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整理安全工程师考试科目《安全生产技术》课堂笔记7

最新整理安全工程师考试科目《安全生产技术》课堂笔记7

安全工程师考试科目《安全生产技术》课堂笔记7第二节电气安全基础知识电气事故包括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

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都可能导致二次事故,而且二者很可能是同时发生的。

电气事故是与电相关联的事故。

从能量的角度看,电能失去控制将造成电气事故。

按照电能的形态,电气事故可分为触电事故、雷击事故、静电事故、电磁辐射事故和电气装置事故。

一、触电事故触电事故是由电流及其转换成的其他形式的能量造成的事故。

触电事故分为电击和电伤。

电击是电流直接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伤害。

电伤是电流转换成热能、机械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作用于人体造成的伤害。

触电事故往往突然发生,在极短时间内造成严重后果。

(一)电击、电伤及电流对人体的作用1.电击通常所说的触电指的是电击。

电击分为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

前者是触及正常状态下带电的带电体时发生的电击,也称为正常状态下的电击;后者是触及正常状态下不带电,而在故障状态下意外带电的带电体时发生的电击,也称为故障状态下的电击。

2.电伤电伤分为电弧烧伤、电流灼伤、皮肤金属化、电烙印、机械性损伤、电光眼等伤害。

电弧烧伤是由弧光放电造成的烧伤,是最危险的电伤。

电弧温度高达8000℃.可造成大面积、大深度的烧伤,甚至烧焦、烧毁四肢及其他部位。

3.电流对人体的作用电流通过人体内部,能使肌肉产生突然收缩效应,产生针刺感、压迫感、打击感、痉挛、疼痛、血压升高、昏迷、心律不齐、心室颤动等症状。

数十毫安的电流通过人体可使呼吸停止。

数十微安的电流直接流过心脏会导致致命的心室纤维性颤动。

电流对人体损伤的程度与电流的大小、电流持续时间、电流种类、电流途径、人体的健康状况等因素有关。

工频电流作用于人体的效应见表l—2.表中,0是没有感觉的范围;A1,A2,A3是不引起心室纤维性颤动,不致产生严重后果的范围;B1,B2是容易产生严重后果的范围。

(二)触电事故预防技术1.直接接触电击预防技术1)绝缘绝缘是用绝缘物把带电体封闭起来。

电气设备的绝缘应符合其相应的电压等级、环境条件和使用条件。

电气设备的绝缘不得受潮,表面不得有粉尘、纤维或其他污物,不得有裂纹或放电痕迹,表面光泽不得减退,不得有脆裂、破损t弹性不得消失·运行时不得有异味。

绝缘的电气指标主要是绝缘电阻。

绝缘电阻用兆欧表测量。

任何情况下绝缘电阻不得低于每伏工作电压1O O O Ω.并应符合专业标准的规定。

2)屏护屏护是采用遮栏、护罩、护盖、箱闸等将带电体同外界隔绝开来。

屏护装置应有足够的尺寸。

应与带电体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遮栏与低压裸导体的距离不应小于0.8m;网眼遮栏与裸导体之间的距离,低压设备不宜小于0.15m,10k V设备不宜小于0.35m.屏护装置应安装牢固。

金属材料制成的屏护装置应可靠接地(或接零)。

遮栏、栅栏应根据需要挂标示牌。

遮栏出入口的门上应根据需要安装信号装置和连锁装置。

3)间距间距是将可能触及的带电体置于可能触及的范围之外。

其安全作用与屏护的安全作用基本相同。

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树木之问、带电体与其他设施和设备之间、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均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安全距离的大小决定于电压高低、设备类型、环境条件和安装方式等因素。

架空线路的间距须考虑气温、风力、覆冰和环境条件的影响。

在低压操作中,人体及其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的距离不应小于0.1m.在高压作业中,人体及其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的距离应满足表1——3所列各项最小距离的要求。

①不足所列距离时,应装设临时谴栏。

②不足所列距离时,邻近线路应当停电.③火焰不应喷向带电体.在架空线路进行起重工作时,起重机具(包括被吊物)与线路导线之间的最小距离可参考表所列数值。

2.间接接触电击预防技术1)保护接地(I T系统)保护接地系统就是I T系统。

其构成如图1—5所示。

图中,L l,L2,L3是相线,N是中性点,Z是配电网对地绝缘阻抗,R p是人体电阻,R E是保护接地电阻,I E 是接地电流。

所谓接地,就是将设备的某一部位经接地装置与大地紧密连接起来。

保护接地的做法是将电气设备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呈现危险电压的金属部位经接地线、接地体同大地紧密地连接起来;其安全原理是把故障电压限制在安全范围以内。

I T系统的字母I表示配电网不接地或经高阻抗接地,字母T表示电气设备外壳接地。

保护接地适用于各种不接地配电网。

在这类配电网中,凡由于绝缘损坏或其他原因而可能呈现危险电压的金属部分,除另有规定外,均应接地。

在380V不接地低压系统中,一般要求保护接地电阻R E≤4Ω。

当配电变压器或发电机的容量不超过100 k V·A 时,要求R E≤10Ω。

在10 k V配电网中t如果高压设备与低压设备共用接地装置,要求接地电阻不超过10Ω,并满足下式要求:R E≤120/I E2)T T系统我国绝大部分地面企业的低压配电网都采用如图1—6所示星形接法的低压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四线配电网。

这种配电网能提供一组线电压和一组相电压。

图中,中性点的接地R N叫做工作接地、中性点引出的导线叫做中性线也叫做工作零线。

I T系统的第一个字母T表示配电网直接接地、第二个字母T表示电气设备外壳接地。

T T系统的接地R E也能大幅度降低漏电设备上的故障电压,但一般不能降低到安全范围以内。

因此,采用T T 系统必须装设漏电保护装置或过电流保护装置,井优先采用前者。

T T系统主要用于低压用户,即用于未装备配电变压器,从外面引进低压电源的小型用户。

3)T N系统(保护接零)T N系统相当于传统的保护接零系统。

典型的T N系统如图1—7所示。

图中,P E是保护零线,R s叫做重复接地。

T N系统中的字母N表示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配电网中性点之间,亦即与保护零线之间紧密连接。

保护接零的安全原理是当某相带电部分碰连设备外壳时,形成该相对零线的单相短路;短路电流促使线路上的短路保护元件迅速动作,从而把故障设备电源断开,消除电击危险。

虽然保护接零也能降低漏电设备上的故障电压,但一般不能降低到安全范围以内。

其第一位的安全作用是迅速切断电源。

T N系统分为T N——S,T N——C——S,T N—C三种类型。

如图1—8所示,T N——S系统是P E线与N线完全分开的系统;T N——C—S系统是干线部分的前一段P E线与N线共用为P F N线,后一段P E线与N线分开的系统;T N —C系统是干线部分P E线与N线完全共用的系统。

应当注意,支线部分的P E线是不能与N线共用的。

T N—S系统的安全性能。

有爆炸危险环境、火灾危险性大的环境及其他安全要求高的场所应采用T N—S系统;厂内低压配电的场所及民用楼房应采用T N——C—S系统。

保护接零用于用户装有配电变压器的,且其低压中性点直接接地的220/380V三相四线配电网。

应用保护接零应注意下列安全要求。

(1)在同一接零系统中,一般不允许部分或个别设备只接地、不接零的做法;否则,当接地的设备漏电时,该接地设备及其他接零设备都可能带有危险的对地电压。

如确有困难,个别设备无法接零而只能接地时,则该设备必须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2)重复接地合格。

重复接地指零线上除工作接地以外的其他点的再次接地。

重复接地的安全作用是减轻P E线和P E N线断开或接触不良的危险性,进一步降低漏电设备对地电压,改善架空线路的防雷性能和缩短祸电故障持续时间。

电缆或架空线路引入车间或大型建筑物处,配电线路的最远端及每1k m处,高低压线路同杆架设时共同敷设的两端应作重复接地。

每一重复接地的接地电阻不得超过10Ω;在低压工作接地的接地电阻允许不超过10Ω的场合,每一重复接地的接地电阻允许不超过30Ω,但不得少于3处。

(3)发生对P E线的单相短路时能迅速切断电源。

对于相线对地电压220v的T N系统,手持式电气设备和移动式电气设备末端线路或插座回路的短路保护元件应保证故障持续时间不超过0.4 s;配电线路或固定式电气设备的末端线路应保证故障持续时间不超过5s.(4)工作接地合格。

工作接地的主要作用是减轻各种过电压的危险。

工作接地的接地电阻一般不应超过4Ω,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允许放宽至不超过10Ω。

(5)P E和P E N线上不得安装单极开关和熔断器;P E线和P E N线应有防机械损伤和化学腐蚀的措施;P E线支线不得串联连接,即不得用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作为保护导体(6)保护导体截面面积合格。

当P E线与相线材料相同时,P E线可以按表1—5选取除应采用电缆芯线或金属护套作保护线者外,有机械防护的P E线不得小于 2.5 m ㎡,没有机械防护的不得小于4m㎡.铜质P E N线截面积不得小于10m㎡,铝质的不得小于16m㎡,如系电缆芯线,则不得小于4m㎡(7)等电位联结。

等电位联结指保护导体与建筑物的金属结构、生产用的金属装备以及允许用作保护线的金属管道等用于其他目的的不带电导体之问的联结。

等电位联结的组成如图1~9所示。

有条件的场所应傲等电位联结,以提高T N系统的可靠性。

3.其他电击预防技术1)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双重绝缘指工作绝缘(基本绝缘)和保护绝缘(附加绝缘)。

前者是带电体与不可触及的导体之间的绝缘,是保证设备正常工作和防止电击的基本绝缘;后者是不可触及的导体与可触及的导体之间的绝缘,是当工作绝缘损坏后用于防止电击的绝缘。

加强绝缘是具有与上述双重绝缘相同水平的单一绝缘。

具有双重绝缘的电气设备属于Ⅱ类设备。

Ⅱ类设备的电源连接线应按加强绝缘设计。

Ⅱ类设备在其明显部位应有“回”形标志。

Ⅱ类设备的工作绝缘的绝缘电阻不得低于2MΩ,保护绝缘的绝缘电阻不得低于5MΩ,加强绝缘的绝缘电阻不得低于7MΩ。

2)安全电压安全电压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不危及生命安全的电压。

具有安全电压的设备属于Ⅲ类设备。

安全电压限值是在任何情况下,任意两导体之间都不得超过的电压值。

我国标准规定工频安全电压有效值的限值为50v.我国规定工频有效值的额定值有42V、36 V、24V、12V和6V.凡特别危险环境使用的携带式电动工具应采用42V安全电压;凡有电击危险环境使用的手持照明灯和局部照明灯应采用36V或24V安全电压;金属容器内、隧道内、水井内以及周围有大面积接地导体等工作地点狭窄,行动不便的环境应采用12V安全电压;水上作业等特殊场所应采用6V安全电压。

通常采用安全隔离变压器作为安全电压的电源。

安全隔离变压器的一次与二次之间有良好的绝缘;其间还可用接地的屏蔽进行隔离。

安全电压边应与一次边保持双重绝缘的水平。

安全电压回路的带电部分必须与较高电压的回路保持电气隔离,并不得与大地、保护接零(地)线或其他电气回路连接。

安全电压的插销座不得与其他电压的插销座有插错的可能。

安全隔离变压器的一次边和二次边均应装设短路保护元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