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20102)
一、人才培养定位、目标和特色
本专业培养具备鲜明信息通信行业特色,融合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强调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和企业管理数据分析处理能力。
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尤其是信息通信行业及IT软件企业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
二、人才培养标准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管理、数量分析方法、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系统和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方法的基本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及维护技术;
3、具有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
4、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5、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
6、掌握本专业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
7、大学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应达到学校相关规定的要求。
三、专业主干课程与核心课程
1、专业主干课程:
经济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生产与运作管理、组织战略与行为学、管理学原理、应用数理统计、运筹学、计算机系统与系统软件、数据结构与数据库、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学、信息组织、信息存储与检索、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四、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四年,管理学学士。
五、毕业学分基本要求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学时分配表(带“★”的为核心课程)表一、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及学分/学时分配表
表四、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设置及学分/学时分配表
注:●表示在假期进行
表五、B学分课程设置及学分/学时分配表
相关说明:
1.“入学教育(包括爱校、学籍、奖惩、专业教育等)”入学第一学期结合班会进行。
(学生处负责)
2.军训(含军事理论课)安排在第一学年末进行,为期三周;“军事理论课”在军训期间结合场地训练进行安排。
(武装部负责)
3.“行知模块”安排在相关假期进行。
(团委负责)
4.“发展模块”主要通过“课堂+讨论+实践”进行,课堂讲授原则上不超过6学时。
(学生处负责)
5.“提升模块”学生通过各种自选的形式取得学分,由学生所在的学院认定报送教务处;相关管理规定文件由团委负责制订。
表六、本专业各学期学分/学时分配情况及各类学分比例
制表人:杜茂康、李昌兵、曹慧英教学院长:卢安文教务处处长:王汝言主管校长:杜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