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直存款业务操作指南(必读)

直存款业务操作指南(必读)

给予资金方做好直存款业务的建议记得我是在04年的时候才听说有直存款这一业务品种的,那时候无论是通过网络搜寻还是通过行业内的熟人都很难透彻的了解直存款业务的真正模样,只是表面性的知道,换个银行依旧用自己的账户存款,银行除了会给予正常的存款利息,还会有人支付额外的酬金。

初乍时候,我对直存款业务的说法不屑一顾,总认为这是某些人捏造出来的笑谈,哪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直到05年秋天,一个在北京投资公司上班的哥们给我打电话,说要去操作一笔直存款,让我过去开开眼界,我才算真正相信了市场中确实有直存款这一业务品种。

这笔直存款业务是在西安做的,接款银行的行长是我哥们公司老总的老同学。

哥们、他们公司的老总、他们公司的财务经理和我一行四人从北京出发,航班抵达西安后,行长和当地一个地产公司的老板把我们接到酒店住下。

晚餐的时候把操作上的事说了一下,谈正事好像只用了十几分钟,剩下就是海阔天空的猛侃乱聊了。

第二天一早,地产公司老板用车把我们几个人接到银行,行长安排一个职员引领哥们公司的财务经理去柜台办理了开户手续,然后大家就返回酒店了。

接下来的几天是彻底的旅游,四处乱逛,晚上回来狂吃狂喝,这样嚣张了三天。

第四天早晨,我们又一同去了银行,财务经理开始办理汇款,资金很快到达该投资公司在此银行的账户了。

然后,地产公司的人又向投资公司的北京账户内转款,二个小时后,投资公司的财务经理告知老总款已到帐,我们一行人离开银行去最后暴餐了一顿,接着去机场返回北京。

如此的简单。

那时候的直存款业务,都是熟悉人之间合作,也没有文本式的操作流程做指引,相互知根知底,谈好条件直接操作就可以了。

慢慢的,市场中越来越多的人从事此业务,越来越多的中间人加入。

业务也不再是熟人之间的专利品,已经被市场化了。

这个演化的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企业说话不算数,银行吹了牛,资金方虚假,中间人乱传话等等负面的信息不绝于耳。

后来出现了,收保证金,让银行出接款确认书,让企业提供证照和贴息水单,给中间人返程费等等的事情。

后来发现,这个看似很好的资金业务品种,做成功的几率却很小。

可能是多年的职业惯性原因,我开始不关注直存款业务如何做成,而是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做不成的因素分析方面,开始推敲每一个操作细节。

有幸自己从事投融资行业几年来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再有一些金融知识做垫底,加上结识的一些银行行长朋友们帮助推论,自己从中领悟到一些业务细节的要素。

仔细思量,市场中陌生的资金方对应陌生的付息企业方,依靠质量掺杂不齐的中间人牵针引线,必然会产生出很多的变化,这些变化加上诸多的不真实因素,导致业务合作失败也成为了必然。

那么,能否更有质量的做好直存款业务呢?我个人觉得,在目前的市场状况下,资金的需求程度远大于资金的供给程度,如果资金方能够审慎而合理的规划每一步,由负责任的操盘人来执行,那些中间人胡乱传递信息、企业胡乱承诺等现象是可以得到一定程度控制的。

我相信,在严谨、细致、合理的操作流程与风险控制手段面前,那些不负责任、喜欢自编自梦的中间人和企业方会不请自退。

作为资金方,如何做好直存款业务,我个人凭借一点点不成熟的想法,有如下的建议,供诸位网友探讨,也希望网友们能够不吝啬时间、不吝啬经验、不吝啬智慧的给我指导、补充,老赵在此拜谢了!我的建议如下:1、资金方首先要对资金源的稳定性进行估算。

资金的稳定性决定了存款的年限和是否适合做直存款业务。

如果是企业闲余资金,企业几年来的战略规划和年度运营规划很科学、很完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考虑做一年期或中长期的直存款业务。

如果是企业暂时性闲余资金,以后会根据企业经营中的某些变动临时抽调此资金作为它用,那么,此类暂时性闲余资金且不用考虑做直存款业务,可转为短期拆借、过桥资金、银行保证金、票据贴现、短期摆帐等等占资时间短的资金业务。

个人款也是如此,也要对资金源的稳定性进行估算,从原点上思考和决定是否做和做多久直存款业务。

2、收益要求确定。

收益,是指贴息的收益。

存款年限和存款形式都是影响贴息比率的主要因素。

存款年限越长,占用资金的时间越长,贴息比率的点位自然会升高一些。

存款形式决定了接款银行的内部技术处理难度,也决定着资金方风险控制的强度,例如:个人活期直存款,由于是活期存款,银行不必在月底结算时向上级行和总行系统报送,受上级行和银监监控压力较小,接款银行对资金的内调也很方便,也正因为这些对于接款银行的优势,使资金方的资金安全风险增加,资金方自然也会拉高贴息点位。

资金方在开展直存款业务前,应充分的做好市场调查,摸清目前阶段直存贴息点位的市场行价,再结合自己可控风险的程度和确定的存款形式来确定自己直存资金的贴息点位。

3、资金所属权确定与变通。

所属权,是指资金所有者。

主体分为企业款、个人款、同业款、军方款。

其中企业款又分为:国企款、民企款、合资企业款、外企款;同业款又分为银行系统款和保险、证券、信托等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同业款。

由于直存款业务属于非阳光业务,涉及到接款银行的内部操作,所以,很多银行并不敢触及资金监管部门较多、监管较严格的款源。

例如国企款、同业款、军方款等。

如果资金方希望得到更多的可选择空间和优质的业务单子,就需要资金方将款源的所属权进行变通处理。

例如:将国企、军方、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的款变通为民企款或者合伙制企业款等。

如何变通大有奥妙。

简单的将敏感款源通过委托理财形式做以变通,实则不行,因为资金的所有权属并没有变,只是进行了资金的账户划转操作,这样的资金通常有专项账户,专项账户一样受到比如国资委、保监会、银监会等有关部门的监控,这样的变通会给直存款的接款银行带来很大的不安全因素,所以很多银行不敢接此类变通的款。

通过贸易往来、投资合作、商业借贷等形式的变通,可以将资金的权属性质进行改变,能以民企等名义进行直存款开户操作。

4、操作流程的分析与设计。

操作流程具有如下功能:①可以作为中间人业务对接的说明和依据;②可以作为接款银行和付贴息企业的分析与论证依据;③可以作为业务操作的执行依据;④可以作为执行操作过程中出现纠纷的判定依据。

操作流程的合理与严谨程度不仅是决定业务合作成败的关键因素,也是资金方控制风险的手段体现。

设计操作流程前首先要进行一定深度的环节分析,将每个操作环节分解论证,然后再串联一起,结合接款银行的技术操作弹性空间,和资金方的自我风险控制程度,再论证操作环节的可行性。

然后依据“内控外行”的原则去编织细致的操作流程。

“内控外行”是针对资金方设计的操作流程来说,可以得到内部风险控制,又可以对外具有很好的可行性,二点缺一不可。

至于流程的细致化程度,当然是越细致越好。

很多人认为,操作流程尤其以协议名义体现的操作流程不必夹杂过多微小之处的说明,主要基础条件能得到资金供需双方和接款银行的认可,便可以了。

现实操作中,发生很多因为操作流程不详细,细微之处引争端的事情,到头的结果是各自空欢喜一场,恼然离去。

那为何不事先规划清楚、阐述明白呢?大家也不必把操作流程真的当成合法化的“协议合同”,尽管有很多都以协议冠名。

然而,直存款业务本身的灰色特点就已经决定了,事情不成之时,并不会有人对簿公堂为自己找麻烦。

所以,理性看待操作流程是有必要的,它的主要作用就是业务操作的说明性依据。

非阳光业务要想做成,只有几方劲头一处使,依据约定去执行,才有可能成。

这样的操作流程是针对于那些守约重信誉、真心想做成事的人使用的,对于那些心存侥幸心理、靠胡编乱造和隐瞒事实来做事的人,结果必然是合作失败,操作流程的规定也是失效的。

所谓“重道者成”就是这个道理。

5、操盘人确定。

资金方从个人安全和专业人做专业事等因素考虑,通常不会亲临现场操作,尤其是企业性质的资金,更是委托给操盘人来执行操作。

操盘人应该具备如下的基本素质才能胜此重任:①与资金方或资金调动决策者有稳固的信任基础;②有一定的金融基础知识,尤其了解银行业务;③深度了解操作流程每个环节的意图与风险控制手段;④思维理性而谨慎;⑤做事细致重责任;⑥沟通和随机应变能力强;⑦个人定位准确、私欲妄为程度弱、对资方忠诚度高;⑧综合素质好。

6、业务推广方式确定。

作为资金方,资金有了,收益点位定了,开户权属落实了,操作流程完善了,操盘人到位了,下一步便是业务推广了。

推广的方式很多,可以通过网络发布消息,可以通过熟悉的中间人联络业务单子,还可以通过银行的关系寻找机会等等,推广方式取决于资金方的意愿和控制能力。

我个人建议,选择熟悉的中间人进行推广,“熟悉”并非指相互认识,沟通过几次,中间人是做此业务的,有联络方式等等元素垫底便称为熟悉。

而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对其业务能力和行为特点等情况都有一些了解,通过了解可以判断出此人是否慎言慎行,熟知业务,理性重誉,做事高效。

有这样一群中间力量做业务推广,相信上单的数量和质量都能有充分的保证。

当然,通过银行关系也是个很好的推广方式,但是,很多银行的官员尤其没有从事过此类业务的银行人,并不知晓银行接款内部操作的技术处理问题,也不愿意承担风险,因此,效率并不如中间人那样高。

7、中间环节疏导。

一单业务从企业到资金方这个链条中,通常隔着很多位中间人,中间人质量掺杂不齐,人人想成事,负责任的却很少,多种中间人的负面因素常常导致业务中途夭折。

因此,疏导好中间环节成为资金方做单的一个重要任务。

作为资金方,不能把中间人仅当传话筒来看待,优质的中间人是一种难得的稀奇资源,他们不仅有很好的人脉渠道,更有一定的审单经验,有中间人存在,资金方可以获得更多的市场资源,也可以省去很多繁杂的沟通与协调事务的时间。

但是,资金方也不能过多依赖中间人去衔接细节,资金方应该通过1传1传1的方式向中间渠道传递一种信息,资金方会尽可能的保护好中间人的应得利益,为了更快更有效的提高业务执行速度,请那些只负责传话的中间人先让出一条道,让资方和企业尽快的直线沟通,对某些需要调整的细节尽快调整以使业务得以继续进行,不能合作的,尽快放弃,中间人也免得浪费时间和精力。

如何保障中间人的利益,资金方可以主动表示出自己的诚意,在操作流程中注明:中间人作为业务合作的不可缺失力量,付贴息企业应该正视中间人所得的佣金,企业先向中间人出具佣金支付承诺书,资金方才会与企业方接洽,并且,资金方有义务在业务合作成功时协助中间人获取佣金。

我想,在这样的诚意下,中间人是可以让出道来让资企双方直线沟通的。

有句很粗俗的老话:“大官好见,小鬼难缠”,这句话已经体现出了中间人这股力量,作为资方和企业方,如果漠视其重要性,往往会自讨苦吃。

8、资料收集与分析。

资料主要是指付息企业的证照手续和项目资料,通过企业证照手续可以了解到企业的成立的年限、经营范围、注册资本等信息;通过项目资料的审阅与分析,结合企业证照手续的内容,可以论证出这样一个企业是否有可能上马项目资料中显示的大项目,项目性质是否在企业经营范围之内;然后对项目资料内容进行深度再分析,论证出项目在得以资金的支持下能否顺利上马?后期运营与实现既定的财务目标之间的距离有多少?风险系数有多少?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