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法思考题和习题1.名词解释:噪音 检测限 死体积 分离度 程序升温 保留温度 分流进样 分流比 线性分流 相对重量校正因子 麦氏常数2.说出下列缩写的中文名称:TCD FID ECD TID FPD WCOT 柱 PLOT 柱 SCOT 柱 FSOT 柱3.色谱图上的一个色谱图可用哪些参数描述?这些参数各有什么意义?4.简述范氏方程在气相色谱中的表达式以及在分离条件选择中的应用。
Cu uB A H ++= A=2λd pB = 2γD ])1(32[])1(01.0[22222lf g p l g D d k k D d k k C C C ∙+∙+∙+=+= 柱子的填充均匀度、载体的粒度、载气的种类及流速、固定液液膜厚度以及柱温等因素对柱效产生直接影响。
有些因素影响方向相反,应全面综合考虑。
(1)选择流动相最佳流速。
(2)当流速较小时,可以选择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载气(如N 2,Ar ),而当流速较大时,应该选择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载气(如H 2,He ),同时还应该考虑载气对不同检测器的适应性。
(3)柱温不能高于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以免引起固定液的挥发流失。
在使最难分离组分能尽可能好的分离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较低的温度,但以保留时间适宜,峰形不拖尾为度。
(4)固定液用量:担体表面积越大,固定液用量可以越高,允许的进样量也越多,但为了改善液相传质,应使固定液膜薄一些。
(5)对担体的要求:担体表面积要大,表面和孔径均匀。
粒度要求均匀、细小(但不宜过小以免使传质阻力过大)(6)进样速度要快,进样量要少,一般液体试样0.1~5uL,气体试样0.1~10mL.(7)气化温度:气化温度要高于柱温30-70℃。
6.某色谱柱理论塔板数很大,是否任何两种难分离的组分一定能在该柱上分离?为什么? 柱效不能表示被分离组分实际分离效果,当两组分的分配系数K 相同时,无论该色谱柱的塔板数多大,都无法分离。
7.气相色谱仪主要包括哪几部分?简述各部分的作用。
载气系统.进样系统、色谱柱系统、温控系统以及检测和记录系统.载气系统的作用是获得纯净、流速稳定的载气。
进样系统作用是将液体或固体试样,在进入色谱柱前瞬间气化,然后快速定量地转入到色谱柱中。
色谱柱系统是色谱分析的心脏,组分分离的场所。
温控系统控制气化室、柱箱和检测器的温度检测和记录系统将各组分的浓度或质量转变成相应的电信号并记录。
8.在气相色谱中,如何选择固定液、柱温和载气?解:样品混合物能否在色谱上实现分离,主要取决于组分与两相亲和力的差别,及固定液的性质。
组分与固定液性质越相近,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越强。
根据此规律:(1)分离非极性物质一般选用非极性固定液,这时试样中各组分按沸点次序先后流出色谱柱,沸点低的先出峰,沸点高的后出峰。
(2)分离极性物质,选用极性固定液,这时试样中各组分主要按极性顺序分离,极性小的先流出色谱柱,极性大的后流出色谱柱。
(3)分离非极性和极性混合物时,一般选用极性固定液,这时非极性组分先出峰,极性组分(或易被极化的组分)后出峰。
(4)对于能形成氢键的试样、如醉、酚、胺和水等的分离。
一般选择极性的或是氢键型的固定液,这时试样中各组分按与固定液分子间形成氢键的能力大小先后流出,不易形成氢键的先流出,最易形成氢键的最后流出。
(5)对于复杂的难分离的物质可以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固定液。
以上讨论的仅是对固定液的大致的选择原则,应用时有一定的局限性。
事实上在色谱柱中的作用是较复杂的,因此固定液酌选择应主要靠实践。
当u较小时,B/u占主要,选择分子量大的载气如N2,使组分的扩散系数小;当u较大时,Cu占主要,选择分子量小的载气H2,减小传质阻力项Cu。
高沸点混合物分析选择柱温可低于沸点100~150℃低沸点混合物选择低于平均沸点50℃至平均沸点柱温宽沸程混合物采用程序升温10.说明氢焰、热导以及电子捕获检测器各属于哪种类型的检测器,它们的优缺点以及应用范围。
氢焰检测器为质量型检测器,具有灵敏度高、响应快、线性范围宽等优点,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测器之一,但对在氢焰中不电离的无机化合物不能检测。
热导检测器为浓度型检测器,其特点为对任何气体均可产生响应,通用性好,线性范围宽、价格便宜、应用范围广。
但灵敏度较低。
电子捕获检测器为浓度型检测器,具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特点。
是目前分析痕量电负性有机化合物最有效的检测器。
但对无电负性的物质如烷烃等几乎无响应11.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有什么特点?毛细管柱为什么比填充柱有更高的柱效?毛细管柱自加工困难,需购买成品柱,具有分离效能高、柱渗透性好、柱容量小、易实现气质联用,应用范围广等特点。
一般毛细管的比渗透率约为填充柱的100倍, 在同样的柱前压下, 可使用更长的毛细管柱(如100米以上), 而载气的线速可保持不变。
这就是毛细管柱高柱效的主要原因。
12.气相色谱定量分析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要引入定量校正因子?常用的定量方法有哪几种?各在何种情况下应用?色谱定量分析是基于被测物质的量与其蜂面积的正比关系。
但是由于同一检测器对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响应值,所以两个相等量的物质得出的峰面积往往不相等,这样就不能用峰面积来直接计算物质的含量。
为了使检测器产生的响应讯号能真实地反映出物质的含量,就要对响应值进行校正,因此引人“定量校正因子”。
常用的定量方法有以下几种A.外标法: 色谱定量分析中较简易的方法。
适合于进样量的重现性较好和操作条件较稳定的情况。
B.内标法:当只需测定试样中某几个组份,或试样中所有组份不可能全部出峰时,可采用内标法。
C.归一化法:适合于进样量很少而其体积不易准确测量的液体样品。
14.当出现下列三种情况时,Van Deemter曲线是什么形状?(1)B/u=Cu=0;(2)A=Cu=0;(3)A=B/u=0图中1为A=Cu=0,2为A=B/u=0,3为B/u=Cu=015.用气相色谱法分离某二元混合物时,当分别改变下列操作条件之一时,推测一下对t R 、H 、R 的影响(忽略检测器、气化室、连接管道等柱外死体积)。
(a )流速加倍,(b )柱长加倍,(c )固定液液膜厚度加倍,(d )色谱柱柱温增加。
2322)1()1(16k k u H R t r +-=αα Cu uB A H ++= A=2λd p B = 2γD ])1(32[])1(01.0[22222lf g p l g D d k k D d k k C C C ∙+∙+∙+=+= )1)(1(4kk n R +-=αα (a )流速加倍,t R ↓;最佳流速前H ↓,R ↑,最佳流速后H↑,R ↓(b )柱长加倍,n ↑,t R ↑,H 基本无影响,R ↑(c )固定液液膜厚度加倍,t R ↑,H↑,R ↑(d )色谱柱柱温增加,t R ↓;柱温对H 的影响复杂,R ↓16.当色谱峰的半峰宽为2mm ,保留时间为4.5min ,死时间为1min ,色谱柱长为2m ,记录仪纸速为2cm/min ,计算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塔板高度以及有效理论塔板数,有效塔板高度。
(11200 ,0.18mm ;6790,0.29mm )m m H n m m H n eff eff 29.0678720006787).2/2.00.150.4(54.518.011219200011219).2/2.050.4(54.522===-===== 17.在某色谱分析中得到如下数据:保留时间t R =5.0min ,死时间t 0=1.0min ,固定液体积V s =2.0ml ,载气流速F =50ml/min 。
计算:(1)容量因子;(2)分配系数;(3)死体积;(4)保留体积。
(4.0,100,50ml ,250ml )m lF t V V V k V V k K V V K k m lt F V t t t t t k c R R s s m m s c R R 25050501000.2500.4 500.1500.40.10.10.5000000'=⨯=∙==⨯=≈===⨯=∙==-=-==18.用一根2米长色谱柱将两种药物A 和B 分离,实验结果如下:空气保留时间30秒,A 与B 的保留时间分别为230秒和250秒,B 峰峰宽为25秒。
求该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两峰的分离度。
若将两峰完全分离,柱长至少为多少?(1600,0.80,7m )m 。
R R L L L L n n R R :k k n R W t W A B R R 70.78.05.12114。
1.5, (3) 8.025)52(30)2 502(2) W () t 2(R (2)101.6) 25250(16) t 16(n )1(222122122121222122B B 322R B B 即柱长至少为可知由分离度须达若将两峰完全分离=⨯=∙===+∙-∙==+-⨯=+-=⨯=⨯==αα19.用一色谱柱分离A 、B 两组分,此柱的理论塔板数为4200,测得A 、B 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5.05min 及14.82min 。
(1)求分离度;(2)若分离度为1.0时,理论塔板数为多少?(0.25,67200)6720025.00.14200 )2(25.09147.09289.0)82.1405.15(2)(2(min)9147.0420082.141616(min)9289.0420005.151616)(16)1(2221222222212222211=⋅=⋅===--⨯=+-==⨯=⨯==⨯=⨯==R R n n n n R R W W t t R n t W n t W Wt n B A RB RA RB B RA A R 由分离方程得得由20.一气相色谱柱在Van Deemter 方程中A 、B 、C 值各为0.15cm ,0.36cm 2∙s -1,4.3×10-2s 。
试计算最小塔板高度及最佳流速。
(0.399cm ,2.85cm ∙s -1)cm U C U B A H s cm C B U opt opt opt 399.085.20043.085.236.015.0)/(85.20036.036.0min =⨯++=⋅++====为最小塔板高度最佳流速时对应的板高21.在2米长的某色谱柱上,分析苯与甲苯的混合物,测得死时间为0.20min ,甲苯的保留时间为2.10min 及半峰宽为0.285cm ,记录纸速为2cm/min 。
己知苯比甲苯先流出色谱柱,且苯与甲苯的分离度为1.0。
求(1)甲苯与苯的分配系数比;(2)苯的容量因子与保留时间;(3)达到分离度为6σ时,柱长至少为多长?(α=1.15、苯k =8.3、苯R t =1.86min 、柱长至少为4.5m )5.920.020.010.2t k 101.2) 2/285.02.10(54.5) t (54.5n )1(0R '3222/1R =-==⨯=⨯==t W 甲苯甲苯甲苯甲苯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