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新生导师制实施意见-北京师范大学教务处

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新生导师制实施意见-北京师范大学教务处

附件2
本科生导师指导
记录手册
学生姓名:
所在部部院系:
专业:
年级:
导师姓名:
所在部部院系:
职称:
学年:20 —20 学年
北京师范大学教务处制
导师需知
一、实施新生导师制的目的
新生导师制是学校为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充分调动和利用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发挥导师在本科人才培养中的学业指导和人生引导作用,进一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而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

旨在通过导师对学生的学业指导和人生导引,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加强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提高探究知识、独立思考的能力;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远大理想、养成良好学风。

二、导师的基本职责
1.负责学生的学业指导。

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知识结构优势,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学科特点、学习要求以及自身发展潜质;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计划、科学研究、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进行指导。

2.注重学生的人生导引。

充分发挥导师的启迪与濡染作用,加强对学生的人生和思想引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远大理想;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以及专业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

3. 制订指导计划,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指导。

导师需针对学生特点制订并填写导师指导计划表。

原则上每学期导师指导学生不少于6次。

指导方式包括见面指导、电话指导、邮件指导、集体指导,以及通过学校“导师工作网络交流平台”、组织校内外参观等。

主动联系、指导学生,关注学生学业和思想的发展动态。

对有特殊学业需求的学生应及时给予指导。

学生需知
一、实施新生导师制的目的
新生导师制是学校为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充分调动和利用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发挥导师在本科人才培养中的学业指导和人生引导作用,进一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而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

通过导师对学生的学业指导和人生导引,针对个体差异,加强因材施教;帮助学生了解专业、了解专业学习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尽快进入专业学习状态;提高学生探究知识、独立思考的能力,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远大理想、养成良好学风。

二、学生选择导师与接受指导注意事项
1.珍惜学校提供的学习条件与机会,根据自身需求,认真选择导师;每位学生在一年级均需选择一名导师指导;
2.通过“导师信息库”选择导师,按照师生双向选择的原则,根据自身的意愿、兴趣和发展在本部部院系或跨部部院系选择导师;
3.主动联系导师,及时与导师进行沟通与交流,获得导师的帮助与指导。

三、导师的指导方式及与导师的联系方式
导师将根据师生双方的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指导方式。

通过见面指导、电话指导、邮件指导、集体指导、开设新生研讨课,以及通过学校“导师工作网络交流平台”、组织校内外参观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与引导。

四、填写导师指导手册的注意事项
学生在接受导师指导后需及时填写《导师指导记录手册》,记录导师的指导过程、内容及自己的收获,学期末送交部部院系教务员;可登录学校导师工作交流网络平台,与导师进行实时交流。

填写说明
1、本手册包括“导师指导记录表”,由学生每次接受指导后填写;
2、本手册需要同时填写纸质版和电子版。

电子版由学生根据纸质版填写并提交;
3、纸质版每学年一册,每学年初发放;学期末由班长收齐送交部部院系教务员;
4、请充分利用本手册,加强导师指导、师生沟通;
5、请妥善保管,按时提交。

导师指导计划表
导师指导记录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