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安的经典作文
西安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周、秦、汉、隋、唐等在内的13个朝代在此建都,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曾经作为中国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1100多年。
范文1
天气居然这么好,老天特意赏脸放了个大晴天。
早饭后,我们出发去看兵马俑。
光是看停车场,就知道今天来了多少人。
兵马俑见证了大秦王朝由弱到强又由盛到衰的过程。
秦王朝倒下了,兵马俑却继续屹立在这个世上,时光不曾改其容颜,黄土不曾灭其英气。
每一个陶俑都栩栩如生,仿佛有生命一般,那炯炯有神的瞳仁凝视着你,仿佛在告诉你那个时代的传奇。
拥有如此威武精良之师,怪不得可以统一六国。
我凝视着这些“士兵”,不得不惊叹大秦王朝曾经拥有的辉煌,连一个陪葬坑都如此宏伟,骊山陵墓和秦朝皇宫的豪华更是可想而知。
此时,我注意到“士兵”的发饰有所不同,听了解说才知道那是秦王朝森严的等级象征。
我终于明白,皇族生活如此奢华,难怪很多人可以向王位卑躬屈膝,卖身求荣,难怪人民不堪苦难要暴动起义。
“过度放纵只会招来毁灭”,大
秦王朝因军事强盛一时,因奢华毁于一旦。
要离开了,我又回头看了一眼,这些“士兵”依然以自己的风采吸引着世人。
瞻仰祖先遗迹
下午,我们来到西安半坡博物馆。
灼热的阳光狠狠地砸在地上,却挡不住我们的热情。
每一条通道上都人头涌动,我紧跟团队,去瞻仰祖先遗迹。
在博物馆,即使仔细听解说,也不容易找到正在解说的物品,因为这里的展品实在太多,让人眼花缭乱。
面对这些六千多年前人类创造出的精美物品,我也不由得随其他人“哇哇”惊叹,用一个词形容就是“不可思议”。
很难想象他们是怎样艰辛地摸索着学会种菜和畜牧,又是怎样学会制造弓箭、标枪、渔叉,甚至学会制造纺轮纺线织布的。
挤进人群,隔着玻璃,我看着那个六千年前的纺轮,它像一个大的石制麻钱,略有残缺,中心的一个洞里有许多划痕,其他几面都十分平滑。
它凝聚着祖先的勤劳和智慧,简单、粗糙的外表掩饰不住其内在的庄重与深沉。
几乎所有的陶盆上都绘有彩色的画,有奔鹿、飞鸟、游鱼、人等形象;有的陶器上还有符号,听讲解员说那是中华文字的雏形。
半坡遗址还出土了一件陶塑人头像,浑厚质朴,神态生动,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之后,我看到了半坡人的遗骨。
有的葬在陶罐里,有的直接埋了,历经六千年时光,保存最完好的,也只剩一点儿骨头印子了。
只是有一件事令我非常疑惑,几乎所有的人个子都很小,莫非半坡人天生就是五短身材?后来听讲解员说半坡人有三分之二早年夭折,只有三分之一活到成年。
如果这样,还好理解一些。
可想而知,当时的人们要面临多么严峻、恶劣的环境!他们的生命消失了,但他们留给我们无穷的智慧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将永远传承下去。
范文2
古色古香的西安,我曾与你共享五天的美丽时光,像彩虹一样绚烂着我,使我无法忘记……
古色古香的西安,我曾与你共享五天的快乐时光,像阳光一样照耀着我,使我尽情释怀……
古色古香的西安,我曾与你共享五天的紧张时光,像鞭子一样激励着我,使我勇往直前……
在西安,在风采大赛,我们见证了专家的魅力。
是樊校长把枯燥的道理化作简单的故事深入我们人心,是席殊老师把工整的方块字化作趣味儿的游戏带入课堂,又是韩老师把复杂的历史化作易懂的语句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们随着这些专家的脚步更深刻地体会到语文更深一层的奥秘,原来我们每天面对的语文只是只“纸老虎”,不必死记,要学会用最简单的方法在最快的时间内达到最优的效果。
是这次
的语文风采大赛让我亲近了专家、了解了语文、学会了运用。
在西安,在风采大赛,我们领略了同学们的才艺。
写作、阅读、书法和诵读,哪样不是做得美轮美奂?相声、小品、快板、唱歌和舞蹈,又是哪样做得不够有模有样?没错,风采尽在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同学们身上展现了,他们所富有的活力,是90后的旗帜,高高飘扬在天空,让人仰望而流连忘返……这一刻,他们相聚在古都长安,尽显他们的青春!
在西安,在风采大赛,我们瞻仰了军人的风貌。
他们是我们的教官,虽每天板着一张脸不带人的思想,但归根结底是为我们着想。
他们每天熬夜到一点钟是为了我们,每天整队出发是为了我们,每天说话是为了我们,要知道,他们现在理应在家里享受亲人的温暖与爱,而这些他们应得的温暖与爱却又被他们毫不犹豫的给了我们。
每天面对教官,表面上虽严虽苦,但我感受到了苦中带甜、甜中带乐的滋味。
谢谢你,亲爱的教官。
当五天的训练、比赛、表演顺利结束后,我想留给我们最深印象的,并不是取得的名次与奖状,而是这五天来彼此关爱、照顾结下的深刻友谊。
这五天在我的人生轨迹上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永远都记得,这次,我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