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小学语文版课程标准测试题

最新小学语文版课程标准测试题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姓名:分数:一、填空(40分)1、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和(),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4、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重视()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5、学段目标与内容从()、()、()、()、()五个方面提出了要求。

6、第一学段目标要求认识常用汉字()个左右,其中()个左右会写。

背诵优秀诗文()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字。

7、第二学段目标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个左右,其中()个左右会写。

背诵优秀诗文()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字;课内习作每学年()次左右。

8、第三学段目标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个左右,其中()个会写;背诵优秀诗文()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字。

课内习作每学年()次左右。

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字。

9、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的联系,注重()、()、()的整体发展。

10、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与内容中要求培育()的情感,增强()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初步掌握()。

二、简答(36分)1、简述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2、第一学段对写话的目标要求是什么?3、教学中如何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4、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对“精读”的评价要求是什么5、第二学段对口语交际的目标要求是什么?6、第三学段对习作的目标要求是什么?三、论述(24分)1、结合自己的教学和课程标准的要求,谈谈你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理解。

2、结合自己的教学和课程标准的建议,谈谈阅读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填空题(30分每小题1分)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

()和()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要求学生说()话、()话、()话。

3、能用普通话()、()、()地朗读课文,是朗读评价的总要求。

4、课程目标从()、()、()三个方面设计。

三者互相渗透,融为一体。

目标的设计着眼于()的整体提高。

5、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和()。

语文教学应在()的过程中进行。

6、语文课程资源包括()和课外学习资源。

7、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改善()。

8、()和()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9、在三个学段中,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分钟练习写字,在教师指导下(),做到天天练。

10、朗诵要提倡(),要摒弃()。

11、第三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个左右,其中()个会写。

背诵优秀诗文()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万字。

二、简答题:(20分每小题10分)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2、语文课程标准给出的教学建议是什么?一、填空题。

(请将答案工整地填在横线上。

每空1分,计20分)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

工具性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语文课程积极倡导自主、、的学习方式。

3.语文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三个方面设计。

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目标的设计着眼于的整体提高。

4. 、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5.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分钟写字,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6.能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课文,是朗读评价的总要求。

7.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关于“写作”的目标,第一学段定位于,第二、三学段定位于,第四学段定位于写作。

8.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

要求学生说真话、话、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

9.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提倡少,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

10.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二、单项选择题。

(请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入括号内。

每题2分,计30分)1.语文新课标的目标体系中,九年一贯四个学段是一个纵向结构,此外,还从五个方面设计了横向结构。

以下哪项不是横向结构中的内容:()A、识字与写字B、汉语拼音C、口语交际D、综合性学习2.下列哪项不是语文新课标的教学建议:()A、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B、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C、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与综合性D、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下列哪项不是语文新课标评价建议:()A、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B、努力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C、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D、突出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4.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 ()A、语文实践B、知识传授C、积累感悟D、语感训练5.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A、潜移默化B、训练C、熏陶D、积累6.汉字识写兴趣的培养难以通过如下途径实现:()A、与写话、习作的结合B、与阅读的结合C、科学的分析字理D、与反复书写结合7.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是在哪个学段提出的要求:()A、第一学段B、第二学段C、第三学段D、第四学段8.关于写字评价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A、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

B、第三学段要开始关注学生的毛笔书写。

C、义务教育的各个学段的写字评价都要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引导学生提高书写质量。

D、对学生写字学习情况的评价,当以本标准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字表一”为依据。

9.阅读教学是()之间对话的过程。

A.学生、教师B.学生、教师、文本C.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D.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10.“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这是()阅读的要求。

A、第一学段B、第二学段C、第三学段D、第四学段11.在第三学段学生开始学习阅读简单的(),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A、连续性文本B、非连续性文本C、数字化文本D、所有文本12.小学生毕业时课外阅读总量应不低于()A、80万字B、100万字C、145万字D、260万字13.第二、三学段,课内习作每学年()左右。

A、8次B、7次C、16次D、14次14.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B、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要讲授口语交际知识。

C、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

D、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

15.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

B、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要加强教师在各环节中的指导作用。

C、综合性学习应贴近现实生活,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D、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应开放、多元,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

跨学科学习,但不应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在括号内打“×”。

每题1分,计20分)1.语文课程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

……………………………………………………………………………………()2.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3.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

………………()4.“学会汉语拼音。

能熟记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默写《汉语拼音字母表》”这是第一学段的目标之一。

…………………………()5.语文新课标附有“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建议低年级要先认先写“字表”中的300个字,逐步发展识字写字能力。

………………………………………()6.“学习独立识字。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这是第二学段的识字目标之一。

………………………………………()7.第三学段要求: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8.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

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

………………………………………………………………………………()9.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10.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小学五、六年级阅读方面的学段目标之一。

……()11.朗读要提倡自然。

评价“有感情地朗读”,要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要防止矫情做作。

…………………………………………………………………()12.三四年级学生应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13.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

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14.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

………………………………………………………………………………()15.附录3中“语法修辞知识要点”提到有关的名称,是为了便于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语言现象和问题时称说,不必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与操练。

…………………………………………………………………()16.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而不是为了改善教师教学。

………()17.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

……………()18.对于作文的评价还须关注学生汉字书写的情况。

……………………………()19.形成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有利于对教学活动作出总结性的结论。

终结性评价关注学习结果,有利于及时揭示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改进教与学活动。

………()20.应根据各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察其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