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一负数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了解正数、负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量。

这些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以后学习有理数的运算和意义打下基础。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

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天气预报”“存折明细中存入和支出的对比”,进一步了解负数的意义,体会用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同时,教材在活动情境中完善在直线上表示数的基本模型,让学生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

第1课时负数的认识教材第2~4页相关内容。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负数的应用价值。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它们的读法和写法。

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多媒体课件,温度计。

1.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生:喜欢。

师: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游戏。

师说出游戏规则:我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意思相反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2.春天到了,又是外出游玩的季节。

外出时除了要准备日常用品外,还要了解各地的天气情况。

师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天气预报截图。

师:图中的-27℃表示什么意思呢?它与我们以前所学的数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种新数——负数。

一、正、负数的认识。

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出示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温度计上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氏度?5小格呢?10小格呢?(1)现在你能看出长沙最低气温是多少摄氏度吗?(是0℃。

)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个0,表示0摄氏度。

)(2)上海的气温:上海的最高气温是多少摄氏度?(在温度计上指一指,认一认)认的时候你是怎样想的呢?(在零刻度线以上四格)指出:上海的最高气温比0℃高,是零上4摄氏度。

(3)了解首都北京的气温:北京的最高气温是多少摄氏度?与长沙的0℃相比,是高还是低?(比长沙的0℃低)你能用一个手势来表示它和0℃的关系吗?(北京的最高气温比0摄氏度低,是零下4摄氏度)你能在温度计上指出来吗?(4)比较: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三个地方的最低气温。

仔细观察上海和北京的最高气温,它们一样吗?(不一样,一个在0℃以上,一个在0℃以下) 2.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得出:以零摄氏度为界线,零上温度用正几或直接用几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几来表示。

二、正、负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1.认识相反意义的量。

课件出示例2,请同学们观察表格中的数,说说你有什么发现?生:表中有两种数,一种数前面没带符号,一种数前面带有“-”号。

师:你能说说表中的数各表示什么意思吗?生:“2000.00”表示存入2000元,“-500.00”表示支出500元,“500.00”与“-500.00”正好相反,一个是存入,一个是支出。

师强调指出:“-500.00”和“500.00”是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正、负数的意义。

(1)师:像“3℃”和“-3℃”、“-500 m”和“500 m”等这样的两个量都是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为了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这里出现了一种新的数,如-3,-500,-2000,-4.7,-38……这样的数叫做负数。

师:那么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叫什么数呢?学生们分组讨论交流,指名学生回答:像3,500,4.7,38……这样的数都叫正数。

(2)正、负数的读法。

师:你知道负数怎样读吗?学生讨论,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页相关内容,指出读负数时,应先读“负”,再读数。

读正数时,可以加上正号,也可以不加,如+3,读作正三。

(3)关于0。

师:那么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后交流,让学生明白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1.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1题。

同学们可以结合情境图说一说,再小组内交流,指名学生汇报,集体订正。

2.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本节课通过游戏、温度的表示等引出生活中的负数。

教学中,力求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加深对正负数的理解;同时结合呈现大量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让学生明确正、负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正、负数,并能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

第2课时在直线上表示数教材第5~7页相关内容。

1.经历在直线上表示行走距离和方向的过程,体会直线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逐步建构数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在活动中探究直线上表示正、负数的方法,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解决实际问题,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重点:体会直线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

难点:会用正、负数在直线上表示距离和方向。

多媒体课件,直尺,铅笔等。

1.复习:指出下面哪些数是正数,哪些数是负数?-32,57,-0.08,0,2.4,-30%,+23,-7 8。

2.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的主题图。

师:如何在一条直线上表示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呢?1.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

引导学生读例3题目,理解每个同学的运动情况。

师: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四个同学运动后的情况吗?生1:首先要确定好起点。

大家都是以大树为起点,然后再确定方向。

有两位同学向东走,有两位同学向西走。

生2:还要确定他们走的距离。

师:怎样用数来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呢?让学生结合学过的正、负数表示生活中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经验,用直线上的点将正、负数表示出来。

师:大家能说一说直线上的点所代表的数吗?生1:以大树为起点,对应点是0。

生2:1 m表示以大树为起点向东走1 m。

-1 m表示以大树为起点向西走1 m。

生3:2 m表示以大树为起点向东走2 m。

-2 m表示以大树为起点向西走2 m。

……师: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

课件出示直线图。

师: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负数时应注意哪几点?生:正方向、原点、单位长度。

师:大家再考虑一下,如何在直线上表示小数和分数呢?在直线上找出1.5和-1.5对应的点。

生:先找到1.5的点,再用相同的方法在反方向上找到-1.5。

2.归纳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负数的方法。

用0表示起点,0右边的数是正数,0左边的数是负数。

用有正数和负数的直线可以表示距离和相反的方向。

1.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指名展示结果,集体评价。

2.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4题。

学生独立填写,集体交流。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本节课通过复习再结合教材情境图引入新课。

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组织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教师及时给予引导。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获取新知。

二百分数(二)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能用分数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会解决一般性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主要涉及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等百分数的特殊应用。

通过这些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提高灵活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第1课时折扣教材第8页相关内容。

1.明确折扣的含义,体会折扣与分数、百分数的关系,能正确地将折扣转化成分数和百分数。

2.正确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3.学会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会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折扣和百分数的内在联系。

多媒体课件。

师:同学们跟妈妈一起去商场购物时遇到过打折的活动吗?节假日期间,商家为了吸引顾客,经常采取打折等促销活动,那么购买打折商品时是比原来便宜了还是贵了?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师指出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就叫做打折扣销售,通常叫“打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折扣。

一、折扣的意义。

1.“打折”是商家促销的一种常用手段,那么你知道打折是什么意思吗?比如说打“七折”,你怎么理解?2.下面是老师搜集到某商场打七折的售价标签。

(课件出示)(1)大衣,原价:1000元,现价:700元。

(2)围巾,原价:100元,现价:70元。

(3)铅笔盒,原价:10元,现价:?(4)橡皮,原价:1元,现价:?3.动脑筋想一想:原价是10元的铅笔盒,打七折,猜一猜现价是多少?原价是1元的橡皮,打七折后现价又是多少?4.仔细观察,商品在打七折时,原价与现价是什么样的关系?带着这样的问题,可以利用计算器,四人小组一起试着找到答案。

5.讨论,找规律。

(1)学生动手操作、计算,并在计算或讨论中发现规律。

(2)学生汇报寻找的方法:利用计算器,原价乘70%恰好是标签的售价或现价除以原价大约是70%。

6.汇报交流。

师:通过小组讨论,谁能说说打七折是什么意思?打八折又是什么意思?生:“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师生共同小结。

通俗来讲,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俗称“打折”。

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如八五折就是原价的85%,九折就是原价的90%。

通常把折扣写成百分数,而不写成十分之几这样的分数形式,因为写成分数时,有时分子会出现小数(例如八五折就会写成8.510),不便于计算和理解。

二、利用折扣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例1。

问题1:爸爸给小雨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180元,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

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1)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打八五折怎么理解?是以什么为单位“1”?(2)找出数量关系式。

先让学生找出单位“1”,然后再找出数量关系式:原价×85%=现价(3)学生独立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式解答。

(4)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180×85%=153(元)答:买这辆车用了153元。

问题2: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只花了九折的钱怎么理解?以什么为单位“1”?(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第一种算法:原价160元,减去现价,就是比原价便宜多少钱。

160-160×90%=160-144=16(元)第二种算法:原价160元,现价比原价便宜了(1-90%)。

160×(1-90%)=160×10%=16(元)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第二种算法,知道现价比原价便宜了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