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画人物教案

画人物教案

画人物
陈华
引导阶段
导语:同学们好。

平时画画,大家就经常会画到人。

如果让你来画老师,你会抓住哪些方面来表现呢?
小结:看来,平时大家对画人物已有相当的研究。

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探讨怎样画人物的问题。

下面,我们来欣赏几件人物画作品,并讨论两个问题。

板书课题:10、画人物
发展阶段
1.我们来看这们同学的照片。

问:a、我们的身体主要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b、你认为画好人物的关键是什么?
小结:我们的身体主要由头、躯干、上肢和下肢四大部分构成,各部分之间由灵活的关节连接起来,如颈、腰、肩、肘、腕及胯)等。

当我们做出各种动作、姿势时,这些大小关节就会产生相应的弯曲变化。

(板画:一种动态简图)因而,观察、研究人物的比例与结构、神态与特征以及姿势与衣纹,都是我们表现好人物的关键所在。

接下来,我们先来了解和研究一下人物的比例关系。

关于人物的比例,民间有这样一个口诀……
揭示人物比例口诀以及图示。

(附图
设问:a、谁能解释一下这个民间口诀的意思呢?
b、通过实际比测,你有了什么新的发现?
*了解口诀“站七、坐五、盘三半”,理解人物比例的含义;通过对照片人物的实际比测,发现人物比例的相对性,学会正确比测人物比例关系的方法。

·通过实际比测,使学生明白写生人物重要的是学会运用自己的眼睛进行有比较的观察。

小结:人物“比例”,通常是以人的头部作为参照或标准。

如:一个身材匀称的成年人站立时,他的全身高度相当于七个头的高度。

但在实际作画的过程中,由于观察的角度、人的活动以及个体的差异,比例又会存在着不同。

因此,画人物时最重要的是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而不能拘泥或迷信于现成的比例关系。

我们来看一看大师的作品:
发展阶段
3、出示两幅大师表现的人物画作品。

(附图,线表现、和面表现
4、设问:a、这两幅画分别表现了怎样的人?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b、比较一下,这两幅人物画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打开课本第二十二、二十三面,欣赏、比较大师的人物画作品,交流自己对画面特点的不同感受,发现人物画的表现手法及特色;初步了解与认识人物造型的三种基本表现手法及要领。

·引导学生欣赏、比较大师的人物画作品,感受、认识不同的人物造型表现手法及特点,充分感受人物画的不同风格。

小结:大师们不仅抓住了人物的比例与结构、神态与特征以及姿势与衣纹,还对人物的局部细节和质感表现进行了深入地研究。

在表现手法上,他们有的纯粹以线来造型,有的则借助深浅不同的块面来表现,增强了物象的质感和立体感,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真实。

因而,除了我们经常使用的线条造型,还可以采用面造型或线面结合造型等表现手法来画人物。

如:附图
6、《画画的男孩》(线面结合)。

下面,老师就邀请一位同学作“模特儿”,示范一下怎样用线造型的表现手法来画人物。

哪位同学愿意为老师服务呢?
板书:表现手法:①线造型;②面造型;③线面结合造型。

4、(模拟一名模特儿)邀请一名学生作“模特儿”,示范线描写生人物的过程与方法,讲解作画步骤及要领。

*认真观摩教师写生人物的过程,学习线造型表现人物的手法,掌握线造型的基本技法及要领。

·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学习、掌握人物线造型表现手法。

过程:①构图定位:以“模特儿”的头长及头宽为标准,通过目测、比量找出相应的比例关系,并依此在画纸上用铅笔线轻轻地作好标线,大致确定画面的构图与人物的比例;
②勾画轮廓:观察、分析人物的基本动态,以较轻的线条简略、快速地勾画出人物的形体结构及动作姿势;
③具体表现:边细心观察边用线大胆地刻划形象,线条力求肯定流畅;根据自己的感受,把握用线的轻重、虚实和聚散等的变化;
④深入调整:把握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进行大胆取舍,并对重点细节作深入刻画,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

板书:过程:①构图定位;②勾画轮廓;③具体表现;
④深入调整。

欣赏学生作品
作业阶段
要求:以线描的表现形式快速写生一个站、坐或蹲的同学形象。

1、分别以站、坐、蹲三种姿势各摆一组造型,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写生对象;
2、指导学生目测、比量写生对象的比例关系,并依此
进行构图定位;
3、鼓励学生大胆运用线条进行表现,注意线条的变化及细节刻划,尽量画出自己的观察与感受。

评价阶段
1、小组内相互观摩,推选出优秀作品。

说说选出的作品好在哪儿?
2、你觉得还有哪位同学的作品也很出色?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3、教师点评个别作业,指出优点及有待努力的地方。

小结拓展
1、思考:进一步欣赏大师们的人物画作品,研究一下他们的表现方法;
2、尝试:用自己喜欢的工具为今天的人物写生作品上色,或用其它工具和方法写生身边熟悉的人物或照片。

(见附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