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第三册语文教案第一学期语文教学计划湘湖小学张桂芬一、全册教材学习目标: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50个字,会写350个字。
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
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
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断。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践,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
8、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
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9、对写话有兴趣,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了解日记格式,学习写日记。
二、教材内容及编排本册教材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
依次是:美丽的秋天,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热爱祖国,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热爱科学。
每个专题的涵盖都比较宽泛,避免了局限性。
教材内容比较贴近儿童生活,体现了时代特点,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
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一课“识字”、四至五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
各部分互相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八组课文之后,安排了六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
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
三、教材特点:1、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
2、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3、课文的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具有时代感,贴近儿童生活。
4、突破传统教材的呈现方式,增强了亲和力。
5、教材内容具有开发性和弹性。
6、课后练习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四、教学建议:1、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安排的450个要求认识的字,绝大多数是常用字。
要相信学生能够用已经形成的初步的识字能力来学习这些生字,鼓励他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识字。
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加强同学问的交流与合作,如,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当小老师,等等。
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注意加强生字的复习和巩固,防止回生。
要加强写字指导,不但要写对,更要写好。
最好每节课上都让学生写几个字,切实保证写字质量。
2、阅读教学。
要重视朗读的指导。
在学生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
这种感情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在教师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学生自悟、自得的。
在教学中,应尽量避免单调枯燥的技术性指导,而是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充分体会课文的情感因素。
可以来用多种方式,如,给画面配音,分角色朗读,等等。
朗读训练要体现层次性,每次朗读要有不同的要求,要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朗读能力。
在进行课文教学时,要重视学生个人的阅读感受,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除了讨论书中的思考题之外,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学习伙伴”的作用,多开展语文实践活动,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引导学生选择好的读物,给他们创造交流课外阅读成果的机会。
3、口语交际教学。
教师要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地进行口语交际。
在口语交际课之前,要提早布置准备工作。
除专门的口语交际课,还要重视日常教学中的口语交际活动,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进行口语交际,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另外,教师还要努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五、班级学生现状分析:经过一个学年的培养,孩子们基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全班也有许多孩子的字写得比较漂亮,发言比较积极。
新学期开学,我重新回顾了上学期期末学生的学习状况。
因为学生的状况是教师教学的起点。
目的是为了在新学期能找到合适的定位,尽量考虑到每个孩子的状况。
让每个孩子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六、主要教学措施:1、教师要以学习伙伴的角色参与教学过程,以伙伴的口吻提出学习内容和问题,增强亲和力。
2、鼓励学习自主学习,启发学生和学习伙伴一起学习。
3、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4、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互相学习,不断享受成功的喜悦,不断产生成就感。
5、体现语言与生活的紧密结合。
总之,教师要凭借教材的优势,创造性地进行教学,通过指导学习,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使他们成为乐于学习、主动学习、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成功的学习者。
七、教学进度:周次日期教学内容和时间备注19、39、7始业教育(2)识字1(2)秋天的图画(2)黄山奇石(2)29、109、14植物妈妈有办法(2)古诗两首(2)语文园地一(2)单元复习(2)39、169、21识字2(2)一株紫丁香(2)我选我(2)一分钟(2)49、249、28难忘的一天(2)语文园地二(2)单元复习(2)机动510、110、5国庆610、810、12识字三(2)欢庆(2)北京(2)我们成功了(2)710、1510、19看雪(2)园地三(2)单元复习(2)识字4(2)810、2210、26坐井观天(2)我要的是葫芦(2)小柳树和小枣树(3)910、2811、2风娃娃(3)酸的和甜的(2)园地四(2)单元复习(2)1011、511、9期中复习1111、1211、16识字5(2)称赞(2)蓝色的树叶(2)纸船和风筝(2)1211、1911、23从现在开始(2)园地五(2)单元复习(2)识字六(2)1311、2611、30窗前的气球(2)假如(2)日记两则(2)机动(2)1412、312、7古诗两首(2)园地六(2)单元复习(2)识字七(2)1512、1012、14“红领巾”真好(2)清澈的湖水(2)浅水里的小鱼(2)父亲和鸟(2)1612、1712、21园地七(2)单元复习(2)识字八(2)我是什么(2)1712、2412、28回声(2)太空生活趣事多(2)活化石(2)1812、311、4农业的变化真大(2)园地八(2)单元复习(2)191、71、11识字考查(4)语文活动(4)20`1、141、18复习,语文活动211、211、25期末检查第一单元本组教材内容分丰富,以秋天为线索,又不局限于秋天的景色。
学生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秋天的美好,体会美好的生活是勤劳的人们创造的,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学习本组教材,应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秋天景物和气候的特点,知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引导学生按偏旁给熟字分类,提醒学生在识字、阅读的过程中,注意积累词汇;引导学生自主策划秋游,自己画秋天、写秋天,并动手利用树叶等制作书签、贺卡。
注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预习的习惯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在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教师的范写和范读。
识字一一、学习目标1会认12个生字。
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一)读中识字1学生自由试读词语。
2分组互助读词语,再开火车读词语。
3出示生字,学生自主认读。
4开火车读生字。
(二)朗读感悟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画面。
2学生边读边想象,联系大自然实际,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
(三)在读中巩固识字1选词语,读词语。
出示图片,选出与图上景色相对应的本课词语,读一读。
2分小组读“我会读”中的词语,巩固认读生字。
(四)在应用中巩固识字1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语)。
2补充阅读带有本课生字的段落或短文(教师自编或改编)。
(五)在写中巩固识字三、资料袋关于秋天的词语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秋收立秋中秋节教后记:如果课前能让学生先去大自然中找一找秋天的特征,学生的体验和感触可能会更深一些,这样在课堂上既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又可以调取学生的生活经验。
1秋天的图画学习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出学习任务1、出示课件:秋天到了。
2、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3、多美的一幅秋天的图画呀!为它配上优美的解说词好不好?4、(在大屏幕出示全文,揭示课题)我们先认识一下“图”。
5、想要配好音,我们得到哪几点呢?(读懂课文,把课文读得有感情。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写字1、自由朗读课文。
2、同桌拿出字卡,互相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扩词说句。
3、小组长可以用游戏的方式检查本组同学识字情况。
4、师抽读字卡,全班学生抢读。
(师随机指出“笼”和“粱”分别在“灯笼”和“高粱”一词中读轻声。
)5、生字认得这么棒,相信大家的字一定写得更漂亮!(课件出示“波、浪、灯、作”)我们今天要写的这四个字全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并且都是左窄右宽。
请看老师写一遍。
(师一边写,一边提醒每个字需要注意的地方。
)6、摆好姿势,大家也来把每个字描一遍,写一遍吧!7、展示学生写的字,师生、生生互相评价。
三、精读课文,领会感悟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读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2、结合课文插图,在小组里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的图画是怎样的?3、各小组推选代表汇报,其他同学补充发言。
4、这么美的秋天的图画能读出来吗?今天老师教给大家读好书的“小窍门”:一边读,一边想,把文字在脑子里变成美丽的画面。
(1)师范读、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评价后再读。
(2)能不能加上动作读一读?快想想,加上什么动作呢?指名学生加动作读。
(指导学生通过动作体会“挂、露、翻、举”所描绘出的秋天景色的勃勃生机。
)5、大家读得真美!这美丽的秋天的图画是谁创造出来的?6、生:勤劳的人们对勤劳的人们你们想说些什么7、“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
”“谁使秋天这样美丽”这两句话读时要注意什么呢指导学生读出秋天来了,人们喜悦的心情以及问号的语气。
8、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背诵课文,积累语言1、我们已经把课文读得很有感情了,能不能给画面配音了?(生:能)老师却发现一个问题,我们要一边看画面,一边读课文,影响我们的感情发挥,怎么办呢?(生:把课文背下来)2、赶紧把课文背下来吧!建议大家:一边背,一边加动作,背得会更快。
五、感情朗读,完成配音六、拓展延伸1、除了课文中介绍的这几种景物,在秋天这个金色的季节,我们还能看到什么,收获什么呢?2、生回答后,出示:“语文园地一”中的“读读背背”《秋天到》,引导学生读一读,感受秋天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