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与方程
教学内容
(1)概念原理:数量关系、方程;
(2)思想方法:数形结合;
(3)能力素养:数学化、符号化、.
内容解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运算法则、计算公式和各种数量关系,也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
本课是《整理与复习》这一单元数与代数部分的第三课,对小学阶段所学过的有关“式与方程”的知识进行一个系统的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整理和复习小学阶段有关“式与方程”的知识,使学生形成“式与方程”的认知结构,提高系统整理复习的能力.会熟练地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自主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及方法,进一步建立符号意识,体会代数思想.在探索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理解基本数量关系,正确列方程解决问题,提高代数和方程意识.
目标解析
(1)自主整理式与方程的知识体系,会用字母表示数,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正确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熟练地解一些简易方程,能自觉进行检验.初步沟通算式、代数式、具体数量之间的关系.
(2)体会从初步探究、演绎、归纳、验证,到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
(3)经历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明确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会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并能灵活地选择合理的算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自主探究
【问题1】(1)我们学过哪些与“式与方程”有关的内容?
(2)某班有男生a人,女生b人,若每人发一本售价为2元的练习本,需要多少钱?这题涉及了哪些与“式与方程”有关的内容?
(3)我们还能用字母表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与学生的谈话,帮助学生回忆有关“式与方程”的相关知识.将字母与数字、字母与字母相乘的简写方式在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进行提醒和纠正,有利于学生记忆更加深刻.
预设师生活动:(1)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3)教师引出课题并板书:式与方程.
【问题2】(1)我们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这些式子呢?
(2)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字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书写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3)什么是方程?方程和等式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4)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解方程?
(5)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掌握解方程的依据并回忆等式的性质,引导学生把有关方程的知识进行整理,如方程的概念,方程与等式的关系,什么叫解方程,解方程的依据(即等式的基本性
质)等.及时沟通方程与等式的联系和区别,并用简洁的方式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预设师生活动:(1)组织学生们分组讨论,交流汇报.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小结:(1)用字母能简明地表示数量、数量关系、计算公式、运算定律等,为研究和解决问题带来很多方便.
(2)①当数字和字母、字母和字母相乘时,乘号可以记作“•”,或者省略不写,但数字要写在字母的前面.
②当“1”与任何字母相乘时,“1”省略不写.
③字母中间的其他运算符号不能省略.如:加号、减号和除号都不可以省略,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也不能简写.
(3)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4)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5)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结果相等.
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出示问题:
【问题3】(1)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是什么?小云踢毽的数量怎么求呢?
(2)你能用其他的方法解答吗?
(3)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有哪些步骤?
设计意图:通过以与生活相关的题为例,让学生独立完成,自主参与列方程解题的过程,结合自身实践总结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既锻炼了学生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预设师生活动:(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2)全班同学汇报交流,教师总结.
小结:(1)(2)
(3)①审题.
②找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
③解方程.
④检验,写答案.
课后检测
1、连线.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的掌握情况.
2、甲、乙两个工程队合修240km长的高速公路.32天修完,甲队每天修4.5km,乙队每天修多少千米?
3、小明家现在能收看56套节目,比开通有线电视前的5倍少4套.开通有线电视前只能收看多少套节目?
设计意图:综合检测学生对“利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掌握情况,并且能够灵活加以运用.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复习用字母表示数,方程的概念及解方程等内容.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从学生学习情况来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绝大部分学生能较熟练地完成练习,教学时,注意结合相应的练习巩固用字母表示数和解方程等知识,为初中阶段代数式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于学生已对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解方程这三个方面的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故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是仍有少数学生用方程解决问题时感觉无处下手,这就需要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为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