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施工项目的质量安全问题【摘要】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
建筑施工项目的质量安全直接影响到公共安全和经济建设的发展。
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建筑施工项目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因,并提出了提高施工项目质量安全的对策。
【关键词】建筑施工项目质量安全问题
一、建筑施工项目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
建筑施工项目在实施中是在一个长时间内有序变化的,各阶段管理的内容差异很大,但是质量和安全管理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始终贯穿整个施工过程。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施工质量稳中有升,但建筑施工项目质量安全管理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值得人们关注。
主要的问题有:
1、违章作业
质量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每一个劳动者的健康线、保命线。
但是在施工中有的建设单位为抢工期、图效益,没有严守操作规程,不仅违反劳动法规,强令工人加班超负荷工作,更有甚者让工人冒险作业,违章施工。
将工人的人身安全置之度外。
比如2008年11月15日杭州地铁一号线发生的坍塌事故是典型案例,据初步了解,施工单位中铁四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忽视安全管理,为赶进度,冒险超挖土方,且存在施工现场监测工作不到位等问题。
2、材料以次充好
搞好施工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要有足够的物质基础保证,才能确保事情的顺利进展。
建筑材料是施工过程中最基本单元,是工程质量安全的基础,其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将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的质量和安全。
然而,在我国现在建筑业中,施工单位往往会为了节约生产成本而使用质量不合格的材料,或者减少对于安全管理的投资,施工单位材料质量管理不严,一些不合格建筑材料使用于建筑施工中,为正常的建设工作埋下“祸根”,导致施工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不能够顺利进行,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3、人员素质不高
随着建筑企业改制和用工制度的改革,目前建筑施工队伍主要是由农民工组成的基层队伍,他们从农村进入城市,身份转为工人,其知识结构、工作方式、质量安全意识还不能适应建筑业这个特殊的行业,且普遍未经基本技能教育及培训,缺乏应有的质量安全知识,施工技能也会较低,操作不规范,这些因素均有可能造成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安全隐患。
4、弄虚作假
目前一些建筑单位质量安全管理方面虚假现象时有发生。
比如质量安全教育制度不落实,编造事实;为应付检查,编造伪造记录。
有的弄虚作假,对安全隐患拒不整改或改不到位,想蒙混过关;更有甚者,安全监督人员不到位,由此造成工程质量低劣,质量事故
不断发生。
出了事故以后怕企业名誉受损隐瞒不报,有的不做工伤鉴定,拿一笔钱,打发走人。
有的不按规定给予必要的救治和经济补偿。
导致发生劳动争议和上访告状。
5、管理体制不完善
我国现行的建设施工项目质量安全管理体制是在旧体制的基础上,逐步改革完善形成的,或多或少还带着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还存在着政企不分、政出多门的状况。
建筑施工质量安全管理体制的不完善,造成局部封闭管理和内部监督体系难以实行严格的质量监督,不利于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
一些政府部门执法不力,导致行业内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不能得到有效遏止,使项目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
二、质量安全问题的成因
1、思想认识不够到位
当前,一些地区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和一些企业没有真正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没有处理好质量安全、效益、发展之间的关系,没有把质量安全工作真正摆在首要的位置来抓,工作不到位,措施不落实。
在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领导对施工质量安全重视不足,对质量安全的管理过分依赖于政府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和社会监理单位,而自身质量管理机构缺失,使内部质量管理和监督无法发挥作用。
质量安全责任不明确,没有对现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培训,从而质量安全无法保障。
2、建筑市场秩序不规范
比如施工单位越级承包工程的事情屡见不鲜。
一个项目由很多个分包商层层分包,并且承包商对分包商不进行管理和监督,挂靠现象很普遍。
有些规模小、资质低的单位对施工技术和质量安全规范不了解,为了减少成本,只能靠偷工减料或者以次充好来谋取利益,这样势必会让工程的质量安全得不到保证。
另外还有一些建设项目未办理施工许可、质量安全监督等相关手续就擅自开工建设,规避政府主管部门监管。
不少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抢工赶工,任意压缩合理工期的现象。
,
3、施工企业质量安全管理薄弱
一些施工单位质量安全管理薄弱,安全生产投入严重不足,施工现场管理混乱。
如一些建设单位未按照有关规定拨付安全生产措施费用,忽视质量安全管理;部分监理单位不认真履行法定的安全监理职责,对现场事故隐患不及时作出应有处理。
三、提高质量安全的对策
针对目前我国建筑施工项目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规范建筑市场。
为建筑施工质量安全工作提供良好的市场秩序。
从招投标、资质审批、施工许可等多个环节加以把关。
通过整顿规范建筑市场,
将市场行为严重不规范和不符合质量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企业彻
底清出建筑市场,形成一个公平、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最终实现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的目的。
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建立诚信评价体系。
完善工程建设领域信誉评价和合同履约等市场信用记录,开展质量安全综合评价排名,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对工程质量安全行为的约束作用。
建立黑名单制度,将违反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管理规定和不履行保修义务导致群众群访群诉的企业列入黑名单,每季度向社会公布。
2、加强监管
各有关部门要依法对施工各方主体的行为进行监管,重点管理好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办理、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合同及竣工验收等情况,组织实施质量安全检查和专项整治活动。
此外,加大查处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集中治理建设项目规避招标、虚假招标、工程转包、违法分包和企业人员挂靠等突出问题,按照不同程度给予警告、罚款、降低甚至吊销资质等处罚。
让那些不重视质量安全工作、安全隐患比较多、多次发生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得到应有的处罚,让他们真正感受切肤之痛。
同时,这样做也可以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
3、发挥监理的作用
监理单位也应切实落实施工现场的监理责任,选派具备相应资格和能力的总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进驻施工现场,实行总监理
工程师现场负责制。
工程监理应当加强施工现场巡查,现场有施工时,必须有符合规定的监理人员到现场实施监理。
监理应当对于施工现场中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要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对质量安全隐患,监理应当要求施工单位停工整顿并书面报告建设单位。
4、实施培训
所有管理人员、施工人员都应具有基本的质量安全意识。
新工人入场必须要进行培训教育。
要进行操作技能培训。
以施工企业为主对一线工人实行基本技能培训,对机械操作、混凝土浇筑、钢筋绑扎、电器作业、架子搭设等10个工种作业工人实行实名制持证上岗,把建筑农民工培训情况纳入企业资质年审的内容;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对安全监管人员、施工企业安管人员、操作人员和新进场农民工进行安全执法、安全管理、操作技能和防护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
进行法规、标准培训。
组织五方责任主体法人、技术负责人和监督执法人员学习修订后的质量管理条例和技术标准,规范各方主体行为。
企业应结合生产施工的需要对其进行质量安全教育,不仅要使劳动者掌握质量安全生产知识,而且能严守操作规章,进行安全施工。
结论:
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事关改革发展大局。
每一个施工项目参与人员都要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增强质量责任意识,从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落
实质量责任,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做好当前的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工作,创造良好的质量安全环境,努力开创科学高效、保障有力的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