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清宫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的汽车现在已经进入了崂山的风景区内,、我们今天首先要参观游览的是太清宫景区.我们今天要参观的太清宫呢,他是属于崂山南线上的一个著名景点,同时也是崂山内规模最大的一座道观。
太清宫始建于西汉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
其创始人是江西才子张廉夫,当张廉夫年从终南山云游崂山,在此修建了一所庙,称“三官庙”,又建起了“三清殿”,两殿合成“太清宫”。
唐朝末年,道士李哲玄来到崂山,续建了“三皇殿”。
到了宋朝时期,道士刘若拙又重修了太清宫,从此太清宫就基本形成了今天的规模。
后又经过了丘处机、张三丰的发扬光大,到了今天才闻名天下。
好了,说着说着我们现在已经走过了三官殿,面前的这一块大石头,雕刻着“逢仙桥”三个字。
相传宋代的道长刘若拙除夕迎神,在这里遇到了一位白须飘飘的老翁,于是他走上前来与老翁交谈。
正想问其姓名时,老翁却不见了,只在雪地上留下了两个脚印。
于是刘若拙认为自己遇到了仙人,所以就将此桥称为“逢仙桥”。
过了逢仙桥,大家现在跟着我左拐,然后就会看到这里有一颗弯弯曲曲的榆树,因为它是唐朝道长李哲玄亲手栽植的,所以呢称之为“唐榆”,又因为它树干盘曲,形状似龙头,又被称为“龙头榆”。
参观完龙头榆,我们再往前走,现在我们来到的这个大殿就是太清宫三大殿的主殿三清殿。
三清殿是道教供奉主神“三清“的地方,正殿内供奉的是三清真神。
中间的这位是玉清----元始天尊,他手持元珠,象征洪元;右边的这位是上清----灵宝天尊,他怀抱如意,象征混元,左边这位是太清----道德天尊,也就是老子,他手持宝扇,象征太初。
三清是道教的最高境界,这三位天尊也是道教信奉的三位最高尊神。
走出三清殿继续前行,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泉就是崂山四大名泉之一的“神水泉”。
传说大旱三年泉水不涸,大涝三年不溢。
好了,现在接下来呢我们前往三皇殿,进入三皇殿院内,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颗近7米高、0.6米粗的耐冬,它的树龄呢已经有600多年了!走入三皇殿内,大家看到中间手里擎着太极图的就是天皇,也就是伏羲氏;旁边那个手捻稻菽的是地皇神农氏;另一边手握笏板的是人皇轩辕氏。
关于这三位老祖先的传说很多,如伏羲制八卦、神农尝百草、轩辕黄帝做兵器、造舟车等,他们都被尊为开创华夏文明的先祖。
好了各位游客我们的游览到此先告一段落,现在有30分钟的自由浏览时间,大家可以去海印寺遗址看看,游览完毕后我们在太清牌坊前集合。
篇二:太清宫导游词太清宫导游词【景点定位】太清宫坐落于太清湾北岸,又称下清宫,以道教胜境。
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闻名。
周边以江南植物区、崂山头的海天山岩奇观等为特征。
【游览路线】太清牌坊——售票正门——钟鼓楼——元君阁、元辰阁——仪门——山茶树——三官殿——逢仙桥——龙头榆——三清殿——关岳祠——神水泉——许愿池——三皇殿——救苦殿——汉柏凌霄——海印寺遗址【注意问题】(1)太清宫景点建筑较多,讲解时要分清层次,记清线路。
(2)把握三个大殿: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
【导入】崂山,古称劳山,原因是古代帝王曾来此寻仙问药,所到之处,劳民伤财,所以称劳山;还有一种说法是牢山,原因是崂山是在13亿年前火山喷发岩浆冷却而形成的,坚如磐石,意为牢固,所以称作“牢山”。
在宋朝时期,全镇教道士丘处机云游到此,对牢狱的“牢”自甚觉不妥,又联想到此山像一只巨鳌雄踞在东海万里碧波之上,仅就把此山的名字改成了“崂山”。
当然崂山还有二崂山,辅唐山等称呼。
大家看正前方的就是崂山的最高峰——巨峰。
巨峰海拔1133米,是我国18000公里海岸线上唯一的超过千米的山峰,因为有海边最高的山峰,所以中国地形的海拔都是以青岛的海平面为起点的。
左边的巨峰就是我跟大家说得崂山最高点。
大家看公路两侧,山坡上长满了梨树,春暖花开,这里是花的海洋,一片雪白,这里有青岛十大景之一的“登瀛梨雪”,登瀛是当地的地名,据说秦始皇来崂山曾在此驻扎而送名“登瀛”。
崂山集山与海的自然美、形态美、色彩美于一体。
他山石十分奇特,奇峰、怪石、象形石随处可见,被称为“天然的雕塑公园”。
崂山泉水清澈、矿物质丰富、水质优良。
崂山植物种类繁多,共达1600多种,为著名的国家森林公园。
【沿途导游】[鲍鱼岛]各位请看,我们到了流清河大桥,桥下的和叫流清河,右边停了许多渔船的地方叫流清湾,是当年日本人登陆青岛的地点之一。
跨过大桥首先我们看到的是流清湾畔的一个岛,因为很像鲍鱼,所以叫做鲍鱼岛,鲍鱼不是鱼,是一种贝类海鲜,营养价值很高,但价钱也很高。
[徐福岛]在向西望去,南面海中的那个岛是“徐福岛”传说徐福为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药,就是从这个岛上祭天祭海之后,东渡去的日本。
齐国燕国等国的国王都曾派人到岛上找过长生不老药。
[茶叶]刚才大家都听到了我们崂山的山好水好,那样长出来的东西一定好吃,崂山的野果非常多,比如梨桃等,当然首推的还是崂山的茶叶,懂茶道的人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南茶北移”我们都知道茶叶在北方是不宜生长的,但是由于我们崂山的独特的地理条件及气候,我们崂山成了南茶北移的最北端。
我们都知道江南的茶叶有名,是与他们的水土和气候有关。
崂山的茶叶之所以好喝,也与当地的气候和水土有一定联系的。
我们崂山茶叶都是用崂山泉水来浇灌的,而且青岛春寒料峭,每天都有海风从海上吹来,造成了我们的茶叶生长周期长,生长周期长乐胆固醇含量就比较低,蛋白质含量比较高。
有了这样好的茶叶,茶叶的加工当然也要跟得上去,我们崂山的采茶女都非常朴素,在烈日采茶的时候都非常辛苦,而且不准涂脂抹粉。
茶叶的品种比较多,尤以绿茶最有名。
一般茶叶不能喝隔夜茶,崂山绿茶耐泡,至少可以喝三天。
而且喝后强身健体,对胃也有好处。
我们都知道崂山的道士非常长寿,大家都熟悉的张三丰活到了150多岁,100岁以上的也大有人在,我想除了与他们生活的环境有关,当然与喝茶也有一定的关系。
国际茶叶联合会曾经这样评价崂山茶叶“仙山,圣水,海雾,温热湿暖的环境造就出来的”。
[买票进山]崂山不仅以他的自然风光而闻名,更易他源远流长的文化内涵著称。
诗仙李白云游到此,写下了“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千古传诵的名句。
蒲松龄的“崂山道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崂山是一座道教名山,素有“海上仙山第一”之称。
王重阳、丘处机、张三丰等道教史上开总理派的大事都与崂山有着不解之缘。
从一些历史资料中看,在汉末的“五斗米道”之前,崂山道教已有了一定的规模。
可以追溯到2300多年前。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曾亲自或派人来崂山访道求仙。
金元时期,丘处机等来到崂山,使崂山道士很快接受了全真派教义,成为道教全真派当时规模最大的丛林基地之一。
元朝建立以后,道教纷纷兴起,而且庙宇建设达到空前阶段。
明代崂山道教出现了几个有名的道士,比如张三丰。
明万历年间,在崂山曾发生过一次佛道之争。
(见历史典故)清代崂山道教继续发展,日益兴盛,对外始称“九宫八观七十二庵”。
后来崂山道教遭到过几次洗劫。
帝国主义侵略青岛,崂山道士积极参与抗日活动,文化大革命期间,为破除迷信,许多道观在这时候被毁坏了。
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对道观进行了修复,至今仍保持了相当的规模。
再说崂山的佛教,佛教传入崂山始于魏晋,至今有1700多年的历史。
现在仍有几处佛教遗迹,规模最大的是华严寺。
[青蛙石]大家请看右下方的想什么?对了,像一个巨大的青蛙。
【讲解范文】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将进入的是太清宫景区,游览时间是一个小时左右。
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太清宫的基本情况。
在崂山的众多道观中,太清宫是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一个道观。
建于西汉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距今大约有2100多年历史。
太清宫的创始人是江西人张廉夫,由于做官不顺,弃官修道,在此修了“三官庙”,唐朝末年,道士李哲玄,扩建庙宇供奉三皇,称为“三皇殿”,到了宋朝,道士刘若拙,自建茅庵三清殿,供奉三清,宋太祖认为刘若拙修道高深,想把他留在宫中,但他执意回崂山,宋太祖就册封他为“华盖真人”,拨款重修太清宫,从此太清宫就有了现在的规模,主要有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三大主殿及配殿共150余间,占地30000多平方米。
好,大家下车后给大家详细讲解。
[太清牌坊]这个呢就是太清牌坊,是1997年修建的,上面共刻了101条龙,因为青岛政府共花费了101万来修建的。
崂山太清宫五个字是由中国宗教局闵志廷道长所题写的。
“神仙窟宅,灵异之府”是太清宫的别称。
自上而下分别雕刻有“事事如意,福禄寿,十二生肖”等,寓意深刻。
因为我们崂山的道教属于全真道,不结婚不生子,所以我们只说福禄寿,没有“喜”字。
大家看这个蝙蝠就代表福,这个蟾蜍就代表禄,乌龟代表长寿,大家呢可以一边摸着一边进去,就可以得到福禄寿了。
我们在来到这面看看,“阆苑圣德”,为崂山道长徐怀远所题,“阆”字就是空旷的意思,阆苑圣德,意思是具备高尚品行的仙人居住的地方。
[正门→钟楼→鼓楼→元辰阁→元君阁]我们现在来到了太清宫的正门,大门比以前更加宽敞大方。
这个门是2004年4月完工,五月一日正式开放。
大门为重檐庑殿顶建筑,也称山门,这一名称还保留着当初道众聚于山林隐修的痕迹。
来到宫观,仙、俗相分的标志就是宫观的山门,按照道教的说法,跨过山门,就意味着踏进了仙界,与立于山门殿外眺望已是天壤之别、仙俗之别。
进入大门,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右手的钟楼和左手的鼓楼。
俗话说,晨钟暮鼓。
钟鼓是为了给道士们一种严整的时间观念,提醒他们勤学苦修,不要偷懒。
钟鼓楼后有两座高大雄伟的建筑,这是新建成的元辰阁和元君阁。
元辰阁供奉的是斗母元君,斗母又称斗老,斗母是道。
教星宿神中的北斗众星之母,是掌管天文星象的女神,也就是掌管农业节令的神。
两旁有六十甲子,道教信奉六十位星宿神。
每位神名都是用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而得。
元辰殿內供奉的六十甲子神象,文武兼备,喜怒各异,或持枪剑,或抱琴执笏,各显神通,轮流管理人间一年祸福,被尊为值年太岁。
元君阁供奉的是碧霞元君。
碧霞元君,全称是天仙圣母碧霞元君。
碧霞元君在北方尤其华北最受崇拜,因为她的老家在山东泰山。
碧霞元君,又叫泰山玉女,按道家之说,男子得仙称真人,女子得仙称元君。
泰山玉女,上通乾象,降临下土,坤道成女,故名天仙玉女,又因神女身穿碧衣红裙,所以全称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碧霞元君的右边是送子娘娘,古代人们认为生儿育女是送子娘娘恩赐的,她能保护子孙后代平安成长。
左边是眼光娘娘,传说眼光娘娘能治疗各种疾病,保佑人们眼明心亮、身体健康。
殿内两边供奉的是八仙,八仙是最受中国人欢迎的神仙群体之一,但八仙的产生与定型却经历了很长一个过程。
今天各位熟知的道教八仙先后见于唐宋文人的记载,但他们凑成一个班子是在元代,而这个班子的定型却是明代的事,并沿用至今,这显示了民间造神的随意性。
[仪门-门当户对]太清宫的第二个正门——仪门,原是太清宫的正门。
它平日只开侧门,不开正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