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发展思路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发展思路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近期工作思路一、对国际化的认识:国际化是当今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

高校国际化的的核心内涵应包括教师国际化、学生国际化、课程国际化及办学方式的国际化等。

高校国际化发展不仅仅是名牌大学的专利,地方普通高校同样重要。

对一所大学来讲,加大财力物力的投入,可以在外在的物质层面迅速改观,但难以迅速提高学校的内在实力。

而如果加大国际化发展力度,则可以迅速提升大学的办学水平和学样的内在质量。

以鲁东大学这样的省属地方性高校为例,在投入方面与其它高校没有明显差别的情况下,要想获得在同类院校中的比较优势,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方式,借力发展,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抢占优势学科发展据点,迅速提升我校的学科发展水平。

可以说,国际化不但是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迅速提升学校整体实力的重要方式,更是突出学校办学特色,扩大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重要手段。

通过引进资源能够使学校的学科建设借势发展;通过交流合作能够使教师的科学研究具有更宽的国际视野和更先进的研究手段;通过海外留学能够使学生具备多种文化背景和开阔眼界,在就业、升学等方面提高竞争力;通过引进国外先进课程又加速教师和学生的国际化等等,所以说,把国际化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性目标,不仅仅是顺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和需求,也是我校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现状:留学生教育情况:整体规模能够达到全省高校第四位,去年年底达到594人。

这个成绩是在我校硬件基础设施,特别是住宿条件相对不理想的情况下取得的,很不容易,应该说与国际交流学院、后勤集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其次,通过我们的努力,鲁东大学已经成为国家汉办、山东省政府奖学金留学生接受院校,首批奖学金生将于今年9月来校学习。

目前,我省具有接收国家汉办奖学金留学生资格的省属院校只有4所,分别是山师?、青大、鲁大和曲师;在接受山东省政府奖学金生名额方面,我校也排在省属高校第三位。

为扩大学校的影响力,提升留学生教育水平,去年成功申请到HSK和BCT两个国家级考点,使我校成为全国同时拥有两个考点的26所大学之一。

今年又经过努力,申报的“山东省来华留学预科教育基地”和“山东省汉语推广教学资源研究中心”两个机构已经获批,近期将下发文件。

截至目前,我校留学生教育体系构建较为完善、教学方面特色鲜明、学术研究居全省前列,留学生教育评价方面,同时设立了两个国家级考点;留学生国别也逐渐打破了韩国一枝独秀的局面,来源国家扩展到十几个国家;留学生学历层次也形成了覆盖语言进修生、专业进修生乃至本科生、硕士生的比较完善的学历体系。

总而言之,以目前掌握的数据和调研情况来看,我校留学生教育发展后劲很大,总体实力应该能进入省属高校前三位。

国外友好学校、机构交流情况:目前与美、加、英、法、俄、澳、日、韩等12个国家的62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基本能满足我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需要。

2009年,我校与法国高校成功开办卢瓦尔孔子学院,紧接着成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授权单位,此授权点的获批就得益于孔子学院的设立,现在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授权大学有80所左右。

学校与韩日美三所大学合作设立了4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发展态势良好,特别是与美国布里奇波特大学合作举办的生物科学本科专业教育项目,这是我校首个,也是全省为数不多的中外合作本科教育项目之一。

如果招生情况良好的话,下半年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能达到在校生500人左右。

教师交流情况:去年共派出26名教师到国外访学、研修和任教;今年上半年首次利用外资成功组派10名管理干部和学术骨干到韩国短期访问,目前正在积极同韩国全罗北道驻山东办事处和韩国群山市驻山东办事处磋商,拟定7月中旬由他们资助派出40名管理干部和学术骨干到韩国进行为期10天的研修。

我们的规划是今年年底以前让所有在职正处级干部都有出国经历,副处级70%以上有出国经历,所以今年的所有出访,我处尽可能的不安排陪同,把机会留给别人。

学生交流情况:上学年共派出70名学生到韩国、日本、美国学习。

外国专家情况:外籍教师的情况稳步增长,通过努力,今年山东省的外国专家经费已经有以前的49万提高到了72万,增长幅度比较大。

上半年共聘请到长短期外籍教师28人,特别是首次启动了接受国外友好学校的学生来校实习项目,首批实习学生与我校学生的年龄相当,年轻、活跃,教学中容易和我们的学生沟通,产生共鸣,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同时外籍年轻教师参与到教学工作之中,在减轻中国教师教学压力的同时,又让老师同学切身感受到了国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风格。

三、今后的工作构想与建议:高等教育国际化不仅仅是教育资源和信息的交流共享,更是一种办学理念的更新。

从学校的整体情况来看,国际化的氛围还不浓厚,特别是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很多教师没有出国经历,谈不上有国际性的视野。

众多的教师感觉自己在国内某学科或者某专业领域里具有一席之地,就非常满足,没有争取国外资源的欲望。

我觉得作为高校教师应该了解自己本学科、本专业世界发展的前沿是什么,应该给学生讲授哪些新的理念和新的知识,只有教师认识到国际化的重要性,才能带动学生的国际化,进而才能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按照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十二五发展规划,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坚持重心下移,实现了从校际互访为核心的传统的教育外事向围绕以人才培养工作为核心,提升大学学科水平、科学研究实力为取向的现代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转变。

从工作方式来讲,我们的工作也应同时从严格管理向热情服务的转变。

现在我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基本框架已经构成,作为职能处应该抓住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视野,在观念上和行动上适应学校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结合现状,今后的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提升师生的国际化意识,在学校范围内营造国际化氛围。

意识决定行动,只有多渠道多形式地加强宣传,使师生们对国际化有了正确的意识,才能够调动他们参与国际化、推动国际化的热情。

首先进一步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完善网络信息发布平台,调整网站布局和内容设置,以及时收集、发布国家的相关政策和项目信息,使师生能够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到相关国际化动态;同时也为国外友好学校和国内兄弟院校的师生提供一个宣传我校、了解我校的窗口,增加我校的国际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

其次要加强国别化宣传的意识,针对不同国家、不同院校、不同类别、不同项目的学生制作书面宣传材料和影像资料,进一步充实现有宣传材料的种类,使每一类国家、学校和项目的学生都有量身定做的宣传材料,从而提高宣传材料的适用性和配套性。

再次,要有选择的到有关教学单位和职能部门召开说明会,进行调研,传达信息、了解反馈,以点带面,推进国际化意识的普及和深化工作;三是进一步增强全校国际交流联动机制下的干部队伍素质,不定期开展培训与交流,提升他们工作的敏锐性、专业性和服务意识。

2、围绕学校学科发展要求,建设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搭建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平台。

按照学校十二五规划部署,结合学校学科发展现状和要求,在学校优势学科、新兴学科,特别是国家重点建设的紧缺学科方面下功夫,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借力发展,提升学校学科发展空间和潜力,抢占新兴学科、重点学科建设发展的制高点。

近期主要任务有:一是与英国基尔大学合作的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中英合作办学项目已经上报到教育部,做好跟进工作,争取早日获批;二是围绕船舶与海洋工学这一学科,与韩国蔚山大学拟合作筹建的中韩合作办学机构已达成意向,抓紧时间完成审批材料的准备工作,争取9月顺利上报;三是围绕研究生教育,探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四是有针对性地与国外知名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的项目合作。

鼓励优势学科和科研人员,聚焦学术前沿,提升学校整体学科发展水平。

3、采取更加灵活的措施,进一步拓展外国留学生招生渠道:一是配合教育厅做好国家政府奖学金资格学校的申请工作;二是依托汉办奖学金和山东省政府奖学金,加大宣传力度,吸引生源,提高奖学金的覆盖层面和使用效益;三是进一步挖掘国外友好学校的潜力、扩大派出学生规模;四是本着互惠双赢的原则,巩固加深与原有招生机构的关系,激发他们推荐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五是探索建立新的招生点,特别是探讨和周边国家驻华使领馆的联系,通过各种政府间的合作项目带动留学生招生工作;六是积极配合国际交流学院依托预科基地、研究中心和考点做好留学生教育的教学、研究和考试工作,条件成熟申报国家级、省级品牌学科和专业,以优势学科作为学校对外宣传名片,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七是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强化与留学生的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及时了解和掌握留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积极改善留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优化育人环境。

4、创新思路,加大教师出国工作力度,使更多的干部教师具有海外经历,拓宽他们的国际化视野。

一是切实采取措施,强化教师国际化意识,激发广大教师多途径出国交流或进修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二是积极开拓渠道,鼓励支持教师申报国家和省组织的各类出国项目,扩大教师出国规模。

三是加大与国外友好学校、科研教育机构的联系,争取更多的机会派出教学、科研、管理干部到国外攻读学位、进修培训、短期讲学、合作研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考察访问等。

我们的设想是下年度所有的处级干部派完以后,继续选拔部分学术骨干、优秀管理干部到海外进修学习,创造更多的机会,让更多的干部、教师有这个经历。

5、积极推动学生出国留学项目,不断提高学生的国际观念、国际意识和国际竞争力。

首先是与教学管理部门和二级学院沟通,进一步加强学生在国外期间的学分互认、学位互授以及回国后学籍衔接的完善后续工作;二是加强与国外友好学校的沟通,根据不同的学科、专业以及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搭建形式多样的学生出国留学平台和项目,让更多的有想法有能力的学生有机会到国外学习,扩大学生出国留学的规模,推动学生的国际化教育。

条件成熟时将探讨学生出国游学项目、音体美专业学生出国演出等项目。

6、扩大引智渠道,提高聘请质量。

立足学校自身实际和学科发展需要,坚持长短期专家相结合,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原则,适时调整外专的聘用结构,在满足正常外语教学所需语言专家的基础上,根据学科建设的需要有针对性增加专业专家的数量,推进大双语教学课程建设。

采取多种措施邀请更多国际知名学者来校进行合作、讲学,提高引智效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