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案
教学设计
课题§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分析、评价
一、教材分析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新人教版教材《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三节的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不等式的解集之后的知识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若某数同时满足几个不等式时,如何去确定这个数的取值范围,这就是不等式组的公共解集的确定,在实际生活中同样会遇到一个数所能满足的条件不止一个的问题,这就要用到不等式去确定其解.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的意义,掌握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常规方法;
2.通过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与确定方程组的解集进行比较,•抽象
出这二者中的异同,由此理解不等式组的公共解集.
过程与
方法
通过由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的概念
来类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不等
式组这些概念,•发展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逐步熟悉数形结合的
思想方法,感受类比与化归的思想.
情感态度
价值观
通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培养
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
极参与数学活动,提高学习兴趣,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与关键教学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教学难点
1.在数轴上找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
2.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
教学关键类比不等式及方程组得出相关概念,运用数形结合思想。
四、教学策略教法选择情境教学、类比探究、多媒体演示相结合.
学法引导
不等式的解集已经在前一节中学习并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若由
多个不等式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如何确定呢?不等式的解集可
类比方程的解进行求解,是否不等式组的解与方程组的解也类似
呢?因此学生就会进行类比,进而可得出其解集的公共部分.
课堂组织
形式
游戏活动、分小组教学.
教具媒体
应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
课时
课型
课时:一课时课型:新课讲授六、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不等式的基本步骤
问题与情景
活动1: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现有两根木条a 和b ,a 长10 cm ,b 长3 cm.如果再找一根木条,用这三根木条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框,那么对第三根木条的长度有什么要求? 引出课题: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二、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1.得出相关概念。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巩固概念: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 活动2: 2.动手操作
求下列不等式组的解集:
3. 总结求公共部分的规律
师生行为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本次活动教师重点关注: (1)学生能否熟练应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2)学生可能习惯于10-3<x <10十3这种形式的表达,因而此处板书设计时把它变为两个不等式。
如果设木条长x cm ,那么x 仅有小于两边之和还不够,仅有大于两边之差也不行,必须同时满足x<10+3和x>10-3. 类似于方程组,引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记法和课题. 师生一起将问题中的公共部分求出来.
类比方程组的解,引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和解不等式组的概念 注意: (1)每个不等式必须为一元一次不等式; (2)不等式必须是只含有同一个未知数; (3)不等式的数量至少是两个或者多个。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分组探索, 教师深入小组参与活动,观察指导学生,并倾听学生的讨论。
分为四组,分别让学生合作探究,总结出相关规律。
此次活动中关注: (1)学生的参与意识;(2)能否利用数轴找出不等式的解集;(3)能否抓住解不等式的规律: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到 在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的基础上,老师再次总结出规律。
设计意图
由于学生刚刚学习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问题,设计这个问题,一方面引起学生的参与欲,另一方面也是知识拓展的需要.让学生理解同一个x 可以有不同的不等式和x 应该同时符合两个不等式的要求,为引出课题做铺垫.
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处理
问题的能力.
公共部分的求取,是新知识,却是学生自己可以领会的.通过此处的讨论探索,对于多于两个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求取,期望学生能实现无师自通.
先自主探究解题步骤,后具体解题,可以居高临下地看待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并且达到进一步熟悉解题步骤,熟练地利用数轴正确地查找公共部分。
培养学生们的总结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了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培养同学们概括.总结能力和参与意识,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73)1(x x 1
(2)4x x >-⎧⎨>⎩3
(3)7x x <⎧⎨<⎩
1(4)4x x <-⎧⎨<⎩3(5)7x x >⎧⎨
<⎩1(6)4x x >-⎧⎨<⎩3(7)7x x <⎧⎨>⎩
1(8)4x x <-⎧⎨
>⎩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2238,(2)-57 1.x x x x +>+<-⎧⎨⎩583,
(4)92.
x y +>⎧⎨
>-⎩83,(5)3 2.
x x >-⎧⎨
>⎩13,(6)842,7 1.x x x +>⎧⎪
-<≥⎨⎪+⎩
221,(1)2 3.x x x +-<-≥⎧⎨
⎩√
×
√
×
×
3235,
(3)1-7.x x
<+>⎧⎪
⎨⎪⎩×
观察与思考
活动3:
四、例题讲解
练习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概念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对于例题,解不等式并非新内容.
注重解题步骤的归纳
教师板演例题,书写完整的解题步骤,
强调格式。
由学生板演练习题,最后师生共同规范
订正。
并总结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基
本步骤。
(1)求出不等式组中每个不等
式的解集(2)找出公共部分(3)写出
不等式组的解集。
没有公共部分称为无
解。
学生归纳:
教师总结: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数
学知识拓展的需要,也是现实生活的需
要;学习不等式组时,我们可以类比方
程组、方程组的解来理解不等式组、不
及时巩固练习,加深对知
识的理解与记忆.
通过课后作业,教师及时
了解学生对本节知识的
掌握情况,对教学进度和
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
六、作业及课后巩固:
1、必做题:课本第147页习
题9.3第2题的(1)-(4) 2、选做题:
解不等式3≤2x-1≤5,你觉得该怎样思考这个问题,你有解决的办法吗?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求不等式组的解集时,利用数轴很直观,也很快捷,这是一种数与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不仅现在有用,今后我们还会有更深的体验.
教师分层次布置作业。
学生课后独立完成。
七、板书设计:
课题: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
1.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 不等式组的解集:
3. 解不等式组:
4.例题:
5练习:
……
课后反思:
优质课赛课教案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
汤阴县五陵镇第一初级中学李华
2012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