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西文化差异与比较

中西文化差异与比较

中西文化差异与比较
山东行政学院 张蕾
-- 精品--
1
一. 文化差异与核心文化
-- 精品--
2
文化的概念
文化--- 是被一个群体 共享的价值观念系 统;
文化--- 是被人类创造 的,经过历史检验沉 淀 下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文化--- 是人和环境互 动而产生的精神和物质 成果的总和;
-- 精品--
中国人:仁爱慈悲,和平宽厚,中庸谦恭 安贫乐道,聪慧灵巧,勤俭耐劳
中国人:自私自利,权威主义,急功近利
-- 精品--
28
西方人: 平等竞争,崇尚变化,时间观念 勇于探索,坦率真诚,法律观念
西方人: 个人主义,物质主义,不讲情面
-- 精品--
29
中国民族的性格 重视人与自然的 和谐,如何做人, 人与人之关系的 协调等构成中华 民族的民族精神.
西方技术与科学理论 能够互相促进.
-- 精品--
36
技术发明在西方社 会得到较多的支持, 有较多的保障,能 得到顺利的推广.
西方的技术具备严 格的标准,因而其 产品精密完美并具 有互换性和流水做 业性.
-- 精品--
37
西方技术是由理性 思维和逻辑分析占 主导地位,因而直 观体验思维不够发 达.
-- 精品--
21
但变通思维的局限性和弱点也很大,导致 在法律和制度的遵守上原则性差.过分的 灵活变通也影响人们对科学技术的理解 运用.
-- 精品--
22
林语堂先生曾 经将中国人的 过度灵活称之 为“超脱老 滑”,认为对 一切事情都认 真不起来的民 族是没有希望 的.
-- 精品--
23
西方文化传统注重严守规定的特征,表现 在注重知识领域和社会政治及经济生活 中的严格规定,强调理性思维和对法律法 规的高度重视,也表现在以法治国.
32
“由技至道”是中国传统的心术区别于 其他各民族的技能或技艺的显著特点, 因为“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范 畴.掌握心术以“悟道”为最高境界.
-- 精品--
33
心术能够充分发挥直观体验的作用 心术能够充分发挥经世致用的功能
-- 精品--
34
心术的直观体验的性质 有碍认识的深化和理论 体系的形成;
从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眼光看待问题 善于笼统的概括而疏于精细的分析 看重心悟而非实证
-- 精品--
13
西方文化在思维上更注重局部和个体 西方文化还注重分析和实证 西方文化有时表现出过度的机械性,呆板
而缺乏整体感
-- 精品--
14
3. 不同的认识特点
中华文化的理性特征和实用性 西方文化的直线性和实证性
西方技术的过度发 展有可能降低人自 身的能力.
-- 精品--
38
三. 中华文化的长寿秘密:
-- 精品--
39பைடு நூலகம்
中化文化很少远征,因而这种文 化避免了远征的牺牲,保证了长 寿.
-- 精品--
40
中化文化不走极端,中庸之道是中华 文化历史的主旋律.
-- 精品--
41
中华文化讲究秩序.这种秩序可能是保 守的,但相比之下,比无序和混乱好得多.
-- 精品--
24
西方文化对严格规定 性的强调已成为了一 种文化基因,在其社会 生活中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 精品--
25
但西方文化有时过分强调严格的规定性, 也有可能造成僵化、刻板、机械的思维 方式,在实践活动中造成一定的负面影 响.
-- 精品--
26
4.不同的民族性格
-- 精品--
27
6
君子之道和中 庸之道,是中 华文化的基本 特征.
---余秋雨
-- 精品--
7
二. 中西文化差异的一些主要表现
-- 精品--
8
1.不同的表现形态
西方文化是一种动态文化 中华文化是一种静态文化
-- 精品--
9
农耕生产方式使得中国人可以长期地居 住在同一个地方“安居乐业”,居安而不 思动,就促使静态的文化模式发展起来.
-- 精品--
17
中国人看问题的时候往往是由远到近 而西方人看问题则是由近及远
-- 精品--
18
中国人的思维模式综合性强 西方人则更倾向于分析性
-- 精品--
19
中国文化传统注重灵活变通 西方文化传统注重严守规定
-- 精品--
20
适当的灵活变通是中华文化智慧的体现, 变通带来发展和创造性的思想成果,有助 于克服僵化和刻板的认识,克服教条主义.
中国的民族性是 入世的.
-- 精品--
30
西方人偏重于追求世界的本体以及如何 认识自然和客观世界而不是怎样处世做 人.所以说西方的民族性是创世的.
-- 精品--
31
5.不同的知识论
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成果往往 以“术”的形态存在;
西方传统文化的知识成果往往 以“学”的形态存在.
-- 精品--
-- 精品--
15
实用理性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征
认识上一切以现世的实用为目标,因而认 识领域实用主义占据了主导地位,某种程 度上阻碍了科学的发展.
-- 精品--
16
直线性和实证性,外向性是西方文化的特 征
西方的哲学和科学技术同源,强调对客观 世界的研究与征服
西方文化的现代化是以推广实证主义开 始的
-- 精品--
10
西方古代社会在很大程度上趋向于流动的生活方 式,地中海地区航运业发达,周围的文化也发达起 来.相对于东方文化而言,西方文化整体趋向于动
态的文化模式.
-- 精品--
11
2.不同的思维方式
中华文化的整体性,笼统性和联系性 西方文化的个体性,逻辑性和实证性
-- 精品--
12
中华文化倾向于: 从整体的而不是局部的方面去考虑问题
3
文化差异:指的是国家或民族总体平均水 平 的差异,而不是个体水平的差异.
-- 精品--
4
核心文化:是一个社会共同的关于人为什 么存在的假设,它触及到该社会中人们最 根深蒂固的不容质疑的东西.
-- 精品--
5
比如美国的核心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是人人平等,是个体的独立与自由.
-- 精品--
-- 精品--
42
但我们在记住中华文化的诸多优点之 外,也不应忘记它的一些缺憾.
心术过于注重个人体验 和以人为中心,忽略了物 的因素和对自然力的开 发和应用.
中国的心术与西方技术 的差别是不同文化体系 的根本差别.
-- 精品--
35
西方文化的技术基本 上是动脑的产物.
西方很多的学者本身 也是出色的工匠,工匠 传统与学者传统的结 合使得近代技术更多 地依赖通过理性思维 获得了科学原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