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月征文精选10篇质量月征文精选10篇【篇一】质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小到生活中的饮食安全大到飞机轮船,都离不开质量的保障,那么质量是什么呢?对于企业来说,质量安全早已经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新闻上经常见到的各类因质量问题而引发的损失和危害,到处悬挂的宣传质量重要性的标语等等,都在时刻提醒着我们质量的重要性,为了质量我们可以变得斤斤计较,为了质量我们可以变得不讲道理,因为“今天的质量”就是“明天的市场”,只有把质量问题提高到至关重要的战略高度,企业才可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质量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没有质量何谈发展,尤其维修行业质量更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把好质量关,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技能、增强质量意识、培养强烈责任感,让员工对质量就是生命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从思想上认识到质量工作的重要性,真正明白维修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只有提高维修质量才能立足于市场,才能具备良好的市场竞争力。
质量月活动期间,汽车公司组织了多种形式的质量月宣传活动,在公司内部营造重视质量、关注质量的浓厚氛围,组织员工系统学习操作规程等规章制度,提高员工执行工艺规程的自觉性,减少疏忽大意,减少质量事故的发生,避免因为工作不认真而导致维修质量的下降,所谓“千忙百忙,忽视质量是瞎忙;千辛万苦,不抓质量会更苦”,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同时加大质量考核力度,建立质量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真正做到全员参与质量管理,从而进一步提高质量意识。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质量”,更离不开员工的“责任”,日常维修工作中难免存在小的质量问题,如果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并能够从质量问题中吸取经验教训,牢牢树立“质量兴企、质量强企”的观念,严格执行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把关,抓好细节,那么平时容易疏忽的对质量不负责任的现象是能够避免的。
尽管“质量”与“责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没有“责任”就没有“质量”,质量是企业获得信任的砝码,是永无止境的追求和尊严的起点,光靠某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真正把质量工作放在首位,降本增效,扭亏为盈的目标才能得到实现。
【篇二】看着上一件件质量事故,在为这些职责者扼腕痛惜的同时,我对“质量”这个老话题有了新的认识和感受。
我们的企业就像一台机器,是由成千上万个功能各不相同的零部件配合而成的。
而我们每个岗位上的员工就是一个个小小的零件。
只有我们发挥出各自的作用才能保证这台机器的正常运行,才能够生产出质量好的产品。
但是如何才能让大家尽可能的发挥自我的动力为企业奋力工作呢?我认为是靠着一份职责,一种对岗位身份的认同感。
也许工作时我们常常把“职责”挂在嘴边,但是一旦有了困难,有了问题,“职责”又常常被我们抛之脑后。
像一些工人师傅干活时犯了经验主义错误,没有把图纸看懂读透就盲目动刀,结果把活加工报废。
还有一些师傅只顾干自我的工序,既不管下道工序留量够不够,装卡方不方便也不愿交流工作技巧,导致加工过程费时费力……凡此种种都是职责心不足造成的。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质量”,更离不开员工的“职责”。
尽管“质量”与“职责”是两个不一样的概念,但它们是辨证统一的。
没有“职责”就没有“质量”,职责心越强,产品质量就越好。
那么,如何保证员工都尽职尽责地保证产品质量呢?我以为,要从大处着眼,小事入手,事无巨细,层层把关。
以风电增速机为例,所谓“大处着眼”,就是要按照公司打造一流的风电增速机生产线,成为国际知名的风电增速机供应商的目标而尽职尽责。
但是风电产业投资大、规模大、牵涉到设计、工艺、生产、设备、销售、售后等多个部门。
要实现总的目标务必要从小处入手,将目标分解细化,落实到每个员工具体的工作职责之中,激励大家从细微的工作做起,从自我做起。
比如加工一件齿轮看似简单,但也要经历车、磨、滚齿、磨齿、钻孔等数道工序。
所以说,质量无小事。
怎样抓好每一道工序质量,进而抓好产品整体质量呢?一是要强化全员质量职责意识。
一线的工人大部分质量管理意识不强,认为只需要做自我份内的事情,管理与自我无关。
这就造成了各个环节质量意识的脱钩。
因此,向基层灌输质量职责意识是十分必要的而且要分层次一级一级地传下去,把复杂的理论通俗化,做到浅显易懂,贴合工人的口味,让他们听得进,记得住,把握得了。
这样才能在工作中落实下序检查上序,各工序互相检查的工艺纪律。
二是要切实加强质量追究的职责。
比如磕碰划伤这样看似琐碎的问题仍然屡禁不止。
也许因为中间工序多,转运次数多导致了风险的产生,但是为什么不在发生质量问题之前多采取预防措施?如果每个环节的参与者层层负起职责,严格把关,抓好细节措施,并且像爱惜自我眼睛一样爱护产品,那么,平时容易疏忽的对质量不负职责的现象是能够避免的。
三是要把握好“职责”的度,正确处理好质量与进度、效益的关系。
一向以来,有的员工有这样的一种错误认识,认为要搞好产品质量就会影响生产进度和效益。
其实,搞好产品质量与进度、效益并不发生矛盾,他们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发展的矛盾结合体。
试想,产品质量搞好了,减少了返工,就节省了时光、加快了进度,也就节省的人力、物力的消耗,实际上就是提高了经济效益。
我们就应用辩证法看待质量与职责的关系,质量是出击的箭,职责是发射的弓。
只有弓的弹力无比,才能射出所向披靡的箭。
不光是我们精衡公司,整个集团公司的每一位员工都绷紧一根弦,张好一张弓,齐心协力射出“做强做优做大”中国二重这支展示雄风的利箭。
【篇三】近日,读到一个关于割草打工的男孩的哲理故事:一天,割草打工的男孩给一位陈太太说:您需不需要割草?”陈太太回答说:“不需要了,我已有了割草工”。
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拔掉花丛中的杂草。
”陈太太回答:“我的割草工也做了。
”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把草与走道的四周割齐。
”陈太太说:“我请的那人也已经做了,谢谢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了。
”男孩便挂了电话,此时男孩的室友问他说:“您不是就在陈太太那割草打工吗?为什么还要打这电话?”,男孩说:“我只是想知道我做的有多好!”。
读完这个小故事感触颇深:让客户得到最完美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使得自己产品无可替代这便是品牌效应,在建材市场萧条的今天,它将决定着企业的存亡,也是企业发展的新引擎、新动能,能够有效地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是每个企业共同努力的方向。
提升产品质量、服务质量需要提升全员质量意识,实现全员重视质量。
质量和服务是产品的无形品牌,在买方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今天,市场的竞争是质量和服务的竞争,没有质量和服务就没有市场,而产品的质量和服务离不开人的作用,只有不断地加强质量教育、质量培训使得全员贯彻质量第一意识,全员重视质量才能有效地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提升产品质量、服务质量需要提升全员技术水平和协同能力。
全员的技术水平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同样决定着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层次。
一件完美的产品从原材到生产再到销售及售后是由不同工序共同完成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到客户对产品的体验,只有提升全员的技术水平和各环节的协同作用才能有效地控制和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提升产品质量、服务质量需要建立闭环管理制度。
每个人的素质、修养及工作标准不尽相同,所以一个企业创造良好的质量和服务氛围离不开一个闭环管理制度,形成一个标准和大家努力的方向才能有效地使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整体过程可控。
作为建材行业,我们生产的产品立足于百年大计,从产品的原材采购到生产再到销售,只有大家严把质量关,严控底线和红线,相信随着我们对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xx品牌效应展现在市场上的不仅仅是一个口碑,更能促进xx成为质量第一的行业领军企业。
【篇四】质量在我们每个人手中,质量强国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对于质量与职责,效益,我有以下认识:一、质量与职责“质量”并不仅仅仅是质量管理部门的工作,就应是我们企业每一个员工都就应坚持的使命。
企业就像一台机器,是由成千上万个功能各不相同的零部件配合而成的。
而我们每个岗位上的员工就是一个个小小的零件。
只有我们发挥出各自的作用才能保证这台机器的正常运行,才能够生产出质量好的产品。
但是,如何才能让大家尽可能的发挥自我的动力为企业奋力工作呢?我认为是靠得是一份职责,一种对“好质量”的认同感。
也许工作时我们常常把“职责”挂在嘴边,但是一旦有了困难,有了问题,“职责”又常常被我们抛之脑后。
像在正常施工过程中,我们偶尔会犯经验主义错误,没有把图纸看懂就盲目施工,导致结果不尽人意。
还有一些师傅只顾于自我的工艺环节,不与别人交流,不管下道工序的施工空间够不够,导致施工过程费时费力……凡此种种都是职责心不足造成的。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质量”,更离不开员工的“职责”。
尽管“质量”与“职责”是两个不一样的概念,但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没有“职责”就没有“质量”,职责心越强,产品质量就越好。
二、质量无小事我以为,要实现总的质量目标务必要从小处入手,将目标分解细化,落实到每个员工具体的工作职责之中,激励大家从细微的工作做起,从自我做起。
比如混凝土浇筑看似简单,但也要经历测量、备仓、验收、浇筑、养护等数道程序。
所以说,质量无小事。
三、质量与效益对企业而言,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效益。
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在市场中竞争力。
为了成为行业中的领导者,就务必要提升我们整体的施工工艺水平,加强全员质量意识。
一是要强化全员质量职责意识。
一线的工人大部分质量管理意识不强,认为只需要做自我份内的事情,管理与自我无关。
这就造成了各个施工环节的脱钩,从而影响到产品质量。
因此,向底层的施工人员灌输质量职责意识是十分必要的,而且要分层次一级一级地传下去,把复杂的理论通俗化,做到浅显易懂,贴合工人的口味,让他们听得进,记得住,把握得了。
这样才能在工作中落实上下工序相互沟通,互相检查的施工纪律。
二是要切实加强质量追究的职责。
日常施工工作中难免存在较小的质量问题,但是,出现问题我们就就应及时解决,事后认真总结质量问题发生的原因,对相关职责进行追究。
当然,并不是一味的为了处罚而去追究职责,就应从质量问题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如果每个环节的参与者层层负起职责,严格把关,抓好细节,那么,平时容易疏忽的对质量不负职责的现象是能够避免的。
三是要把握好“职责”的度,正确处理好质量与进度、效益的关系。
一向以来,有的员工有这样的一种错误认识,认为要搞好产品质量就会影响生产进度和效益。
其实,搞好产品质量与进度、效益并不发生矛盾,他们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发展的结合体。
试想,产品质量搞好了,减少了返工,就节省了时光、加快了进度,也就节省的人力、物力的消耗,实际上就是提高了经济效益。
【篇五】金秋九月,一年一度的全国质量月活动如期而至。
借此良机,浅谈质量。
xx集团作为地区建材行业的重资产企业,必然以追求利润为目标,但想要生存、发展、壮大,获得长远的利润,在残酷的市场竞争机制下越走越好,就离不开消费者的信赖,不论是口碑、信用还是品牌影响力,究其根本,在于我们自身的产品质量过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