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责任、能力、职业荣誉感--中国全科医生的专业化幸福道路

责任、能力、职业荣誉感--中国全科医生的专业化幸福道路

·争鸣·责任、能力、职业荣誉感———中国全科医生的专业化幸福道路乔伟,陆新建,奚斌基金项目:浦东新区卫生局2011年度“浦东新区卫生系统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计划”(PWRq2011-40)作者单位:201399上海市浦东新区惠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乔伟);上海市浦东新区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陆新建);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奚斌)通信作者:乔伟,201399上海市浦东新区惠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E -mail :hnsqbgs@【摘要】 全科医生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供方主体,在基层医疗服务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注重全科医生职业发展,建设全科医生的专业化幸福道路,使更多的优秀医务工作者愿意投身初级卫生保健事业,是我国政策的重要一环。

本文以解读《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为整体框架,从社区卫生与全科医生的立场出发,以“责任、能力与职业荣誉感”为主线,对目前全科医生制度在现实环境中落地推行的实施策略进行总结和梳理,并建议在“责任委任、能力胜任”的基础上,以个人职业荣誉感带动全科医生职业与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 全科医生;责任;能力;职业荣誉感【中图分类号】R 197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5.16.026 乔伟,陆新建,奚斌.责任、能力、职业荣誉感———中国全科医生的专业化幸福道路[J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6):1977-1979.[ ]Qiao W ,Lu XJ ,Xi B.Responsibility ,ability ,professional sense of honor ———a road of profession and happiness for Chinese general practitioners [J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2015,18(16):1977-1979.Responsibility ,Ability ,Professional Sense of Honor ———A Road of Profession and Happiness for Chinese General Practitioners QIAO Wei ,LU Xin -jian ,XI Bin .Shanghai Huina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Pudong New District ,Shanghai 201399,China【Abstract 】 As the main part of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supplier ,the general practitioners (GP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grass root health service.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career development of GPs and a road of profession and happiness for GPs should be built ,in order to attract more excellent doctors Willing to devote themselves to primary health care.It's an important part of national policy.With the interpretation of "Guidance for Establishing the System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as the frameWork ,from the stand of community health and GPs ,and With "responsibility ,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sense of honor "as the main line ,We made a revieW of the current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of GPs system in real environment ,and We suggest that general practitioners be given the responsibility first and then be inspired to improve their competency to better fulfill the responsibility ,thus professional sense of honor Will arise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general practice in China.【Key words 】 General practitioners ;Responsibility ;Ability ;Professional sense of honor 2011年7月1日,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以下简称《意见》),这是自1997年提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以来,国家政策首次聚焦社区卫生服务的供方主体———全科医生,并将全科医生的培养建设首次以“制度”进行规范和固定[1]。

《意见》首先明确了全科医生及全科医生制度存在与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包括:(1)非城市、依赖基层医疗的地区亟须有水平的医疗服务,保障公平和可及;(2)城市地区亟须分级诊疗,优化卫生资源配置;(3)城乡均需全科医生综合防控,实现健康费用双管齐下。

其次明确了全科医生培养建设的总体目标:(1)质量上满足居民需求;(2)数量上每万人需配置2 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

基于此两点,进一步深入阐明:(1)解决全科医生质量与数量的办法———规范化培养和多渠道补充;(2)全科医生今后的行医方式与收入测算方式———多点、自由执业和基本工资按国家标准、签约服务按签约服务人数付费、其他服务按规定收费。

最后,《意见》指出,为达成上述目标,应加强周边政策保障和社会舆论引导。

总的来说,《意见》虽简要,却完整勾勒了全科医生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此后,国家卫生计生委体改司于2012年3月起,基于《意见》在全国挑选10个试点地区,拟按照“6+X ”的推进思路,探索“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改革。

6项改革探索即:组建分工合作的服务团队,推行防治结合的契约服务,实行人头包干的支付制度,建立服务导向的分配机制,形成自由选择的竞争机制,构建分级诊疗的协作模式[2-3]。

本文以《意见》为整体框架,从社区卫生与全科医生的立场出发,结合当下社区卫生服务与全科医生制度的推行现状,以“责任、能力与职业荣誉感”为主线,梳理并提出全科医生制·7791·度在现实环境中落地推行的实施策略与建议。

1 责任《意见》中对全科医生的责任约定和托付及政策建议多处可见:(1)强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全科医生要与居民签订服务协议,建立稳定契约服务关系,将医疗卫生服务责任落实到医生个人。

(2)鼓励组建由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医生或乡村医生等人员组成的全科医生团队,划片为居民提供服务。

(3)指出全科医生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医院)全职或兼职工作,也可独立开办个体诊所或与他人联合开办合伙制诊所。

(4)明确提出按签约服务人数收取服务费,全科医生为签约居民提供约定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按年收取服务费,服务费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个人分担,具体标准和保障范围因地制宜、适度调整。

在充分考虑居民接受程度基础上,可对不同人群实行不同服务费标准。

(5)明确指出全科医生可根据服务对象需求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之外的其他服务,并按相关规定收费。

(6)明确指出全科医生也可向非签约居民提供门诊服务。

(7)明确指出逐步调整诊疗服务收费标准,合理体现全科医生技术劳务价值。

(8)明确指出全科医生及其团队成员属政府举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式工作人员的,执行国家规定工资待遇;其他在基层工作的全科医生按照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订的服务合同和与居民签订的服务协议获得报酬,也可通过向非签约居民提供门诊服务获得报酬。

(9)明确指出绩效考核要充分考虑全科医生的签约居民数量和构成、门诊工作量、服务质量、居民满意度以及居民医药费用控制情况等因素。

综上所述,在全科医生的“责任委托”上,《意见》明确提出: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全科服务团队,划定片区确定服务范围;与居民个人签约,接受居民医疗卫生服务责任委托;与之相对的,按人头划定全科医生及团队可获得的管理经费;综合考虑签约居民数量和构成、门诊工作量、服务质量、居民满意度以及居民医药费用控制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具体服务实施中,全科医生及团队可隶属或租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台完成居民健康管理工作。

结合当下社区卫生、全科医生及家庭医生制度推行现状,笔者提出以下落地策略与建议:(1)由于城镇和城居社保中基本医疗保障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分管体系的分离和城居保实行一卡通自由就诊的原因,在当下探索“按人头支付”到全科医生和团队,可先从新农合管理对象入手,真正实现社区首诊、按需双向转诊和逐级就诊。

(2)在实践按片区、按人头委托居民健康管理责任时,应打破现行的基本医疗按片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仍按条线的工作模式,将基本医疗服务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特定人群上有机整合,倡导既要从“出生到死亡全程关怀”的整体人管理理念,又要关注片区人群中的重点人群和整个人群的重点阶段。

(3)在实践按片区管理时,为更好地强化和践行全科医生和团队的责任属地意识,可给予全科团队“专属”的团队门诊、团队病房、团队站点和移动全科医生(APP)等硬件和软件资源,加强居民对全科医生与团队的感官认知,深化居民签约和团队履约,强化全科团队的自主经营意识,构建团队之间的良性竞争,以此加快全科医生个人、团队成员及团队能力与竞争力的培养。

(4)树立全科理念和思维,为签约居民提供连续性服务,可不受任职地的束缚,真正实现以居民为本和责任专属。

不管在何处何时承担家庭医生角色,为签约居民提供专属服务就是辖区内所有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职责。

2 能力《意见》中,对全科医生能力的要求与培养策略从供需双方多处倡导和约束。

(1)强调全科医生应通过自身服务水平的提高,在政策支持下,以技服人,将居民留在社区,真正从政策上、技能上双重实现“首诊在社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