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第1课时染色体组型、性染色体和性别决定1.下列能表示正常人类男性的染色体组型的是( A )解析:人类有46条染色体,其中44条常染色体、2条性染色体。
男性的2条性染色体为异型的,即大小不等。
2.人类在正常情况下,女性的卵细胞中常染色体的数目和性染色体为( C )A.44+XXB.44+XYC.22+XD.22+Y解析:人类中女性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条数为46条,其中包括44条常染色体和2条性染色体(XX),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中常染色体为22条,性染色体为1条(X)。
3.男性的性染色体不可能来自( C )A.外祖母B.外祖父C.祖母D.祖父解析:男性的性染色体中,Y染色体来自父亲,X染色体来自母亲。
因此,男性的性染色体不可能来自祖母。
4.属于XY型性别决定方式生物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有Y染色体条数是( D )A.0B.1C.2D.A、B、C三项都可能解析:X、Y染色体在MⅠ后期分离,获得X染色体的次级精母细胞含0条Y染色体;获得Y染色体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Ⅱ前、中期含1条Y 染色体,减Ⅱ后期着丝粒分开,含2条Y染色体。
5.染色体组型是将生物体细胞内的全部染色体,按照大小和形态特征进行配对、分组和排列所构成的图像。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D )A.有物种的特异性B.可用来判断生物的亲缘关系C.可用于遗传病的诊断D.需要在染色体上标出它所携带的基因解析:染色体组型有物种的特异性,可用来判断生物的亲缘关系和诊断遗传病。
不需要在染色体上标出它所携带的基因。
6.民间有这样一种现象“生不出儿子怪老婆”。
请问,理论上“生男”还是“生女”是由谁来决定的( C )A.父、母亲产生的性激素B.母亲提供的卵子C.父亲提供的精子D.受精卵生长的环境解析:理论上“生男”还是“生女”是由父亲提供的精子来决定的。
7.水稻体细胞中含有染色体12对,则精子中的性染色体数目是( D )A.12对B.12条C.24对D.0条解析:水稻没有性别之分,无性染色体。
8.有关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B.只存在于体细胞中C.只存在于卵细胞中D.存在于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解析:个体是由受精卵经过有丝分裂发育而来,所以性染色体存在于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依据基因的行为和染色体的行为的一致性提出了遗传的染色体学说B.摩尔根对果蝇伴性遗传的研究为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提供了有力的实验证据C.正常情况下,不同的男性个体具有相同的染色体组型D.染色体组型可用来判断生物的亲缘关系,但不能用于遗传病的诊断解析:科学家根据基因的行为和染色体的行为的一致性提出了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可能是基因载体的学说,A项正确;摩尔根最早根据果蝇伴性遗传的研究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项正确;染色体组型又称染色体核型,是将某种生物体细胞内的全部染色体,按大小和形态特征进行配对、分组和排列所构成的图像,正常情况下,同种生物的染色体组型相同,C项正确;染色体组型具有种的特异性,亲缘关系越近,染色体组型越相似;有些遗传病是因为染色体数目等改变而引起的,所以染色体组型也可以用于某些遗传病的诊断,D项错误。
10.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段(Ⅱ)和非同源区段(Ⅰ、Ⅲ),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C )A.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B.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区段Ⅱ上C.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Ⅰ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者的儿子一定患病D.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Ⅰ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患病女性的儿子一定是患者解析:Ⅲ区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为伴Y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A正确;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这对等位基因应存在于同源区段Ⅱ上,B正确;Ⅰ区段上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男性患者的女儿一定患病,C错误;Ⅰ区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患病女性的儿子一定是患者,D正确。
11.下列有关性染色体组成为XY的受精卵和初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的分裂过程的叙述中,哪项与正常情况下的事实不符( A )A.产生染色单体和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的过程一定发生在同一个细胞中B.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中性染色体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现象C.出现X和Y分离现象,发生在初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的过程中D.出现着丝粒分裂的同时含XXYY的细胞,发生在受精卵的分裂过程中解析:减数分裂中产生染色单体的细胞是精原细胞,染色体复制后,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的过程发生在次级精母细胞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无同源染色体分离现象,性染色体也不例外;X和Y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受精卵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二倍,可形成XXYY的细胞。
12.(2018·金华十校期末联考)下列关于人体细胞中的基因及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染色体组型可用于人类遗传病的诊断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C.全部基因的行为与染色体的行为都具有一致性D.染色体可分为7组,将同源染色体X和Y列入G组解析: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一定与性别有关,如色盲基因;染色体上的基因与染色体的行为具有一致性,而线粒体中的基因没有;染色体可分为7组,其中X属于C组,Y属于G组。
13.(2018·温州八校期末联考)下图表示某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A.该动物性别为雄性B.图丙中没有同源染色体C.乙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D.若M为X染色体,则N为Y染色体解析:据图分析,图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且细胞质均等分裂,说明该动物是雄性;丙图细胞处于后期Ⅱ,没有同源染色体;乙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丙图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若M为X染色体,则N为常染色体。
14.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性别决定,b基因是Z染色体上的隐性纯合致死基因(Z b W视为纯合子)。
含b基因的杂合子雄鸡与正常的雌鸡交配,共孵化出120只小鸡。
这120只鸡的雌雄比例为( B ) A.雌∶雄=2∶1 B.雄∶雌=2∶1C.雌∶雄=1∶1D.雌∶雄=3∶1解析:由于b基因是Z染色体上的隐性纯合致死基因,所以含b基因的雄鸡基因型为Z B Z b,正常雌鸡基因型为Z B W,二者交配后代为Z B Z B、Z B Z b、Z B W、Z b W,其中Z b W致死,所以后代个体比例为雄∶雌=2∶1。
15.聚合草为丛生型多年生草本植物,雌雄同株同花。
下图为聚合草染色体核型,请回答下列问题:(1)染色体核型体现了该生物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特征的全貌,从图示看,聚合草的一个体细胞中有染色体条,染色体形态有种,同源染色体有对。
其中常染色体有条,性染色体有条。
(2)染色体核型是通过对处在有丝分裂期的染色体进行显微摄影获得的,之所以取该时期是因为。
(3)获得显微照片后,对照片上的染色体进行测量,根据染色体的、形状和的位置等特征,通过剪贴,将它们、分组和排队,最后形成染色体组型的图像。
解析:染色体组型又称染色体核型。
将某种生物体细胞内的全部染色体,按大小和形态特征进行配对、分组和排队所构成的图像,称为该生物的染色体组型。
它体现了该生物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特征的全貌。
确定染色体组型的步骤包括:首先对处在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进行显微摄影,然后对显微照片上的染色体进行测量,根据染色体的大小、形状和着丝粒的位置等特征,通过剪贴,将它们配对、分组和排队,最后形成染色体组型的图像。
由于聚合草是雌雄同株同花植物,所以没有性染色体。
答案:(1)14 7 7 14 0 (2)中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3)大小着丝粒配对16.下图为人体的染色体图,观察后完成下列问题:(1)A的性别是,依据是。
B的性别是,依据是。
(2)人体的体细胞内含有对染色体,并且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一条来自。
(3)对先天愚型患者(21号染色体有3条)进行染色体检查,可以看到患者细胞中染色体数是条。
(4)若A、B是一对夫妇,他们生一个男孩的几率是。
解析: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其中有22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女性的一对性染色体是XX,男性的一对性染色体是XY,所以A图是女性的染色体图。
B图是男性的染色体图,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精子内的性染色体是X或Y,卵细胞内的性染色体是X,生男生女取决于哪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所以几率均等,各为50%。
答案:(1)女其性染色体组成是XX 男其性染色体组成是XY (2)23 父方母方(3)47 (4)1/217.下图是人类性别决定图解,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请写出图中序号所代表的性染色体类型:①;②;③。
(2)图示说明,当含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时,受精卵将发育成女性。
(3)小梅是个女孩,如果她的父母再生第二个孩子,这个孩子是男孩的概率是。
两个孩子的眼睛都长得特别像父亲,这在生物学上叫做。
解析:题干信息是人类性别决定图解。
由于男性的性染色体是异型的,即XY型,女性的性染色体是同型的,即XX型,因此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男性产生两种精子,即一种是含有Y染色体的Y型精子,另一种是含有X染色体的X型精子,这两种精子数目相等;而女性只产生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子。
受精时,如果卵子和X型精子结合,则产生XX型合子,将来发育成女孩;如果卵子与Y型精子结合,则产生XY型合子,将来发育成男孩。
可见,精子的类型决定了孩子的性别。
答案:(1)Y X XX (2)X (3)50% 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