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规划、景观设计设计背景:重庆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著名全国重点大学,31所中央副部级直管高校之一,34所研究生自主划线高校之一。
重庆大学由教育部和重庆市共建,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是经教育部批准建有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之一,也是国家“111计划”重点建设的名牌大学。
目前重庆大学的发展速度在全国高校中位居前列,正在朝着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的短期目标以及国内外一流的高水平大学的长期目标迈进。
重庆大学创办于1929年,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成为拥有文、理、工、商、法、医等6个学院的国立综合性大学。
李四光、马寅初、何鲁、冯简、柯召、吴宓、吴冠中等大批著名学者曾在学校执教。
重庆大学现设有26个学院,以及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城市科技学院。
虎溪校区是重庆大学位于重庆大学城的新校区,亦称为重庆大学D区,与老校区的A区、B 区、C区共同构成了新的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引是重庆大学于2002年启动了新校区建设工程建设的新校区。
1、区位分析济南第八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育基地)一期工程位于济南市市中区大涧沟村域,处于市中区与历城区交界处的北面,场址北邻南绕城高速,西邻103省道,东、南两面依山坡,规划总用死面积476亩。
2、现状分析近期主要完成教学区、生活区、体育活动区、拓展训练区、种植养殖区、逃生演练区等,主要建设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学生公寓楼、综合服务楼、食堂、食堂、体育馆、游泳馆、体育场、篮球场等项目;远期发展成为高水平、特色鲜明的以中等专业技能教学和培训为主的现代化校区。
3、规划概念与总体布局在本方案中,我们着重体现以下几个策划理念:a,对本工程的策划立足于“育人为本”对教学楼进行合理的布局,将不同专业的科室通过连廊平台有机结合在一起。
b,策划以现代简约的校园风格为主,既注重公共空间与视觉通廊的宏观空间布局又不忽略细节的方案。
c,以人文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景观功能分区及特征本方案在尽可能保护生态原状的基础上对项目所在园区进行合理适度的开发利用。
规划把区域分为五大区块。
体育活动区:体育活动区设在项目所在地的北面,主入口处是以特色铺装为主的小广场,利用景观草坪、艺术雕塑、景观树阵和特色地灯构造出具有现代感的入口景观。
拓展训练和种植养殖区:在体育活动区南侧为拓展训练和体育活动区,该区由两个围合成半开敞空间的景观园区,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拓展训练场所。
科技展览区:紧挨着拓展训练和种植养殖区的南侧为科技展览区由半环形建筑构成,与周边的绿化景观有效结合,提升了整体景观效果。
教学区:科技展览区的东侧为教学区,由1#教学区和2#教学区组成,教学和公寓楼间由空中连廊将其有机结合,半开敞的空间设计有多个大小不一的树阵树池,周边配以特色种植并在两边布置休息区、公共服务设施,营造出一个休闲的滨水空间。
生产防护绿地:教学区北侧和南侧为大面积生产防护绿地,区内分别设置有一个小广场,两边是特色造型的艺术花带构成惬意的景观空间,给师生在课余时间提供一个放松休憩的场所。
每个组团空间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功能分区明确又相互补充,构成有机结合的统一整体。
规划布局结构根据项目所在地基地条件和自然景观,景观规划以环境为基本单位、园区组团为重点,绿化为屏障,整个区域的规划将以“一轴、五区、多节点”为骨架,形成景观体系。
4、景观方案景观设计原则本方案本着观景、赏景、休闲的设计原则,遵循原总体规划设计方案;立足现实,高起点、高标准;力求自然与艺术统一、环境与人文统一;以与建筑相结合为出发点,从而满足各种功能和美学需求。
规划遵循五原则自然环保生态原则多功能、综合性原则宏观性原则以人为本原则整体性和个性和谐发展原则——展示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风貌,使济南第八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育基地)成为舒适、优美、独具文化内涵、充满吸引力的校园形象。
——建立可靠有效的管理系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防范和消除消极因素,保障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协调运作,使教学大楼区成为充满活力的学校单元。
——实行统一规划、逐步建设、吸引与聚集多方力量的建设方针,使该教学大楼真正做到景观与功能和谐统一,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消防规划方案注意防火植被的规划种植。
两侧林缘配置常绿灌木以改善景观。
建筑、重要景点周围在不影响景观的前提先配置不易燃烧、燃烧后生长快的树种为主的防火隔离带。
防火宣传到位,消防管理严格,建筑应按防火规范社消防水池,确保消防用水。
5、交通方案园区交通方案项目位于南绕城高速和S103省道交汇处,交通十分方便快捷,在力求保证该教学楼园区交通便利并与景观相结合的原则下进行内部道路系统的规划。
保证车行道路系统的高效安全、顺畅便捷、层次分明。
入口采用人车分流的设计理念,主要车行系统为项目南面车行大道,以及园区车行环线,其外分别在园区的西面、北面、东面设置了地下车库的出入口。
主要人行系统为建筑周边及滨水道路。
消防系统规划依据国家消防安全的相关规范要求,园区规划充分考虑消防通道及建筑消防间距的相关规定,环绕园区设置了5米宽的消防通道。
室外消防给水关网布置成环状,环状管网的输水干管及向管网输水的输水管均不少于两条,当其中一条发生故障时,其余的干管仍能通过消防用水总量;室外消火栓间距不超过100m;其保护半径不超过60m;数量按室外消防用水量计算决定,每个室外消火栓用水量按10至15L/s计算,水源接城市市政给水管道。
第二部分建筑方案1、方案策划理念建筑方案追求稳重成熟的风格,体现大学的成熟稳重。
策划方案以简约现代为主调,体现大学的朴素与先进。
建筑方案以实用为主。
平面布局上,以一个个半围合的“小组团”通过中心平台有机结合成一体。
单体设计上,采用双面布局,内走廊设计,每层设置一个休息平台,提供课间休息空间,同时丰富立面层次感。
单体间中央设置交错的通廊,增加层次感。
设置二层联系平台,提供一个课间休憩的空间。
避免机动车等干扰。
平面布局上,纵向采用8.4m与5.9m不等距柱距,为多变的空间提供良好的条件。
横向采用8.4m的柱距,增加地下停车空间的利用率。
建筑立面以简洁朴实的淡黄色调为主色。
立面以柱子为主线条,突出竖向线条。
2.平面方案柱网布置该建筑主要用于实验室与办公用房,且以普通教室为多,参照任务书要求,取普通实验室为8.4m×5.9m,所以取开间为8.4m,进深5.9m,采用柱距为8.4m与5.9m混合。
考虑报告厅中不宜设柱,独立设置于地块西南侧。
(2)主要房间平面方案根据要求布置房间,各层教室休息室靠近楼梯布置。
房间门的设置:普通用房 2.4×1.0m(其中亮子高0.3m,门高2.1m);大实验室 2.4×1.5m。
窗的设置:教室采光等级为Ⅲ级。
(3)辅助房间方案卫生间平面方案:为保证卫生间的自然通风,为了节约管道且方便上下水的布置,卫生间左右相邻。
(4)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方案走廊:拟建设走廊净宽为2.2m,考虑柱子的突出,取轴线尺寸为2720mm,以满足净宽的要求。
楼梯:为使人流尽早分散,避免底层走廊过于拥挤,将楼梯与门厅结合在一起布置,另在靠近西端头处再设置一楼梯,两部楼梯在建筑中均匀布置,满足安全疏散的要求。
过厅:为便于学生课间休息,在各层设置过厅。
采光:走道尽端设置窗,以满足交通联系部分的采光要求。
(5)建筑平面组合方案大实验室等用房人员流动较多,置于底层。
行政办公等用房,置于顶层。
卫生间置于通风条件良好端头。
普通教室在各层灵活布置。
四、建筑剖面方案1.房屋高度尺寸的确定该建筑为7层,底层层高取4.8m ,以满足各种实验室设备需求,其余各层取3.9m。
因梁高未定,室内净高未最终确定,常取3.3-3.6m,与结构方案协调后定。
2.室内外高差的确定外为了防止室外雨水流入室内,防止建筑舞因为不均匀沉降使地面降低,为了满足建筑使用的要求,取室内外高差为450mm。
室内高度取900mm。
3.采光方案学校建筑的采光等级为Ⅲ级,窗宽与开间之比为2/3<2.4/3.3<1,由《侧窗采光时房间进深L与窗高h的比值表》,查出相应窗高h=L/2.7至L/3.4,取h=2.1m,地面至窗台高度为0.9m,则窗上缘高度为3.0m。
五、建筑立面方案学校建筑应严谨而活泼,该建筑采用非对称设计,整个外墙用花岗岩饰面。
节能方案建筑节能方案:建筑节能方案首先优先考虑自然采光,满足教学楼采光要求。
3、疏散计算疏散时间:每分钟和每米宽度的流量:台阶、楼梯40人/秒/米宽平面路程60人/秒/米宽人的速度:0.40米/秒(台阶、楼梯)平面路程: 1米/秒楼梯有阻碍时的疏散时间:达到楼梯出口处600/(40X2)=7.5分钟楼梯有阻碍时的平均最大疏散时间为7.80分钟4、经济技术指标总用地面积30000 m2计容建筑面积:45905m2建筑基底面积:8110 m2容积率: 1.53建筑密度:27%绿化率:48%停车位:地下204辆建筑层数:地上7层,地下一层第三部分结构方案说明1、方案依据本工程结构设计主要依据下列国家及地方规范、规程进行:《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T15-22-9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 9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钢结构防火涂料应用技术规范》(CECS 24:90)《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87)(2001版)《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 92-93)2、荷载取值·风荷载无锡地区5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w0=0.5KN/m2,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地面粗糙度B类,风荷载体形系数和风载风振系数及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取值。
·使用活载设备用房按实计算楼梯 3.5KN/m2。
会议、办公 2.5 KN/m2卫生间 2.5 KN/m2走廊 2.5 KN/m2儲藏间、展览 5.0 KN/m2停车场、车道 3.0 KN/m2(计算柱和桩时)停车场、车道 4.0 KN/m2(计算框架梁时)(计算次梁及板)按局部轮压计算管理用房 3.0 KN/m2消防车20.0 KN/m2·恒荷载钢筋砼容重25kN/m3钢索及型钢78kN/m3水泥砂浆容重20kN/m3石灰砂浆、混合砂浆容重18kN/m3玻璃窗连框0.6kN/m2填充墙容重12kN/m3·温度作用:±30℃3 抗震设防根据《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本工程属乙类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