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校关系

家校关系

校长、教师要明确与家长取得联系是为了交换意见,交换意见是为了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与学校统步调,形成教育合力。

校长、教师与家长是否有良好的沟通,还取决于各自的沟通能力和有效的沟通渠道,在坚持家访、家长会、家校通讯等传统方式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发展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发展网络互动、“家长——教师协会”和“家长咨询委员会”等多种家校沟通形式。

学校领导、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及同学等都是直接参与转化学生工作的相关人员。

要形成一种“包围”的教育环境,学生家长的力量是最为重要的。

班主任一定要把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当作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来做。

因此,建立良好的家校联系制度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之一。

建立长效家访制度电话互访充分利用家长会与家长接待日让家长参与主题班会课家长参与记录学生成长手册与家长密切配合转化和提高后进生的成绩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

”普及家教知识,让家长成为教育的专家班级博客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由于中国教育的现状,更多的家长将全家的希望寄托于孩子身上,同时也转嫁到学校和教师的身上,认为学习是孩子和学校之间的事,家长只要管好孩子的衣食住行就万事OK,孩子学不好是学校失责的表现。

我们会发现家长与教师交流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孩子只听老师的,我们家长说了没用。

试想一下,一个孩子与教师能相处多长时间,学习也不是短跑,它是马拉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真正的主宰是家庭。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到:“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

”家庭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三:第一,家长片面追求经济收入,忽略子女的成长陪伴,造成孩子的身心焦虑问题。

他们或者表现为内耗,不善言语,不能与人正常沟通,内心压力无处宣泄;或者表现为外显,生活无秩序,不懂得与人正常交往的规矩,不能正常完成学业。

第二,家长过度重视知识教育,忽略孩子人格的完善,造成孩子的成长危机。

孩子生活能力欠缺,自信心受伤,不能全面地思考问题,鲁莽、冲动、易走极端。

第三,评价机制单一使得孩子在人性发展方面很受伤。

人们对于成年人是否成功的评价标准是经济收入的高低,而对于孩子的评价就是考分的高低、考试排名的前后,这种单一的评价机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今天人们普遍把家庭教育理解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生活中,家长也有不会、不懂的地方,也需要学习,可以向孩子请教。

因此,家长有必要向孩子学习。

一、家庭教育,决不仅仅是家长教育小孩,小孩子需要向大人学习,大人也需要向小孩学习。

二、家庭成员有多有少,不仅仅是父母和孩子,相反,多代同堂的家庭事实上更有利于孩子的社会化发展和健康成长。

三、所谓的教育,代替不了孩子的自我成长,孩子不能“被成长”,正确的教育是引导孩子自我成长。

四、家庭教育的目标,不能功利化,要么考学,要么当官,要么发财,要么有出息。

其实,这个目标有三个层次:一是成“人”,二是成为“自己”,三是做最好的自己。

家庭是让孩子成“人”的地方,学校是让孩子成“才”的地方,家校合力,才能把孩子培养成“人才”。

而“人”是各种“关系”的总和,所以家庭教育的真相,就是父母处好和孩子的亲子关系、相互之间的夫妻关系、和自己的自我关系。

先有关系后有教育,关系就是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长期的教师,是终生的教师!家庭是一个人出生以后的第一个生活环境,孩子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长,其身心成长关健在家庭,对孩子影响最深的人往往也在家庭。

因此,家庭教育在家务劳动,青春期的教育,个性意志的形成,生活习惯,道德行为的养成等方面都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先,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篇章,是个体社会化的最初摇篮。

人一出生接触的第一个环境是家庭,第一位老师是父母。

家庭成员尤其是家长的人格形象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直接地、持久地、潜移默化地影响。

这里说的家长人格形象,包括家长的知识素养、品德修养、行为方式、人生态度以及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等方面留给孩子的基本印象。

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具有奠基作用,对人的社会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树立为人师表的形象作为教育工作者,我首先要为人师表。

在家长心中树立老师的威信。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

我们要让家长佩服你,欣赏你,他们才愿意配合你,你说的话,他们才愿意做,这样我们的关系就和谐了,也会让你的工作事半功倍。

教师、学生、家长同读一本书社会发展是迅猛的,我们的思想要跟的上社会的节奏,所以我们要多学习多读书。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发现读书可以让家长和孩子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

读书也能让家长和老师有共同的教育理念,让我们在教育上达成一致,有共同的方法。

在我们班我时常给家长推荐好的书目,一段时间过后,我们会利用网络讨论交流感受,彼此了解。

长此以往,我们了解了彼此的想法,更有益于孩子的教育,真正的达到了家校配合着教育孩子。

社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家校的和谐发展。

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小分子,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也是整个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庭教育是我们学校教育的助推器,努力提高两者之间的关系,也能更快的推动社会的发展,所以家校联系是教育的必然,让家校合作更和谐,教师、学生、家长同读一本书社会发展是迅猛的,我们的思想要跟的上社会的节奏,所以我们要多学习多读书。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发现读书可以让家长和孩子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

读书也能让家长和老师有共同的教育理念,让我们在教育上达成一致,有共同的方法。

在我们班我时常给家长推荐好的书目,一段时间过后,我们会利用网络讨论交流感受,彼此了解。

长此以往,我们了解了彼此的想法,更有益于孩子的教育,真正的达到了家校配合着教育孩子。

社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家校的和谐发展。

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小分子,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也是整个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庭教育是我们学校教育的助推器,努力提高两者之间的关系,也能更快的推动社会的发展,所以家校联系是教育的必然,让家校合作更和谐,正体现“以人为本,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新理念。

达到“教师用心,家长关心,学生开心”的三赢局面,努力建立起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建构一个科学的育人环境。

朱永新老师说:“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热爱/在每个孩子的瞳孔里/有一颗母亲的心/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未来/在传承文明的长河里/一条破浪的船”。

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未来,是祖国的明天,只有加强家校联系,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形成最大的教育合力,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从而优化班级管理,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走向成功。

多一份关心的话语,多一些商量的语气,多一点理解的情感。

2.把握联系的时机。

作为班主任就应该解除家长对学校电话的不好印象。

我们如事先安排好时间,每个晚上打五、六个电话给家长,在一星期之内就可和班上的每位家长联络过一次。

我们要用友善的语气,表示我们只是想让学生家长知道我们是多么地高兴能教到他们的子女,并说出两、三件我们最想努力的事,可以向家长说:“希望我们可以一起合作,为孩子的学习提供一个最好的安排与协助。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父母在儿童面前是怎样的人,取决于儿童从父母的榜样中怎样认识人与人的关系和社会环境作为教师,我们没有选择学生的权利,也就意味着没有选择家长的权力,我们只有选择教育的权利。

结合本人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谈谈在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班主任在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我个人认为,做好这一项工作须针对不同类型的家长进行分类指导,对“症”下药,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对负责任的家长重在正确引导。

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长都望子成龙,因此一般能与班主任建立良好的关系,能积极、主动配合老师,这类家长占主流。

但他们往往由于过分希望子女将来能出人头地,只看重成绩,不注重品德,认为学生在学校就是读书,忽视思想教育,两眼盯着孩子的考试分数,把考取大学看作子女唯一出路,不注重孩子其他素质的全面提高。

针对此类家长,班主任平时要注意不能以分数来评价学生,并注重多与家长沟通,多交流观点和看法,改变他们对教育的片面认识,消除他们的疑虑,让他们能多给孩子一些肯定,多和子女沟通,同时,减轻孩子学习压力,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抗挫能力,适当让他们多娱乐,开阔视野,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如:家长或学校可组织学生到博物馆烈士陵园等具有人文教育的素材去参观学习,并经常让子女走向街道,走向乡村,以大地、社会为课堂,参加社会实践,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这样,就能使孩子们学习时心情舒畅,信心倍增,为素质教育奠定好的思想基础。

(二)、对单亲家庭的家长重在加强沟通。

随着社会变革加快,单亲家庭呈逐步增多的趋势。

家庭破裂和生活负担,常常使父母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教育。

家庭环境的影响往往使单亲家庭的孩子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形成郁郁寡欢,忧心忡忡的心理,自卑、消沉、逆反心理比较严重。

家长和老师的管教常使他们感到心烦。

长此心往,孩子与老师和家长之间就产生了对立情绪,有了冲突和磨擦。

而恰恰是这些孩子最需要关心、爱护和理解。

对此类情况,班主任需要主动上门家访,以真情感动家长,把握好时机,与家长、学生开展朋友式的谈话,疏通家长的思想,使他们对孩子的成长充满信心。

这样,既可以摸清家长、孩子的生活和思想状况,了解了孩子家庭环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又可以缩短老师与学生及其家长之间的心里距离,使他们体会到学校和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

针对单亲家庭教育的众多误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应多管齐下,我们设立家长学校,定期与家长沟通,举办家长赏识教育讲座,引导他们改变教育观念,在赏识中提高自己孩子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与家长一起进行商讨,有针对性地提出转化好学生的计划和方案。

(三)、对下岗受挫的家长重在进行鼓励。

由于下岗,许多家庭的生活平静被打破,给家庭生活带来压力。

家长对孩子随意发牢骚,把怨气撒在孩子身上的现象较为普遍。

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管不了孩子,把孩子交给班主任就完事了。

由于再就业困难,一些人整天泡在麻将馆,有的在家里斗地主,这样的环境使他们的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往往无精打采,情绪低落,成绩难以提高。

班主任通过组织全班同学写周记活动,让他们以《我的爸爸、妈妈》为题写一篇周记。

在召开家长会的时候,班主任将孩子们的心声如实地反馈给了家长们,在家长们的心里引起很大震撼。

使家长们在惊诧中明白一个道理,知道自己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影象,深知自己品德修养的好坏和家庭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从而决心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改造家庭教育的环境,自觉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帮助孩子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