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成孔灌注桩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1)本工程地勘报告、设计图纸、文件。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6)《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7)《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2、编制范围3、工程概况3.1工程简介本施工区段桩基工程量表:桥名墩号桩径(m)桩长(m)根数总长(m)梭沟大桥0# 1.8 18 6 108 1# 2 24 6 144 2# 2 35/27 6 186 3# 1.8 22 12 264 4# 1.8 23 12 276 5# 1.8 21 12 252 6# 1.8 21 12 252 7# 1.8 33 6 198由于地形、水文等条件限制桩基施工计划采用冲击成孔(详见冲击成孔施工方案),具体施工方法结合实际现场情况来确定。
3.2地形、地貌线路所经地带为荥巩丘陵山地,山脉呈东西像展布。
山脉和丘陵之间分布有不同规模的冲积平原,形成山川相间的地貌格局。
地势总体上是西高东低;线路走廊带内最低标高141.89m,最高标高440.46,相对高差一般10-200m。
山体走向多为东西向,山体多呈浑圆状平缓山丘,山坡坡度为10-37°。
基岩裸露较少,多被坡积、坡洪积黄土状粉质粘土、碎石土覆盖,植被较发育。
出露基岩主要为砂岩、泥岩、泥质砂岩、砂质泥岩。
按照成因及形态,线路所经地段为丘陵岗地、冲洪积平原、构造剥蚀低山(K8+400-K20+300)。
3.3气候、水文条件项目所在地区巩义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
年平均气温14.6℃,历年最高气温43℃,绝对最低气温-15.4℃,降水量多集中在7、8、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62%,年平均风速3m/s,年平均最大风速36m/s。
勘察区地下水为松散岩类的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组成,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于泥岩、砂岩、砂质泥岩和泥质砂岩中。
工程区主要河流有汜水河、东泗河等,水量随季节变化明显。
4、施工总体布置4.1桩基机械选择根据本工程桥梁地质情况分析,桩基所处地质为粉质黏土、卵石、砂岩、砂质泥岩、泥质砂岩,其中砂岩深度为17~22m,强度普遍为17.8~55.6Mpa。
所以我标段桩基施工使用机械为冲击钻,所有桩基采用冲击成孔方法施工。
4.2.实施目标4.2.1工期目标冲孔灌注桩计划开工时间2014年2月18日,总工期4个月。
计划完工时间2014年6月1日。
4.2.2质量目标——确保郑州市优质工程和业主满意工程——确保本项目工程质量等级为合格工程4.2.3安全目标——以人为本,在生产管理过程中保护所有相关方的健康安全,减少和避免伤害,体现人文关怀,彰显生命价值;——确保施工期间,地方交叉道路的行车安全;——杜绝重大工伤、死亡事故,杜绝重大交通事故;—一般事故率控制在3‰以内。
4.2.4施工及环境控制目标——污染预防,积极采用和推广绿色材料,节能减排,低碳建筑,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环境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
——达到郑州市文明样板工地标准,争国优、创部优。
4.3. 生活、施工用水用水:冲孔桩泥浆用水采用就近的水井或至施工进场后重新钻井引水至现场,水质化验合格后使用。
生活用水采用附近居民的自来水,管接至生活营地,作为施工营地的生活用水4.4.施工用电每座桥梁配备一台315kw变压器供钻机施工。
4.5施工组织本工程采用项目管理的组织形式,项目部工作人员由经验丰富、服务态度好、责任心强、勤奋实干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组成。
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管理层全权组织施工生产,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工期、成本、文明施工等进行高效率、有计划的管理。
表4-1 施工队伍人员安排计划表人员组成工作内容管理队长2负责施工现场、调度、全面管理、组织工作等施工员 4 负责施工生产的落实工作等技术员 3 负责技术管理工作工作等质检员 1 负责质量管理工作等安全员 2 负责安全管理工作等统计员 1 负责统计工作等材料员 2 负责物资、设备管理工作等测量员 3 负责控制测量、施工测量工作等试验员 2 负责试验管理工作等桩基班钻机工、混凝土工等60负责护筒埋设、挖设泥浆池、沉淀池、挖孔、钻孔、清孔、安放钢筋笼、灌注水下混凝土、破桩头作业等电气设备安装、维修;供水、管路维后勤保障班电工,水作业等 20修等杂工班杂工30 施工辅助作业等合计1305、冲孔灌注桩施工工艺5.1.冲孔灌注桩施工方法5.1.1.施工准备5.1.1.1地质核查根据地质勘察要求及施工图设计说明要求,若地质资料与设计图不符,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并修改设计。
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冲孔的施工记录,如发现实际地质不符的要及时提请设计变更。
5.1.1.2场地准备平整场地、修筑施工平台,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平整场地,施工平台要满足钻机施工所需要的工作平面,填筑时将原承台范围加宽各5m,并留有泥浆池的面积。
高出便道侧30cm以上,场地面积应能满足摆放钻机、泥浆池及灌注、吊装车辆及摆放钢筋笼的位置工作面的需要。
5.1.1.3桩位复核根据桩位坐标及现场控制网,用全站仪定出孔位中心桩,加放控制桩,复核无误并报验监理工程师认可后,交给钻机班组。
5.1.1.4冲孔平台及护筒的埋设就地安排泥浆池、沉淀池,沉淀池的容积满足两个孔以上排渣量的需要。
根据逐孔冲孔的地质资料,冲击钻护筒直径比桩基直径大40cm。
护筒的长度根据各桩地质条件确定,厚度宜采用5mm以上的钢板制作,以确保钻孔时不塌孔。
护筒埋设时要将周围夯实,严防护筒倾斜、漏水、变形。
护筒顶面标高比施工水位或地下水位高2m,同时高出施工地面0.3m以上。
5.1.1.5泥浆制作泥浆原料选用优质粘土,为了保证泥浆的粘度和胶体率,可在泥浆中投入适量的外掺剂,掺量根据试验和外掺剂的特性确定。
泥浆指标:泥浆比重:砂黏土、大漂石、卵石层取1.1~1.3,岩石取1.1~1.2;黏度:一般地层16~22s,松散地层19~28s;含砂率:新制泥浆不大于4%; 胶体率:不小于95%; ph值:大于6.5。
5.1.1.6泥浆的排放处理由于冲孔桩施工过程中,需产生大量的泥浆,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因此,施工时要特别注意。
按照施工实际作业场地及环保要求,在指定区域设置一个大的泥浆储存池,把废弃及多余泥浆统一由泥浆泵或排浆沟排放至储浆池。
禁止泥浆乱流、乱排,既要保证现场的文明施工,又要保证不污染环境。
5.1.2.冲孔作业冲孔作业主要包括钻机选型、确定冲孔顺序,桩机定位、钻进、清孔、钻机就位前所有零部件须经检查及整修,钻头直径满足钻孔要求,钻机底座平整牢固,钻机安装稳定可靠。
开钻前钻头准确对中,偏差控制在5cm以内。
5.1.3冲击钻成孔工艺开钻时采用低锤轻打,高频率小冲程原则,确保成孔质量,本标段地质结构复杂,且下部大部分为砂质泥岩、泥质砂岩,所以选用冲击钻成孔工艺。
在钻孔过程中要勤排渣清孔,护筒底口位置回填粘土和片石并反复冲砸,以促使护筒底口形成“硬壳”。
避免护筒底口漏浆。
冲击钻孔时,若遇到倾斜岩面,则回填粘土、小块片石,并用小冲程冲砸,冲砸过程中一面挤石造壁,一面切削倾斜岩面,直至全断面进入岩层后正常砸进。
施工时注意避免掉钻或由于钢护筒变形引起的卡钻。
表5-1 冲击钻各类土层中的冲程和泥浆密度选用表项次项目冲程(m)泥浆密度(t/m3)备注1 在护筒中及护筒刃脚下3m以内0.9~1.11.1~1.3土层不好时宜提高泥浆密度,必要时加入小片石和粘土块4 砂卵石2~3 1.3~1.5 加大冲击能量,勤掏渣5 砂岩1~4 1.2~1.4如岩层表面不平或倾斜,应抛入20~30cm厚块石使之略平,然后低锤快击使其成一紧密平台,再进行正常冲击,同时加大冲击能量,勤掏渣5.1.4.成孔验收及清孔成孔后应按下列标准就孔位进行验收:孔深允许误差≥50mm孔径允许误差:不小于设计桩径且孔斜率小于1%终孔检查后如孔深不小于设计孔深且孔斜率小于1%,迅速清孔,清孔方法采用浮渣法。
清孔应达到的标准:孔内排出的泥浆手摸无2~3mm 颗粒,泥浆比重不大于1.15,含砂率小于2%,黏度17~20s;沉渣厚度:直径≤1.5m 的桩,≤300mm;对桩径>1.5m或桩长>40m或土质较差的桩,≤500mm 注意保持孔内水头,防止坍孔,即可停止清孔。
桩基成孔质量验收标准: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钻孔桩基孔的中心位置(mm)群桩:100;单桩:50孔径(mm)不小于设计桩径倾斜度(%)钻孔:‹1;挖孔:‹0.5孔深(m)摩擦桩:不小于设计规定,支撑桩:比设计深度超深不小于0.055.1.5.安装钢筋笼5.1.5.1钢筋笼制作(1.钢筋笼半成品均在钢筋加工区内制作,仅在现场进行笼体对接。
按照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要求进行钢筋笼的制作,并在顶节钢筋笼上焊接2根经计算确定的加长钢筋,以备固定钢筋笼。
钢筋笼的绑扎及焊接工艺,施工中严格按设计要求及验收标准执行。
技术人员应先进行图纸会审及技术交底,并做好交底记录;(2.制作钢筋笼前,应先进行钢筋原材的验收、复验及焊接试验;钢材表面有污垢、锈蚀时应清除;主筋应调直;钢筋加工场地应平整;(3.分段制作的钢筋笼,其纵向钢筋的接头采用焊接。
钢筋笼的绑扎、焊接质量如直径、间距等外形尺寸、焊缝长度、高度及钢筋笼断面接头间距等,均应符合设计及技术标准的要求。
(4. 每节钢筋笼的连接采用搭接焊或直螺纹套筒连接。
(5. 根据施工图纸规定在钢筋笼内周边设置声测管。
(6. 钢筋笼制作应满足相应规范规定要求:表5-3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1 主筋间距±102 箍筋间距±203 钢筋笼直径±104 钢筋笼长度+50(7. 下放钢筋笼前应进行检查验收,不合要求不准入孔;记录人员要根据桩号按设计要求选定钢筋笼,并做好记录;起吊钢筋笼时应首先检查吊点的牢固程度及笼上的附属物;(8. 钢筋笼入孔后应检查钢筋顶标高。
(9. 钢筋加工操作工艺: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的表面应洁净、无损伤,油渍、漆污和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
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曲折。
制作钢筋笼时在同一截面上搭焊接头根数不得多于主筋总根数的50%。
钢筋的弯钩或弯折应符合以下规定:①Ⅰ级钢筋末端需要作用180°弯钩,其弯弧内径应为钢筋直径的2.5倍,平直部分长度为钢筋直径d的3倍;②当设计要求钢筋末端需作135°弯钩时,HRB335级、HRB400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应为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③钢筋作不大于90°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应为钢筋直径的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