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鄱阳湖水位变化

鄱阳湖水位变化


1.4 季节入湖总水量变化特征
1.4.1 1—3 月入湖总水量变化特征 鄱阳湖 1959—2009 年 1—3 月入湖总水量 年代距平见表 2. 从表中可以看出,20 世纪 80、90 年代入湖总水量距平为正,说 明其间入湖总水量偏多,但是距平百分率只有 0.08%和0.030%,表明入湖总水量接近 正常值,增长趋势缓和。虽然,20 世纪 60、70 年代和 21 世纪初入湖总水量距平 为负,说明其间入湖总水量偏少,并且目前处于湖总水量偏少时期。 但是,从它们 的距平百分率看,入湖总水量接近正常值。

但无论是年最高水位、年最低水位,还是年 平均水位,进入21世纪以来均呈下降趋势,相对 于55年的总体(直线)趋势而言,以年最高水位 的下降最剧烈,其次是年最低水位,年平均水位 的下降相对较为平缓。值得注意的是,近20年来 星子站最高、最低、平均水位均呈显著下降变化 趋势,大洪水明显减少、严重枯水明显增多,水 情朝偏枯方向快速发展。近9年(2000~2008年) 来鄱阳湖枯水位有下降且维持时间延长的趋势, 尤其是自2003年以来,鄱阳湖枯水位连创新低, 枯水期不断延长。
1.1资料与方法
1.1.1资料
资料简介

采用鄱阳湖1959—2009年日入湖总水量序列资 料,经过统计分析,分别得到年入湖总水量序列和 月入湖总水量序列和 1月—3 月和4月—6 月和7 月—9 月和10 月—12 月,4个季节入湖总水量序列。 为了反映年入湖总水量的总体趋势,应用 MannKendal秩相关检验和5点滑动平均对其变化趋势进行 分析。为研究方便,对基本资料进行距平处理,然 后对相应的距平值进行莫莱( Morlet) 连续小波变 换,分析鄱阳湖入湖总水量的周期规律。
1.4.2 4—6 月入湖总水量变化特征 由表 2 可以得出,20 世纪 70、90 年代入湖 总水量距平为正,说明其间入湖总水量偏多,而 20 世纪 60、80 年代和 21 世纪初入湖 总水量距平为负,说明其间入湖总水量偏少,且目前处于入湖总水量偏少期; 但是它们的 距平百分比都很小,表明入湖总水量与正常值相接近. 1.4.3 7—9 月入湖总水量变化特征 由表 2 可知,20 世纪 60—80 年代入湖总水 量距平为负,说明其间入湖总水量偏少,20 世纪末和 21 世纪初入湖总水量距平为正, 说明其间入湖总水量偏多,且目前处于入湖总水量偏多期; 除 20 世纪 60 年代和 90 年 代的距平百分比相对较大,其它年代距平百分比绝对值仅为 0.07%,都基本上接近正常 值. 1.4.4 10—12 月入湖总水量变化特征 由表 2 可知,20 世纪 60 年代的入湖总水 量距平为负,说明其间入湖总水量偏少,其它年代的入湖总水量距平值均为正,说明其间 入湖总水量偏多,目前处于入湖总水量偏多期; 距平百分率较小,表明入湖总水量接近正 常值,但从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入湖总水量年代距平百分比有逐渐增大的趋势.
1.3年入湖总水量变化特征

鄱阳湖入湖总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年际入湖量的最大值与 最小值之比为 4.73。鄱阳湖1959-2009 年年入湖总水量年代距平见 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20世纪60和80 年代和21世纪初入湖总水量 距平为负,说明其间入湖总水量偏少,目前处于入湖总水量偏少时 期;20 世纪 80 年代的距平百分比仅为 2.63%,表明其间入湖总水量 接近正常值; 其它年代入湖总水量距平为正,说明其间入湖总水量偏 多; 20世纪 90 年代入湖总水量距平百分比20.05%,表明入湖总水量 比正常值偏多很多,而 20世纪 70年代的入湖总水量距平百分比仅为 3.92%,接近正常值。
2.2 采砂对鄱阳湖水位的影响
鄱阳湖区出现的大规模采砂造成湖区河道下切,水位下降严重。一艘 艘巨大采砂船在湖区上面作业,一堆堆高高的砂石堆放在湖畔河边,一个个 深深的砂坑遍布鄱阳湖周边河道、湖床上,滞留宝贵的水资源,无法形成有 效水面和水位。
水位下降
2000年10月9号
2013年10月11号
2.3 退田还湖
3
鄱阳湖不同水位对其他要素的影响
3.1鄱阳湖水位变化对钉螺的影响
活螺密度与当年的丰水期平均水位呈负强相关,与枯水期平均水位呈负中等强度 相关,即是当年丰水期水位越高越不利于钉螺繁殖、生长。丰水期长期处于高水位, 使洲滩长时间处于水淹状态,不利于成螺的生存,导致其大量死亡,抑制产卵等繁殖 功能。水位影响植被及土壤湿度,长时间的水淹会导致植被的覆盖度越低,而植被及 土壤湿度都能极大地影响钉螺的分布。近几年鄱阳湖水位持续偏低且不稳定性的现象 时有发生。一些洲滩水淹时间因湖区高水位稽留时间的缩短而减短,改变了植被环境, 影响钉螺生存:5-6 月份水涨的滞后,影响了螺卵的孵化和幼螺的生存;而 9-10 月 份水退的提前,又使得老螺受淹时间缩短,提高了存活率,但对新螺的逸蚴不利。
2011年六月22 日与同年六月 八日相比较
2011年7月4 日与同年10 月17日相比 较
2. 分析对鄱阳湖水位的影响 2.1 五河对鄱阳湖水位的影响


五大流域的水资源全年分布很不均衡 , 季节性变化比 较大。赣江多年平均径流量以6月份最大,达138亿m3,而多年 平均径流量最小月份(2月份)的流量只有16亿m3,相差近9倍, 其他流域的水资源也具有相似的特征,抚河最大月径流量是最 小月径流量的近36倍,乐安江近32倍,昌江近14倍,信江近11倍, 修河近5倍。从各流域主要入湖站点径流量的变差系数可以看 出,抚河李家渡站的变差系数最大,其次是乐安江的波峰坑站, 最小的是潦河的万家埠站。 鄱阳湖一年之内水位变化: 4 月进入汛期 ,7 月达最高水 位,8-9月略降,由于长江水顶托仍维持较高水位,10月水位稳定 下降,11月进入枯水期,至翌年3月,水位年变幅9.79-15.36m。 年际间水位变幅更大,湖口水位1963年2月6日为5.9m,1998年7 月31日为22.59m,水位差达16.69m。表现为典型的水陆交替 出现的湿地景观
1.2.1方法
(1)Mann-Kendall 秩次相关检验对序列 x1,x2,…,xn,先确定所有对偶值( xi,xj) ( j > i) 中 xi< xj的出现个数 k. 然后构造统计量[王文圣,丁 晶,金菊良. 随机水文学]
式中, ,n 为序列长度. 当 n 增加,U 很快 趋于标准正态分布。假设原序列无趋势变化( H0) . 给定显著性水平 α 后,查算 Uα/2. 当| U ︳ < Uα/2时,接受原假设,即趋势变化不显著; 反之,拒绝原假设, 即趋势显著. (2)滑动平均法对序列列 x1,x2,…,xn,的几个前期值和后期值取均,求出新的序 列 yt,使原序列光滑化,即滑动平均法. 其数学表达式为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有着巨大的生态、 经济和社会价值。由于人口、经济、资源的多重压力,目 前,鄱阳湖面临水土流失、水质污染、土壤退化、水旱灾 害频繁、生物入侵、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一系列生态环境 问题。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鄱阳湖可持续发展。
1.
水文特征
1.1 资料与方法 1.1.1 资料 1.1.2方法 1.2 年入湖总水量变化趋势 1.3 年入湖总水量变化特征 1.4 季节入湖总水量变化特征
式中,n 为序列长度; m 的取值决定了滑动平均所取前期值和后期值的个数,例如,当 m =2 时为 5 点滑动平均.
(3)小波分析方法连续小波变换定义为[王文圣,丁 晶,李跃清. 水文小波分析]
式中,Wf( a,b) 为小波变换系数; φ( t) 为基本小波或母小波; a 为尺度伸缩 因子,b 为时间平移因子; t 为时间; φ( a,b) 为由 φ( t) 伸缩和平移而成 的一族函数
本文选用 Morlet 小波函数作为小波变换母小波,其函数式为
式中,ω0为常数,且当 ω0≥5 时,Morlet 小波近似满足允许性条件。
1.2年入湖总水量趋势分析

鄱阳湖 1959年年年入湖总水量年际变化如图 1所示,从总体 趋势看,年入湖总水量呈现上升趋势,年入湖总水量的倾向率为 2.453×108m3/10a.
应用 Mann-Kendall 秩次相关检验和 5 点( 年) 滑动平均对鄱阳湖年入湖 总水量进行趋势分析. Mann-Kendall 秩次相关检验计算统计量得 U =0.6741,U < Uα/2= 1.96( 显著性α = 0. 05) ,说明趋势变化不明显; 由 5 年滑动平均计 算结果可知,1959—1975 年年入湖总水量具有增加趋势,而 1996—2009 年呈现 减少趋势,但总体看,趋势变化不明显。

星子站年最高水位16.00~22.52m,其多年 平均值19.14m;年最高水位一般出现在5~9月, 出现在5月的仅占3.6%,出现在6~7月的占78.2%, 以出现在7月的最多,占58.2%,出现在8月和9月 的分别为10.9%和7.3%。年最低水位7.11~9.44m, 其多年平均值8.04m,一般出现在12月~次年3月, 以出现在12~1月的最多,占70.9%(12月和1月分 别为34.5%和36.4%);其次是2月,占23.6%;出 现在3月的较少,只占5.5%。星子站年最高水位在 1953~2007年55年中总的变化趋势为上升,平均 升高速度为每十年0.12m;年平均水位在1953~ 2007年中总体变化趋势为稍下降,平均下降速度 仅为每十年0.02m,可以忽略不计;年最低水位在 近55年中也呈现升高变化的总趋势,平均升高速 度为每十年0.09m,明显小于年最高水位的升高速 度,表明鄱阳湖水位的年变幅呈逐渐加大趋势。
13.08-12.08m 高程地带的钉 螺最为密集,15.88m 以上和 11.03m 以下高程地带 未发现钉螺,属无螺区(表 4.4)。利用 Excel 软件对湖区 8
退田还湖,除增加河湖行洪蓄洪能力,降低河湖洪水位,减轻长江中下游防洪压 力,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外,还有很大的政治意义,它体现了党和国家 对灾区人民的关怀,使长期处在受洪水威胁的这些圩区人民搬迁至不受洪水淹没 的地方安居乐业,生命财产安全得到可靠保障。因而,退田还湖深受广大人民群众 的拥护和支持,使该项工程进行得十分顺利。鄱阳湖区退田还湖全部实施以后,鄱 阳湖在高水位时的湖面将恢复到接近50年代的面积,约5000 km平方。(李荣日方, 吴敦银, 阮月远。对鄱阳湖区/平垸行洪,退田还湖0的研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