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校联考文学类试卷讲评
《离骚》 屈原
1、为人民生活多灾多难而擦泪哀叹的诗句是: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 至死不改: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3、表现君王荒唐不察百姓心声(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 涂,轻信谣言):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4、以违背标准而歪曲苟合于人作为法度(表明当时社会 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第9题参考答案:
示例一:主人公是吴老爷。 (1)从篇幅看,写吴老爷的文字相对较多。 (2)从情节看,主要情节都是关于吴老爷的。 (3)从形象看,吴老爷的性格最鲜明。 (4)从主旨看,有关吴老爷的内容既能表现八路 军爱人民,又能表现人民拥护八路军,作用最大。
示例二:主人公是何大队长。 (1)从情节上看,何大队长送表是主要内容,前 文内容都是铺垫。 (2)从形象上看,何大队长是八路军的代表,是 小说歌颂的对象。 (3)从主旨上看,何大队长最能表现八路军的爱 民作风。
百校联考实用类文本阅读和小说阅读 试卷讲评
课前检测:
1.背诵必考名篇《赤壁赋》,补写下列语句。 (1)《赤壁赋)中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 容盛状的两句是“—————,————”。 (2)苏轼在《赤壁赋》中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 和远方天际相接的两句是“—————,————”。 (3)苏轼在《赤壁赋》中选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 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两句是“—————,——— —”。 (4)《赤壁赋》中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 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两句是“———— —,————”。
9、描写加高帽子和加长佩带形象的诗句是: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10、粉身碎骨也志向不改(用反问句表明即使受挫也不会改变志 向):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11、表达自己不畏艰难,一往无前,对理想和真理执着追求的名 句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2、表达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写自 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 贬黜): “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13、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自己追求的目标九死不 悔: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0、屈原委婉表达自己后悔选择做官,想要归隐: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21、表达趁着迷途未远,赶紧回到正路: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22、通过自己退隐后骑马到达长满兰草的水边和长满椒 树的山岗表明自己从朝廷隐退为了修养自己: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23、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 高洁就可以: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24、屈原通过加高自己的帽子和佩带表明要使自己品格 更加高洁: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两件以上的事。通常是先叙一件,再叙一件,常称为“花开两
朵,各表一枝”,因此又叫作分叙
第6题参考答案: (1)继续推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采取有针对性 的措施,在“准”和“实”上下功夫。 (2)建立一个多渠道、低成本、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 投融资机制,引导国内外的民间资本参与到农业、农村的 发展中来。(3)、实施“品牌兴农”战略,加强对冒牌、 贴牌的行为监管。 (4)推行订单农业,根据市场需求来安排农产品生产, 稳定农产品价格。 (5)完善农业保险,增强农业抵制自然灾害的能力。 (6)利用互联网助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①意为陶渊明喜欢写文章,喜欢和 朋友对饮,如有人相招饮酒,就必有唱和之文; ②借用典故表达了诗人虽感叹客居之愁苦,但 欲寄情山水的乐观旷达之情!(诗句内容.表现手 法.蕴含情感各2分)
5、表现宁死也不愿作出世俗之态的诗句是: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6、推崇古代圣贤清白致死(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 勉励自己):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7、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8、用比兴的手法借助鲜花香草写自己要修养自己 的品行: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反思总结: 1、认真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2、细读文本,在各则材料中找出需要的信息。 3、组织语言准确、简练。 4、分条整理,条理清晰,书写工整。
第8题参考答案: (1)情节安排上,交代了何冲来道歉送表的缘由,使 情节更完整。 (2)人物塑造上,插叙部分塑造了孔武以及缺少原则 的大胡子形象,进而衬托了何大队长的知书达理、讲究 原则的人物形象。 (3)主旨表达上,与后文何大队长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讲究原则形成对比,突出了人民军队爱人民、军民一心 共同抗日的主旨。
也叫追叙,在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 对上文的内容做补充交代,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 事做一些补充交代,补充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使事件的整个 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 过程更加清晰完整。 果。若无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 条理清楚,便于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14、用比喻的手法,写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15、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16、表现诗人忍受委屈压抑意志,忍受责骂和侮辱: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17、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 状: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18、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19、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2.下面是某学生在班级师生相聚30周年的一个发言片段, 其中有五处语言运用不当或者不够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 修改。 30年后的今天,在这里,我们邀请敬爱的老师们再 次走进我们曾经学习过的教室,共同珍惜那段难忘的学习 时光。回想起老师们对我们的谆谆教导,我们耿耿于怀。 今天我们相聚一起,要表达对老师养育之恩的感激。如今 老师们都已年过半百,我们要经常垂询老师。对老师们的 事情要鼎力相助,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报答恩师。 答:
反思总结:
1、熟记基本知识,并且能灵活运用。 2、善于总结规律,分析问题需要从哪些角度 入手要明示。 3、从故事情节中准确把握小说主题。 4、能从小说情节中悟出时代价值。
作业布置: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 诗,完成14-15题 冯翊(yi,辅助;帮助)西楼 郎士元(一说张继) 城上西楼倚暮天,楼中归望正凄然。 近郭乱山横 古渡,野庄乔木带新烟。 北风吹雁声能苦,远客辞家月再圆。 陶令好文常 对酒,相招那惜醉为眠。
2.叙述方式
类别 顺叙 倒叙 释义 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 特点
考点突破
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不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 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局先行提出,然后按顺序叙述下去。
插叙 叙述主要事件过程中,根据表达需要,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另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补充、说明,使情 外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内容的叙述。叙述完插入的事件后 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插叙内容不影响主要事件的表达。 补叙 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插叙的内容是 基本事件之外的,去掉它,不影响故事的完整性。
25、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而我独喜欢加强品格修 养):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26、表明自己佩带芳草和玉佩,使自己光明纯洁的品质更加显著: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27、离骚写自己“进”不入,退也要保持独善其身: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28、写自己佩戴上多种服饰,使自己更加光彩照人,暗指自我陶醉: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29、写自己放眼眺望四方大地: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30、用大鸟和小鸟不合群来比喻说明自己绝不随波逐流: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西楼暮天,古渡野庄,北风雁声都是诱发诗人内心伤感 与愁苦的景物。 B.本诗前三联写景,景中叙事,尾联借景抒情,前后紧密 相关,脉络清晰。 C.“倚”“望”形象地再现了诗人盼归之意,“凄 然”“苦”则表达了其心境。 D.诗人虽客居他乡,“再圆”之月更添离愁,但并不消沉, 而是依然豪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