耐心细致等优良品德。
一个人的成才,智力因素固然重要但一些非智力因素的优良品格也是极其重要的。
5、父母要积极配合学校及老师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