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地理3-海岸及海域

中国地理3-海岸及海域

中国沿岸潮汐系统主要是由太平洋传入的潮波引起的振动和日月引潮 力形成的独立潮合成的,以前者为主,潮汐类型复杂。 渤海沿岸以不正规半日潮和正规半日潮为主,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 为不正规半日潮;龙口至蓬莱一带属正规半日潮,秦皇岛以东和神仙沟附 近属正规全日潮,黄河口两侧为不正规全日潮。 黄海沿岸基本上属于正规半日潮,威海至成山头和靖海角、连云港外为 不正规半日潮。 东海大陆沿岸除宁波至舟山之间海域为不正规半日潮外,其余为正规半 日潮。台湾西岸从基隆至布袋为正规半日潮。其余为不正规半日潮。 南海沿岸以不正规半日潮和不正规全日潮为主,其中汕头至海门、珠江 口至雷州半岛东部、海南东北部、南海诸岛为不正规全日潮。雷州半岛南 段和广西沿海为正规全日潮。
第三章 海岸及海域
第一节 海域环境 第二节 海洋资源及其评价 第三节 海岸
第四节 海岛
内容结构
第一节 海域环境 第二节
海洋资源及其评价 四大海域、海底地貌、海洋水文
海洋生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 海底矿产资源、海洋能量资源、 海洋空间资源
第三节 海岸 第四节 海岛
基本格局、滩涂资源、开发中的问题
基本类型、海岛资源评价
面积77×104 km2 ,是由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岛以及朝鲜半岛 与日本九州岛、琉球群岛等围绕的边缘海。平均水深349 m,最深 点为2 719 m。
面积约350×104 km2 ,平均深度1 212 m,大陆架以下为阶梯 状大陆坡,大陆坡向下为水深大于3 500 m的中央盆地,最深处可 达5 377 m。
渤 海 黄 海
有大陆架、大陆坡和海槽三部分,西浅东深,岛屿众多,占全国的 一半太平洋影响较深,水温较高,盐度较大
东 海
福建 东山 岛南 端
海域(350万平方公里)、水深(1200米),水温高(夏28°C、 冬20 °C )、盐度大34‰)珊瑚岛多。 鹅銮鼻
台湾以东太平洋海区:具有大特性,狭 窄的大陆架陡峭的大陆坡,深邃的大洋 盆,终年受黑潮暖流的影响,海水有高 温高盐的特点。
(一)大陆架
中国近海海域的大陆架是世界上最宽广的大陆架区之一,渤海、黄 海全部位于大陆架上。东海约有2/3在大陆架上,其外缘转折点水深约 在100~170 m,大陆架宽度为240~650 km,是亚洲东部最宽广的大陆 架。南海的大陆架面积也占1/2以上,两广沿岸大陆架宽约180~260 km, 转折点水深150~200 m。台湾岛以东大陆架狭窄;最宽处仅十几千米。 中国沿海大陆架发育的有利条件主要是:丰富的物质来源;水下隆脊所 围限的盆地地形。
处于菲律宾海盆西北部。火山、地震活动频繁。
台湾岛以东海域
胶辽二半岛环抱的内海,海小(9.7万平方公里)、水浅(18 米)、水温低(夏24°C、冬3---1 °C )、海水的盐度小 (30‰)
老铁角
蓬莱角
济州岛 长江 口北 岸启 东角
半封闭的大陆架浅海(38米),含沙量大,水色黄,南北有差异, 北部比南部浅,有冰冻。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丰富, 共有20 278种,以鱼类、头足 类、虾蟹类为主,其中以鱼类 数量最大。
(三)主要渔场
我国海域共有70多个渔场,东海渔场有我国“鱼仓”之称。舟山渔场、黄渤海渔场、 南海沿岸渔场和北部湾渔场被称作我国四大渔场。
渤海:辽东湾、滦河口、渤海湾、莱州湾 黄海:海洋岛、海东、烟威、石岛、青岛、海 州湾、吕泗、大沙、沙外 东海:长江口、口外、舟山、鱼山、温台、闽 东、闽中、闽南、台北、台东 南海:汕尾、甲子、汕头、东沙、中沙、西沙 、南沙、珠江口、电白
南海海域的 海流较为复杂。 过去认为,从表 层至200 m深处 的上层水体都在 季风的制约下流 动,夏季东北漂 流,冬季西南漂 流。后来发现, 在广东外海冬季 期间,海流由东 北流向西南并非 总体都是如此, 在较深的水深处, 有一狭窄的逆风 向海流,且流速 较大。
图3-7 南海海域冬、夏季风漂流图
(四)潮汐
平均为67×10-3 mL/L, 地球上99%以上的溴 都储存在海水里,故 溴有“海洋元素”之 称。 的浓度只有0.06× 10-6,属于微量元 素。 以上。海水中所含 钾的储量远远超过 钾盐矿物储量。
铀海水中的总
量非常可观,达 45×108 t,相当于 陆地储量的4500倍。
镁在海水中
含量很高,仅次于 氯和钠,居第3位。
三、海洋水文
(一)海水温度
中国近海海 域表层海水 温度分布受 纬度、海岸 与海区形态、 海流与潮汐、 气象变化等 因素影响, 变化比较复 杂。
图3-3 中国近海表层水温度
海域水温的年均值,渤海约12℃,黄海约16℃,东海22℃上下,南海26℃左右。
(二)海水盐度
海水盐 度的分布和 变化主要取 决于入海河 川径流量的 大小、海流 的性质和强 弱,其次还 受蒸发量和 降水量的影 响。中国近 海各海区盐 度年平均值 由北向南逐 渐升高,渤 海 约 30‰ , 黄 海 3l‰ , 东 海 33‰ ~ 34‰ , 南 海 34‰以上。
中国海域潮差分布差异很大,总的趋势是东海最大,渤、黄海次之,南海最 小。杭州湾最大,澉浦、尖山等地在5 m以上。
规则半日潮
不规则 半日潮
规则全日潮 不规则全 日潮
(五)海域环境评价
• 优 势 (1)区位优越。 (2)近海水体活跃,海况总体较好,利于海洋开发利用。 (3)海水营养盐丰富,水质肥沃。 (4)海洋环境类型多,为海洋全方位开发创造了条件。 (5)浅海、滩涂广阔,海水养殖和海洋空间条件得天独厚。 • 不利因素 (1)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威胁海上作业活动。 (2)海平面上升的威胁。 (3)海岸侵蚀和海水倒灌。 (4)赤潮。
地下卤水资源是渗漏到地下的浓缩海水,其浓度一般比海水高 2~6倍,从中不仅可提取氯化钠、氯化钾、芒硝等,而且含有溴、 碘、铀、锶、铜等多种元素。据调查,莱州湾沿海、河北、天津、 辽宁沿海地区均有地下卤水发现。
(二)海水中其他化学元素的提取
海水中溶存着80多种元素,其中不少元素可以提取利用,具有重要 的开发价值。据计算,每立方千米海水中含有3 750×104 t固体物质,其 中除氯化钠约3 000×104 t外,镁约450×104 t,钾、溴、碘、钍、钼、 铀等元素也不少。 钾在海水中的 碘在海水中 总量为500 ×1012 t 溴的浓度较高,
(二)种类繁多:
(二)虾蟹资源 (一)鱼类资源
我国近海海域鱼类有1694种, 其中150多种属重要经济鱼类。大 黄鱼、小黄鱼、带鱼、墨鱼素称 “中国的家鱼”,也称我国四大 经济鱼种。仅分布于我国海域的 特有鱼类主要有广东鳐、中华鲟 、白鲟、中华小公鱼、尖头银鱼 、 短头鳗鱼、黄唇鱼、中华马鲛 等。 我国近海海域的虾 类有300多种、磷虾类42 种、蟹类600多种,产量 最多的是对虾、毛虾、 鹰爪虾、白虾、龙虾及 三疣梭子蟹、青蟹等。
渤海
面积:80000平 面积:80000平方公里,深入中国内陆,三面为陆地包围,是我国 方公里 的内海。
渤 海 组成:可分为五个部分:北部的辽东湾、西部的渤海湾、南部的 莱州湾、中部的中央盆地和东部的渤海海峡。
深度:渤海平均水深18米,深度小于30米的范围占总面积的95%。 坡度平缓,是一个近封闭的浅海。
第一节 海域环境
一、海域范围
中国近海海域包括渤海、黄 海、东海、南海及台湾岛以东海 域,介于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 自北向南略呈弧形展布。 总面积约473×104 km2。
4个海域划分的根据:海域的地理 位置、地理轮廓、海洋物理性质、生物 体系、海底地貌等因素所表现的差异。
图3-1 中国海域
界线
提取
重水核聚变反应可 水的核聚变反应,
可释放出相当于 释放出相当能量,海水中 256t石油燃烧所产 约有200×108 t重水。
生的能量。
一吨海水中所含重




(三)海水资源利用
海水资源,专指海水中的淡水资源及海水的直接利用。由于世界 淡水资源日趋短缺而海水却极为丰富,通过海水淡化工程把海水中的 淡水开发出来,是未来海洋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课题。 海水淡化现有20多种技术方法。目前技术纯熟、经济效益较好的 是蒸馏法、电渗析法和反渗透法。 海水直接利用,包括沿海工业冷却用水(特别是在电力、冶金、 化工等行业)、生活用水(如冲洗、除尘、消防等)和耐盐植物灌溉。 这是海水资源开发的另一领域。
(四)海洋生物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1)渔业捕 捞过度,海水养 殖管理不善。 (3)围垦、 水利、海洋工程 的不良影响。 (2)河口、港湾 和海水养殖密集区近 岸水域,存在不同程 度的污染问题。 (4)珍稀海洋生物 濒危。
图3-8 中国沿海养殖场
二、海水化学资源
(一) 海盐
海盐是我国盐业资源的重点,5 000多年前(仰韶时期)就已从海水 中生产食盐。我国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 北方沿海滩涂,由于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高温、少雨、强日照、 多风同期集中在4—5月,成为我国盐田的集中分布区和海盐生产基地。 北方海盐生产分为辽宁、长芦(河北及天津市渤海沿岸,北起山海关 南至黄烨县盐场的总称 )、山东和江苏四盐区。
黄海
面积: 380000 平方公里
黄 海
东海
面积:770000 平方公里 东 海
南海
面积:350000平方 公里
台湾岛以东海 区处于菲律宾海盆 西北部
渤 海 黄 海 东 海 南 海
面积8×104 km2 ,是我国的内海。平均水深18 m,小于30 m的 范围占总面积的95%。 面积38×104 km2 ,平均水深44 m。黄海分为北、南两部分, 北黄海平均深38 m,南黄海平均深46 m。最深处在济州岛北,为 140 m。是一个半封闭的浅海。
南 中 海 南马 半来 岛半 岛 大巽他半岛
菲 律 宾 群 岛
洋东 海太 区平
二、海底地貌
渤海、黄海、东海海盆,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南海海盆 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接地带。这些板块的运 动建造了中国海域的地质格局。在此基础上,环海陆地上的河流把丰 富的物质输送入海,沉积到海底,进一步改造了海底的形态。 中国近海海域的海底地势大体由西北向东南渐趋加深。若将海南岛 南侧经台湾岛至五岛列岛连成一线,则此线的西北部分构成平缓的大 陆架区,而此线东南,则为大陆坡、海槽、深海盆以及岛缘大陆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