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新课标试题及答案93766

小学语文新课标试题及答案93766

二、单选题。

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内。

(每个小题2分,共10分)1、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观点是:( C )A、工具性B、人文性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D、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2、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C )A、了解B、基本掌握C、掌握D、不要求3、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7条: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B )A、第一学段B、第二学段C、第三学段D、第四学段4、阅读教学过程是:(D )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5、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A)A、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

B、在口语交际课中C、在家庭生活中D、在与社会人群交往中三、多选题。

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内。

(共10分)1、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标”正确恰当的表述是:(D)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④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②③④①D、①④②③2、关于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新课标提出:(A)①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②1~2年级要多认少写。

③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

④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A、①②③④B、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3、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B)①朗读②分角色读。

③表演读。

④默读A、①②③④B、①④C、②③D、③④4、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C)①合作精神②创新意识③参与程度④探究精神A、①②③B、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5、学生作文修改的评价要:(D)①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②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态度③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过程④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方法A、①B、①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二.选择1、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C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2.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B)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3.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B )A.学生B.学校C.教师D.校长4、(2 )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1)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2)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4)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1、新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2、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3、教育的最高宗旨是(培养人)4、培养创新意识就是培养(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

5、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语文学习活动)的教学重点6、新课程标准要求培植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7、第一学段要求学生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三学段要求学生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 )字。

8、五至六年级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60 )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9、创新教育核心是培养(创新思维)10、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二、选择1、创新型课堂教学应是(D)。

A、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灵气;B、注重人人参与的过程,张扬学生的个性;C、给予人人参与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2、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 A )A自主、合作、创新B自主、合作、探究C主动、合作、改革D提高、发展、创新3、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D)①学生是发展的人②学生是独特的人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课程评价按评价的主体可分为(C)。

A、定量评价法与定性评价法B、目标评价法和目标游离法C、自评与他评5、关于教学策略的认识正确的是(D)A教学策略即教学方法B制定教学策略就是做好教学计划。

C能够找到统一的适用于所有的教学的教学策略D教学策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典型的灵活性三、判断对错1、课堂教学是师生的生命所在(√)2、课堂是师生沟通的桥梁。

(√)3、新课程强调,教学更应注重过程而不得结论。

(√)4、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5、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角色作用在于传授知识、解答问题。

(×)6、改变师生关系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焦点。

(√)7、教学应注重思维结果、淡化思维过程。

(×)8、课改的本身不是目的,不能为了课改而课改,课改是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的。

(√)9、新课程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少了。

(×)10、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三、判断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2、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3、语文教学的特点一是人文性,二是实践性,三是民族性。

(√)4、语文实践的基本方式是说、唱、读、写。

(×)5、语文课程目标在初中阶段识字与字的要求是熟练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累计认识常用汉字40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1、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观点是:( C )A、工具性B、人文性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D、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2、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C )A、了解B、基本掌握C、掌握D、不要求3、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7条: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B )A、第一学段B、第二学段C、第三学段D、第四学段4、阅读教学过程是:(D )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5、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A)A、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

B、在口语交际课中C、在家庭生活中D、在与社会人群交往中三、多选题。

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内。

(共10分)1、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标”正确恰当的表述是:(D)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④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②③④①D、①④②③2、关于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新课标提出:(A)①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②1~2年级要多认少写。

③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

④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A、①②③④B、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3、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B)①朗读②分角色读。

③表演读。

④默读A、①②③④B、①④C、②③D、③④4、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C)①合作精神②创新意识③参与程度④探究精神A、①②③B、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5、学生作文修改的评价要:(D)①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②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态度③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过程④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方法A、①B、①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⒌判断题(5分,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①叹号和问号都可以用于反问句的末尾。

(√)②现代汉语词汇中,双音节词占优势。

(√)③“国家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教育需要教师。

”这里主要运用了“排比”和“层递”这两种修辞方式。

(×)④“绝句”是近体格律诗的一种形式。

五言一般为四句,七言一般为八句。

(×)⑤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鲁迅的《狂人日记》。

(√)答:一是“天下苦秦久矣”,天下的人苦于秦的统治已经很久了;二是以扶苏、项燕的名义倡导。

三、判断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2、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3、语文教学的特点一是人文性,二是实践性,三是民族性。

(√)4、语文实践的基本方式是说、唱、读、写。

(×)5、语文课程目标在初中阶段识字与字的要求是熟练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累计认识常用汉字40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四、简答题: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答: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语文课程的基本思想,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③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④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