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OAE和 BR及应用
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OAE和 BR及应用
2、外毛细胞功能障碍的诊断
耳声发射提供了一个了解耳蜗机械功能状态的 手段,因此测试耳声发射有助于对耳蜗功能, 特别是外毛细胞功能障碍的感音神经性聋的分 析诊断(老年性聋 、梅尼埃病、耳毒性药物、 噪声性聋等)。
3、梅尼埃病的诊断
梅尼埃病OAE特点:
早期:低频反应减弱为主,与纯音听力图听力损失 范围对应
• 客观测试 (上世纪80年代至今) • OAE • AABR
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使用原则
-客观的生理学方法 适用于新生儿和婴幼儿 操作简便、实用、易于推广 无创 快速敏感
耳声发射(OAE)
➢定义:耳声发射是一种产生于耳蜗、经听骨链及 鼓膜释放入外耳道的音频能量 --Kemp(1986) ➢是耳蜗外毛细胞的主动活动 ➢提供了耳蜗主动参与声信号处理过程的证据 ➢是神经前活动,不受第Ⅷ神经状态的影响,可用 于估计耳蜗功能 ➢中耳的状态可影响其测量
1、新生儿和婴幼儿听力筛查 2、证实听力损失和/或类型 3、鉴别耳蜗和蜗后病变:听神经病(AN) 4、确定显微耳蜗失功能 5、确定微细的中耳病变 6、利用对侧声刺激对OAE的抑制作用
检测耳蜗传出神经系统的功能
24
1、新生儿和婴幼儿的听力筛查
相对于ABR,OAE具有快速、简便、无创、灵 敏、易操作的特点。 ※ OAE筛查的假阳性和假阴性
2、DPOAE
3、刺激频率诱发耳声发射(SFOAE)
耳蜗受到一个连续纯音刺激时,会将与刺激声性质 相同的音频能量发射回外耳道。这种耳声发射的频 率与刺激频率完全相同
4、电诱发耳声发射(EOAE)
对耳蜗施以交流电刺激能够诱发出与刺激电流相同 频率的耳声发射,称为电诱发耳声发射。这种耳声 发射只在动物上进行。
耳声发射(OAE)
检测目的:评估耳蜗外毛细胞功能状态 特定环境:< 40 dB(A) 记录方式
用探头放入婴儿外耳道,通过给声,由探头中的麦 克风收集、记录耳道内对声音的反应。听力损失4050(dB)不能产生OAE。
测试要求
l测试环境 l测试仪器 l受试者准备 l测试方法
测试环境
控制环境噪声 :隔声室,环境噪声低于40dB(A) 防止机器系统噪声:避免连接电缆因摩擦产生噪声
OAE及AABR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
筛查技术组合模式 OAE AABR OAE未通过者,复筛用AABR OAE+AABR,任何一个未通过的都进入诊断
OAE vs AABR
都可用于听力筛查 都是客观测试,自动给出结果,利于推广应用 都有假阳性和假阴性。 OAE测试快且费用不高,不用电极 OAE测试准确性依赖于外耳及中耳
症、胆脂瘤、囊肿、中耳炎等 - 耳蜗病变
பைடு நூலகம்
小结
耳声发射是耳蜗外毛细胞的产物 反映内耳的功能状态 需要联合其他听力学测试方能评估听觉系统功能
二、AABR
二、AABR
定义 基本原理 测试方法 临床应用 测试结果与分析
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
AABR是听性脑干反应(ABR)的自动化测试 ABR
筛查结果的综合分析初筛次数及初筛未通过的临床标准
联合筛查技术(初筛应用OAE进行测试,复筛应用AABR进行 测试) 降低出院时未通过率和减少后续的门诊随访 未通过OAE筛查但通过后续的AABR测试的婴幼儿被认 为“通过”筛查
筛查结果的综合分析初筛次数及初筛未通过的临床标准
来自正常新生儿护理区的婴幼儿如果未通过AABR测试, 就不应该用OAE复筛,必须使用AABR复筛,因为这类婴幼 儿可能存在听神经病和听觉失同步化的风险
OAE vs AABR
典型AABR可以用clicks音,刺激声可至特定耳蜗范围兴 奋,听力损失被限定在窄的频率范围,如果其他区域的 听力损失,可能被漏检
OAE和ABR都对中-高频听力损失敏感,对低频不明感。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第一步,不能代替儿童的周期性筛查
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小结
OAE
筛查结果的综合分析初筛次数及初筛未通过的临床标准
在确保操作正确的前提下,对同一测试对象实施一次听 力筛查
如果有必要在出院前进行一次复查 两次使用同样的技术方法
筛查结果的综合分析初筛次数及初筛未通过的临床标准
初筛通过的标准 一般情况下,对新生儿测试一次通过者,视为通过
如果新生儿首次筛查测试没有通过,在确保操作正确 的情况下重复测试一次仍未通过,即确定其为首次筛 查未通过儿,两次使用同样的技术方法
听力损失加重:OAE反应阈值升高,OAE检出率下降, 当听力损失>40-50dBHL时,OAE会进一步下降至反应 消失
甘油实验会在改善听阈的同时,提高耳蜗检出率和 减小检测阈值。
4、噪声性听力损失及药物中毒性耳聋的诊断
正常听力者在噪声暴露后纯音听阈提高时,可引出TEOAE 的频率范围变窄。
觉系统、第八颅神经和脑干听觉通路的功能
AABR测试要求
环境噪声控制 校准 保持患儿安静 外耳道通畅(必要时电耳镜检查) 放置探头/耳罩/电极片 测试
OAE及AABR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
区域划分
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 TEOAE DPOAE AABR
NICU的新生儿听力筛查 AABR
NICU的早产儿中TEOAE存在率80~90%(尤其出生后前三 天内测试)
➢听力损失>30~40dB时,引出可能性很小
10
1、TEOAE
2、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
➢耳蜗同时受到两个具有一定频比关系的初始纯音 (f1和f2:2f1-f2)刺激时,产生一系列畸变信号,经 听骨链、鼓膜,在外耳道中记录到的音频能量 ➢正常成人和新生儿的引出率在90-100%;孕龄3336周的早产儿轻度减少,40周达足月儿水平
8
分类
诱发性耳声发射根据刺激的不同又分为 ---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ransiently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 TEOAE)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 DPOAE) ---刺激频率诱发耳声发射(Stimulilate frequences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SFOAE)
耳毒性药物所致耳蜗损伤时,TEOAE变化早于听力改变, 有学者建议使用耳声发射进行监测,以早期发现耳蜗损伤。
5、听神经病的诊断
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AN):病因不明, 目前认为听神经纤维发生不均匀脱髓鞘的可能性较大。 其临床特点为: ➢ 病史:听不清谈话声,存在言语交流困难。多自幼起病, 无耳毒性及噪声接触史。可有耳聋家族史。
非病理因素
密封性:探头与外耳道 外耳道情况:耳垢较多、耳道异物、探头堵塞等 胎脂:新生儿出生后常见 病人不配合:通常无法进行测 早产儿或个别新生儿早期外耳道壁发育不完善,外耳道软
、扁,易塌陷
病理因素
- 外耳:狭窄、外耳道炎、囊肿、栓塞 - 中耳:异常的中耳压力、鼓膜穿孔、耳硬化
目标人群:新生儿、婴幼儿 优点
发现听力损失大于30-40dBHL(TE)或40-50dBHL(DP)者 无创、快速、简单 无需镇静剂 有频率特异性 操作简便,技术易于推广
缺点 出生24小时内的新生儿测试假阳性过高 仅测试到耳蜗水平 受外、中耳功能影响
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小结
AABR
目标人群 新生儿、婴幼儿
---电诱发耳声发射(eletrical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 EOAE)
1、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
➢由短声(click)刺激诱发,经一定潜伏期,以一 定形式释放入外耳道并被记录的散频声反应 。 ➢刺激信号强度80dBSPL ➢正常人引出率100%,60岁以上引出率下降,
具有主动产生音频能量的功能。
耳声发射的分类
1、自发性耳声发射 (Spontaneous Otoacoustic Emissions, SOAE)
——不需任何外来刺激,持续向外发射机械能 量
2、诱发性耳声发射(Evoken otoacoustic Emissions,EOAE)
——通过外界不同的刺激声模式引起各种不同 的耳蜗反应
结果判断与分析
DPOAE 判断标准
各单个频率的通过为DPOAE ≥噪音5dB;总的DPOAE 通 过为6个频段中有4个通过(Pass)。否则为Refer
筛查型DPOAE设备可以自动显示筛查结果:“Pass”( 通过)或“refer(需要复查)
TEOAE vs DPOAE
都可以用于新生儿、婴幼儿听力筛查 DPOAE具有更好的频率特异性 DPOAE结果常与蜗性听力损失的听力构型相关 DPOAE受环境影响大 DPOAE技术并没有完全解决在估计实际听力敏感性的精确度 轻、中度听力损失患儿能引出DPOAE,而TEOAE则较难引出
➢ 纯音及言语测听:纯音听阈呈轻、中度感音神经性聋, 以低频听力损失为主,言语识别率不成比例地低于纯音 听阈。临床表现:对话困难。
➢ 言语听力差是听神经病的一个重要特点。
6、助听器选配,人工耳蜗术前听功能评估
结果判断与分析
结果判断与分析
TEOAE 判断标准
判断是否通过筛查型TEOAE主要观察两个指标: ➢总的耳声发射能量≥噪声3dB;重复率≥ 50% 。 ➢常用筛查型瞬态耳声发射设备中可以自动显 示筛查结果:“pass”(通过)或“refer” (需要复查)
优点 发现超过30-35dBHL的中 高频听力损失 预测听阈(ABR) 无需主观反应 使用自动设备时,测试 人员只需短期培训即可 可检测听神经病变
缺点
费用高(耗材)
可能漏诊轻度低 频听力损失
仅能测试脑干以 下水平的听觉功 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