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区规划课程纲要主要参考书目及文件:1.《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建工出版社,19992.《风景名胜研究》,同济大学出版社,19883.《中国园林》杂志4.《国家公园》,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5.《中国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管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6.《中国名山风景区》,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7.《风景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实施手册》,建工出版社,20038.《加拿大的自然保护区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9.《峨眉山》、《庐山》、《承德避暑山庄与外八庙》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系列丛书,建工出版社,1995相关网站: ●风景区规划的主要任务是1.综合分析评价现况;(风景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2.明确风景区的性质、目标和途径3.组织景物、调动景感潜能4.确定风景区结构布局框架5.完善风景游赏系统6.对规划提出相应的实施步骤和措施●风景区范围确定1.确定风景区范围的原则(1)景源特征及其生态环境的完整性与统一性;(2)历史文化与社会的连续性;(3)地域单元的相对独立性;(4)风景保护、利用、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2.划定风景区范围的界限的规定(1)必须有明确的地形标志物为依托,既能在地形图上标出,又能在现场立桩标界;(2)地形图上的标界范围,应是风景区面积的计量依据;(3)规划阶段的所有面积计量,均应以同精度的地形图的投影面积为准;●风景区性质的确定依据风景区的典型景观特征、游览欣赏特点、资源类型、区位因素,以及发展对策与功能选择来确定。
(风景特征、主要功能、风景区级别三方面)●风景区发展的自身性基本目标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1.融汇审美与生态,文化与科技价值于一体的风景区域;2.具备与功能相适应的游览设施和时代活力的社会单元;3.独具风景区特征并能支持其自我生存或发展的经济实体。
风景区发展的社会性基本目标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1.保护培育国土,树立国家和地区形象的典型作用;2.展示自然与文化遗产,提供游憩风景胜地,促进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和协调发展的启迪作用;3.促进旅游发展,振兴地方经济的先到作用形象典型、精神启迪、经济先导的综合作用,使整个风景区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风景区的主要功能经常从以下七个方面特定风景区的具体功能形式,游憩娱乐、审美与欣赏、认识求知、休养保健、启迪寓教、保存保护培育、旅游经济与生产等。
国家公园(National Park)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国家公园(National Park)的概念是:“国家公园是一国政府对在天然状态下具有独特代表性的自然环境区划出一定范围而建立公园,属国家所有并由国家直接管辖;旨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地貌的原始状态,同时又作为科学研究、科学普及教育和提供公众游乐、了解和欣赏大自然神奇景观的场所。
”风景名胜资源(Scenic Resource)也称景源、风景名胜资源、风景旅游资源。
是指能引起审美与欣赏活动,可以作为风景游览对象和风景开发利用的事物与因素的总称。
是构成风景环境的基本要素,是风景区产生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物质基础。
旅游资源(Tourism Resource)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风景名胜区规划(National Park Planning)也称风景区规划。
是保护培育、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风景区,并发挥其多种功能作用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
经相应的人民政府审查批准后的风景区规划,具有法律权威,必须严格执行。
自然保护区 (Nature Reserve)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自然保护区指在不同的自然地带和大的自然地理区域里,划出一定的范围,将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自然资源和自然历史遗产保护起来的场所.人们对自然保护区的认识大致可分为绝对式保护、开放式保护和利用式保护三种认识状态。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森林公园 (Forest Park)森林公园是以良好的森林景观和生态环境为主体,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利用森林的多种功能,以开展森林旅游为宗旨,为人们提供具有一定规模的游览、度假、休憩、保健疗养、科学教育、文化娱乐的场所。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森林公园,是指森林景观优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物集中,具有一定规模,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场所”——《森林公园管理办法》地质公园(Geoparks)地质公园(Geoparks)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开发“地质公园计划”可行性研究中创立的新名称。
国土资源厅发(2000)77号文件给它下的定义是:“地址公园是以具有特殊的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优雅的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并具有生态、历史和文化价值;以地质遗迹保护,支持当地经济、文化教育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科学品味的观光游览、度假休闲、保健疗养、科学教育、文化娱乐的场所,同时也是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地质研究与普及的基地。
”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由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
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在省级、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中,选择具有重大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者直接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报国务院核定公布。
目前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99个。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达1268处。
第一批在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
旅游区(点)tourist attraction经县级以上(含县级)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成立,有统一管理机构,范围明确,具有参观、游览、度假、康乐、求知等功能,并提供相应旅游服务设施的独立单位。
包括旅游景区、景点、主题公园、度假区、保护区、风景区、森林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博物馆、美术馆等。
水利风景区日前,经中国水利部水利风景区评审委员会讨论通过,决定批准北京十三陵水库等18个单位(景区)为首批“国家水利风景区”。
首批国家水利风景区名单如下(排名按行政区划):十三陵水库旅游区(北京市)、红旗泡水库红湖旅游区(黑龙江省)、溧阳市天目湖旅游度假区(江苏省)、江都水利枢纽旅游区(江苏省)、海宁市钱江潮韵度假村(浙江省)、宁波天河生态风景区(宁波市)、奉化市亭下湖旅游区(浙江省)、龙河口水利旅游区(安徽省)、太平湖风景区(安徽省)、福清东张水库石竹湖风景区(福建省)、沂蒙湖(山东省)、南湾风景名胜区(河南省)、驻马店市薄山湖水利旅游区(河南省)、飞来峡水利枢纽旅游区(广东省)、镇远渺阳河水利旅游区(贵州省)、织金恐龙湖水利旅游区(贵州省)、农八师石河子北湖旅游区(新疆兵团)、石漫滩水库风景区(淮委)。
水利部已下发通知,要求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水利风景区建设的扶持和指导,鼓励水管单位在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开展水利风景区建设工作,并不断提高景区管理、服务质量,为建设秀美山川,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做出新贡献。
世界自然遗产1.代表地球演化的各主要发展阶段的典型范例,包括生命的记载、地形发展中主要的地质演变过程或具有主要的地貌或地文特征;2.代表陆地、淡水、沿海和海上生态系统植物和动物群的演变及发展中的重要过程的典型范例;3.具有绝妙的自然现象或稀有的自然景色和艺术价值的地区;4.最具有价值的自然和物种多样性的栖息地,包括有珍贵价值的濒危物种。
世界文化遗产1.体现人类杰出的创造才能;2.表现一个时期或世界的某一文化地域内在建筑学、建筑技术、历史古迹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发展方面的人类价值的重要交流;3.能为一种文化传统、一种尚存的或已消失的文明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4.是建筑、建筑学、技术工艺或景观方面的杰出范例,代表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或若干重要阶段;5.作为人类传统居住地或土地利用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多种文化,特别是该文化在不可逆转的冲击下变得易受损害;6.与某些具有特殊意义的事件、现存传统、某些思想后信仰以及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的或实质性的联系。
世界文化景观及其它文化景观的选择应基于它们自身的突出、普遍的价值,其明确划定的地理——文化区域的代表性及其体现此类区域的基本而具有独特文化因素的能力。
它通常体现持久的土地使用的现代化技术及保持或提高景观的自然价值,保护文化景现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风景名胜资源评价的目的风景名胜资源评价的对象是一个风景名胜区或某个特定区域(行政区和自然区)由自然、经济、社会三大资源组成的复杂的系统。
开展风景名胜资源评价的目的,在于通过对风景名胜区内的各型各类的景观资源,特别是对整体景观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结构与分布以及保护与利用方面的的评价,从强化景观整体功能出发,明确所规划的地域风景名胜资源的整体优势与劣势、特有景观在风景名胜区中的占有量以及稀缺程度,揭示各种构景成分在景观结构和时空配置中的关系,从而为规划提供全面的科学依据。
简言之,资源评价是为科学规划、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为正确制定国家相关产业政策法规,为风景名胜资源永续利用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风景名胜资源评价的对象风景名胜资源评价的对象是一个风景名胜区或某个特定区域(行政区和自然区)由自然、经济、社会三大资源组成的复杂的系统。
风景名胜资源评价方法的演进经历的两个阶段:1.借鉴古人对风景名胜资源评价的方法与现代图像技术相结合而采用文字表达和图片表达的方式来对景观资源的美学价值、历史价值、科研价值、娱乐价值等进行主观的评述。
2.在继承以往图文评述的基础上,希望通过设置各种评价参项以及规定各种参项之间的权重比例关系,从而对风景名胜资源所涉及的参项进行评分,利用分值的多少来体现资源价值的高低。
以求增加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说服力。
风景名胜资源美学价值评价专家学派(Expert Paradigm)基于形式美的原则,专家学派认为凡是符合形式美原则的风景的美学价值是相当高的。
专家学派把组成风景名胜资源的景观要素分解为线条、形体、色彩和质地四个基本构成因子,以多样性、奇特性、统一性等形式美的标准来评价风景名胜资源的美学质量。
随着研究的深入,有的研究人员相对于形式美而言,更为强调生态学原则同样应当作为评价美学质量的标准。
所以,专家学派逐步又划分为形式美学派和生态学派。
专家学派的优势在于,它抓住了风景名胜资源美学价值的基础,而显示出相当大的实用性,这种评价方法一方面要求评价者具有相当高的文学、美学等方面的素养,同时主观判断的成分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