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峡水库与鄱阳湖水位的关系

三峡水库与鄱阳湖水位的关系

三峡水库与鄱阳湖水位的关系
先贴几张图:
这第一张是2010年1月1日到2011年6月24日三峡水库的水位变化图。

这是2010年8月1日到2011年6月24日三峡水库入库流量和出库流量的变化图。

这是鄱阳湖2010年9月的水位变化图,其中星子水位站代表湖内水位,湖口水位站代表鄱阳湖口处长江的水位。

鄱阳湖2010年10月的水位变化图
找这些数据费了我不少工夫,如果大家能看到图,再往下讨论。

说明:
前两张图是我从三峡公司找到的数据,自己做的图,选取的时间点是每日20时,不是平均值。

这个数据与平均值有一定误差,但算平均值比较麻烦,谁有兴趣自己去算。

其中水位、入库流量与平均值差别不大,出库流量差别较大,20时的出库流量可能因为是夜晚用电高峰期,多数是每日的高值,低值一般要低500-1000,每日都不大同。

我在做两曲线比较时做了往下调整,依据是11、12两个月水位保持平稳,所以出、入库线在11、12两个月基本重合。

但在某一天或某几天的时间段中可能还有较大误差,但不影响总的趋势。

讨论问题应该以第一张水位变化图为准,水位上升说明出小于入,是在蓄水;水位不升不降说明出基本等于入,来多少放多少;水位下降说明出大于入,水库在放水或叫往下游补水。

后两张图是九江水文局公布的,还有许多,但不全。

找不到洞庭湖的水文数据,所以无法针对洞庭湖讨论,不过应该与鄱阳湖类似,区别在于鄱阳湖口的长江水位还有洞庭湖、汉水的补充,汉水不影响洞庭湖口的水位。

今年鄱阳湖的最低水位并不是近年最低
这些数据都是从九江水文网上找到的。

九江水文网比三峡集团网站好的地方是有一些水位变化曲线图,不好的地方是介绍比较概略,而且不全。

从2010年1月开始的图比较全,但2010年8月的图是错的,与9月份的完全一样,但这张图很明显可以看出是9月的,与7月的图接不上。

2010年1月以前的就是断断续续的,有的月份没有,最早的图是2005年的。

全部数据中有的有月最高、最低、平均水位,有的缺其中一部分。

所以没法做全面的比较。

下面是俺能找到的几个年份中冬春的最低水位月份,其他月份要高一些。

下面从图上读出的数只是个概数,没法很准。

这是2010年12月的图。

这个就算进2011年冬春吧。

2011年冬春最低水位出现在2010年12月12日,湖口(鄱阳湖出口处的长江水位)大约7.9米,星子(基本代表湖区)大约8米。

文字介绍是
长江湖口站月最高水位10.63m,月平均水位9.08m;鄱阳湖星子站月最高水位11.14m,月平均水位9.43m;
没有给出最低水位数据。

我一开始看平均水位,以为最低水位出现在2011年2月,但12月下旬有个高峰,把平均水位拉高了。

2010年1月
从这张图看2010年冬春最低水位出现在1月2日,湖口大约7.5米,星子大约7.8米。

湖口站月平均水位7.74m,月最高水位8.17m。

鄱阳湖星子站月平均水位8.06m,月最高水位8.85m。

没有2009年的数据。

2008年3月
最低水位在3月16日,湖口大约7.3米,星子大约7.6米。

湖口站月平均水位为8.20m,月最高水位为10.37m。

鄱阳湖星子站月平均水位为8.62m,月
最高水位为10.83m。

没有2008年1月的报告。

2007年没有123月的报告。

2006年1、2月的报告没有水位的具体数字,只有变幅的数字。

2006年1月
鄱阳湖星子水位站月水位变幅为1.99m, 低于多年同期平均水位值。

鄱阳湖湖口水位站月水位变幅为1.63m,略高于多年同期平均水位值。

2006年2月
鄱阳湖星子水位站月水位变幅为2.29m, 低于多年同期平均水位值。

鄱阳湖湖口水位站月水位变幅为2.09m,略低于多年同期平均水位值。

3月的有了图,已超过10米,不大可能是年最低水位,图就不贴了。

2005年1月
鄱阳湖星子水位站月最高水位9.73m,月最低水位8.26m,月水位变幅为1.47m,月平均水位8.71m,低于多年同期平均水位值(9.07m)。

鄱阳湖湖口水位站月最高水位8.99m,月最低水位7.84m,月水位变幅为1.15m,月平均水位
8.20m,高于多年同期平均水位值(7.99m)。

就仅在九江水文网上能找到最低水位的05、08、10、11等4个年份,08、10最低水位比11年低,05年稍高点也有限。

水位低湖区面积也小,说明11年湖区面积也不是缩得近年最小。

三峡蓄水给鄱阳湖带来的影响
从三峡水库的水位变化图中可以看到,每年的六到八三个月,水位变化比较剧烈,这是受上游洪峰的影响。

每来一个大的洪峰水位就猛烈上升,三峡要留蓄其中的一部分洪水,削去洪峰。

这从第二张图中也可看到,下泄流量大大小于峰值。

10年最大洪峰在7月份,第二张图中没表现出来。

从这一段的水位变化也可以看出汛期尽力保持低水位的必要性,如果洪峰过后不尽快降低水位,谁也不敢保证能削去后面可能来的更大洪峰。

这张图中也可看出,10年9月的蓄水是从大约158米开始的,也就是说这次蓄水有相当一部分是8月的洪水(145到158米的部分),可以认为是从8月22日开始。

这带有一定的冒险性,因为9月份也可能会来相当大的洪水,不过概率较低,只要加强上游的洪水预报,三峡应该能应付。

提前蓄水的好处是万一汛期提前结束也能蓄到足够的水位,而这足够的水也给冬春补水建立了基础。

下面再贴几张鄱阳湖水位的图:
2010年11月
长江湖口站月平均水位9.95m,月最高水位12.43m;鄱阳湖星子站月平均水位10.13m,月最高水位12.54m;
2010年12月
长江湖口站月最高水位10.63m,月平均水位9.08m;鄱阳湖星子站月最高水位11.14m,月平均水位9.43m;
2011年1月
长江湖口站月最高水位9.54m,月平均水位9.15m;鄱阳湖星子站月最高水位9.86m,月平均水位9.40m,;
2011年2月
长江湖口站月平均水位8.58m,月最高水位9.13m,高于多年同期平均值;鄱阳湖星子站月平均水位8.81m,月最高水位9.32m,低于多年同期平均值;
2011年3月
长江湖口站月平均水位8.80m,月最高水位9.76m;鄱阳湖星子站月平均水位9.11m,月最高水位10.17m;
2011年4月
长江湖口站月最高水位9.59m,月平均水位9.08m;鄱阳湖星子站月最高水位9.84m,月平均水位9.31m;
2011年5月
长江湖口站月最高水位10.55m,月平均水位9.32m;鄱阳湖星子站月最高水位10.89m,月平均水位9.67m;
从上面可以看出,鄱阳湖水位只会比湖口的长江当前水位高十几到四十几厘米,只与湖口处长江的当前水位密切相关,与几天前的长江水位关系不大,与几个月前的水位更是毫无关系。

因为鄱阳湖口相对流量来说太宽太短,流水阻力不足以形成较大的水力坡度。

结论就是,2010年三峡蓄水只影响到九月到十月中旬的鄱阳湖水位,使鄱阳湖枯水位提前N天到来,这算是给下游通江湖带来的负面影响。

这个N有待找到更多的数据考证,我估计不超过10。

三峡蓄水给下游鄱阳湖带来的好处是从1月初可以开始往下游补水,补水必然带来下游水位比自然水位提高,这同时也就提高了鄱阳湖在枯水期的水位。

补充一下,10年10月下旬三峡蓄水期已经结束,而直到11月中旬鄱阳湖水位还在持续下降,这也说明了鄱阳湖冬春的低水位与三峡蓄水无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