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差异的背景分析
农耕文化,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 成的一种风俗文化,以为农业服务和农民 自身娱乐为中心。农耕文化集合了儒家文 化,及各类宗教文化为一体,形成了自己 独特文化内容和特征,但主体包括语言, 戏剧,民歌,风俗及各类祭祀活动等,是 中国存在最为广泛的文化类型。
在中国文化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农业文化是基 础,因为它是以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衣、 食、住、行)为目的的,它决定着中华民族的生 存方式,塑造着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身。中国是世 界农业的发源地之一。 中原农耕文化,是中国农耕文化的一个重要发源 地,是中国农业文化的基础,又是宋代以前中国 农业文化的轴心。中原农耕文化源远流长。
不同点 1.宗教态度 中国体现的是人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在价 值上以人为本。 西方体现的是对一个超越现实的世界的向 往,在价值上以神为本。
2.宗教观念 中国:呈现出信仰的多元化倾向,信仰体 现出独特的多元化和泛神化特征,服务于 社会主导价值。 西方:一元化信仰是其宗教的根基和支柱。
造成中西宗教差异的原因 中国以儒家文化为主导,宗教表现出对现 世人生的关注和对自然生命的执着。 西方文化的两大源头,古希腊罗马文明为 其奠定理性基础,希伯来文明为其提供了 超越性的宗教尺度。
经济方面
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农业的发展,形成了自 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而古希腊罗马由于地 形的影响,发展海外贸易,商业发展兴盛。
古代希腊的商业
在地中海区域的东部,以希腊半岛为 中心,包括东面的爱琴海和西面的爱奥尼亚 海上的大小岛屿以及今土耳其的西南部、意 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的东部沿岸地区
共同探究
克里特岛 迈锡尼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米诺斯文明对工商业的重视
主要经济特色是大力发展工商业,特别注 重海上贸易 当时的农业生产以种植谷物、橄榄和葡萄 为主 经济发展方面的主要成就在于手工业与商 业
公元前5 至前4 世纪希腊的商业繁荣
在:对外贸易方面 ①传统大宗商品(葡萄酒、橄榄油)+ 工业品(陶瓷、金属器物)的输出; ②希腊人的商船队在地中海东部和中 部占了优势; ③出现了海洋交通的主要港口:拜里 共同探究 厄斯。
在国内商业方面:
最简单的贸易形式: 城镇的市场,集市的 店铺、货摊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的过程中, 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根深蒂固的弦统治地 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而久远的 影响。因此,中国文化体现出群体性的文 化特征,这种群体性的文化特征是不允许 把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的。
西方国家价值观的形成至少可追溯到文艺复兴运 动。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即以崇尚 个人为中心,宣扬个人主义至上,竭力发展自己 表现自我。因此,西方文化体现出个体文化特征, 这种个体性文化特征崇尚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 益之上。
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处于内陆,并且在黄河、 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了广阔的平原地区, 适于发展种植业,因此形成了“男耕女织” 的农耕文化。
西方文明出现于地中海,地形被迂回曲折 的海岸线切割的支离破碎,形成了“小国 寡民”的统治方法,山区较多不利于农业 的发展。而他的地理位置同时也提供了一 种潜力,例如航海的发展促进商业的兴盛。
宗教方面
中国信仰的佛教、道教等宗教,而西方基督 教等宗教
宗教的起源 1.宗教起源于原始泛神信仰和巫术仪式。 2.宗教起源于人类社会的不平等。
代表宗教 中: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此 外,还有少数民族固有宗教和民间宗教。
西: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新教, 犹太教。
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受到儒家 思想和佛教、道教文化的影响深远,其根 源可以上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 以孔子编纂修订的“六经”为其文化基础, 这种文化总的表现为:注重个人修养,注 重道德力量,反对武力,注重与他人、自 然的和谐相处,追求精神的超脱。
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其思想基础 都是源于自欧洲文艺复兴时,源头则是古 希腊罗马文化,受基督教影响深远,看重 个人的自由和权力,注重实践和探索。
迈锡尼文明时期的商业
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商业,其中海外贸易占 有很大的比重 迈锡尼的印欧语族诸部在商业活动中常伴有海 上劫掠 迈锡尼的陶器与橄榄油、葡萄酒等希腊特产也 是大宗出口的商品 商站的建立
荷马时代工商业的衰落与农牧业的发展
从公元前1100年到前800 年: 农牧业有所发展,工商业则明显倒退; 多利亚人带来的进步因素:铁器的生产和使 用、制陶业
思想的不同
宋· 陈元靓《事林广记· 警世格言》:“各人 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通过这个格言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人在社会 生活中的心态。
卢梭的名言:“无论就男性或女性来说, 我认为实际上只能划分为两类人:有思想 的人和没有思想的人,其所以有这种区别, 差不多完全要归因于教育。 ”
我们从上面的格言和名言的对比中可以深 刻的体会出中西文化的根本不同是他们所 接受的传统的思想不同:中国自汉武帝采 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以来,儒家思想成为中国的正统思想,儒 家的“仁政”的思想及道德观念影响着中 国的各个方面。而西方民众接受的是西方 的自由、平等的思想,最引人注意的是古 希腊的民主选举制度。
政治方面
中国经历了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封建思 想根深蒂固,而封建的统治方式是中央的 集权,君主掌握了全国的权力,而西方所 经历 的封建时期较短,到后来君主的权利 受到教皇、议会等机构的限制,中央君主 的权利开始走向衰落,与此同时的中国的 君主权利却逐步加强,君主达到最高峰。
自秦始皇运用法家思想加强君主专制以来, 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的争夺多成为各 个朝代必须解决的问题,而西方借鉴的是 卢梭的人人平等、民主的思想,民主思政 治成为后来西方改革的潮流。
中西文化差异的背景
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在全世界的逐个建立象征 着在现代中国的传统文化走向了世 界,中国的传统文化走出国门,开 始融入世界的浪潮当中。
东方文化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及非洲一 部分地区的传统文化。 西方文化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吸收古希腊罗 马文化而形成的传统文化。 二者在当代的发展当中的碰撞,更多的是 融合,引发了我们对中国文化差异的背景 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