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女性主义简介

女性主义简介


六、文化女权主义
• 文化女权主义以激进女权主义为基础,要求把女性从“男 权价值”的重压下解放出来,并根据“女性价值”创造一 种替代“男性价值”的文化。 • 第一,强调性暴力是男权文化的本质和目的,关注和抨击 大众传媒和色情作品中的性暴力。第二,强调两性差异, 女性有许多特殊和优秀的品质,而男性特质则是攻击和情 绪表达上的困境。强调发展女性特质,进行社会结构的重 组。这一理论强调女性气质对男性气质的替代也就是替代 了性别平等,这一点遭到了质疑。
二、有偿家务劳动论 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者认为,妇女受压迫的原因不完全是私有 制,而是由于有薪水的劳动与无报酬的家务劳动的分离;他们 强调要使妇女摆脱压迫,必须打破公共劳动与家务劳动的界线。 在有关家务劳动是否有偿的方面,有两种不同观点。 美国女权主义者认为,有偿家务劳动会使妇女与世隔绝;使夫 妻关系、母子关系商品化;使劳动力的性别分工固定化。 英国等欧洲国家认为,政府为主妇付费的要求,有助于提高主 妇对于家务劳动的重视,通过家务创造劳动力价值。 三、妇女解放的最终目标:全面自由发展 该理论指出,在阶级社会中,首先必须消灭剥削阶级的统治, 人类的平等包括男女平等才会成为可能。自由主义女权主义所 争取的平等主要使权利和地位的平等,即男女在政治上、经济 上、文化教育上、社会上和家庭中享有同等的地位和权力,这 种平等带有资产阶级法权特征。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男女 平等才会真正实现。
(二)父权制压迫理论 女性受压迫的根源是父权制,而非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是建立在男权文化的基础上的, 主要支柱是“性政治” (三)个人的就是政治的 高度重视存在于个人领域的性别压迫 (四)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融合 提出建立一个双性一体(androgoynous)的平等社会, 试图消除男性和女性的社会性别差异,以此来消除性别歧 视。
七、生态环保的女权主义
• 生态女权主义是由法国女权主义者德· 欧本纳于1974年自 造的一个新词,受到激进女权主义和文化女权主义的影响, 关注点是生态问题。该理论认为,存在一种“男性世界 观”,即人们相信男性对女性的统治就如人对自然的一种 支配一样。 • 生态女权主义关注种族主义、经济剥削和对女性及自然的 控制。它认为人们将自然处于“他者”地位的态度是扎根 于父权制统治下的共同信仰体系,这种态度决定了人们对 自然和女性的剥削。
• 产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重点是探讨阶 级压迫和性别压迫在资本主义中的相互作 用方式。 • 代表人物:Julie Mitchell,Heidi Hartmnn, 艾里斯,Gayle Rubin等。
主要观点
一、阶级和性别压迫的双系统理论
双系统理论认为阶级压迫和性别压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两大压迫 系统,代表两组不同的利益,当他们相互交错时,妇女受到更加严重 的压迫。 米歇尔认为,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和父权制的意识形态模式组成 了压迫妇女的两大社会体系。她提出的双系统理论架构是:非物质的 父权社会系统+物质的资本主义社会系统。她认为,要根除性别歧视, 使妇女获得彻底的解放,就要同时推翻父权制和资本主义两大压迫妇 女的社会制度。
一、性别本质主义
传统本质主义是生理决定论的,性别本质论认为人 类的第一性征、第二性征和第三性征决定了两性的差异, 并进而决定两性的社会地位。男性对于女性的统治是因 为男性的生理结构更容易充当统治者,男性获得的统治 地位是以牺牲情感、家庭生活、安全等为代价的;而女 性因父权制的社会是一种合理、自然地社会秩序。 现代性别本质主义走向了一种极端,强调女性接近 自然的本性,认为女性比男性更加具有直觉和创造性。 即反对传统本质主义的男性至上论,而走向了女性至上 论。
(一)社会角色的建构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们的生活受到不同角色的塑造,家庭角色和工作角 色等对两性有不同的界定。家庭分工和职业角色的类型化构成了角色本 身的不同地位、声望和权力。两性服从与某一性别相关的社会角色规范 并以社会认为适当的方式行事。角色差异使两性有不同的兴趣、爱好、 建立不同的特长、并把时间花在不同的活动上。 (二)表演性别的建构理论 该理论强调社会化、历史文化以及现代传媒工具通过符号与意义世 界再生产两性不平等的关系。由此,社会性别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可变的、 不确定的文化建构。男女的思维、行为和互动主要是由他们生活其中的 文化决定。它受到符号互动论、拟剧理论、常人方法学的影响,认为两 性之间的交流是一个互动过程,这些互动是一个正在进行的现实,在互 动过程人们不断的创造和表现出自己的性别,并以此界定他们的社会学 性别及其行为的意义,由此构成了一个有性别的社会。
二、性别建构主义
性别建构主义认为,性别不是一个人特有的本质,而是一 种具有动力机制的建构,其中充满社会行动者之间的策略活 动。基本理论假设是:第一,社会性别不平等是人类有意图 的产物。男性利用财产、技术、地位和各种符号象征等排斥 和剥削女性。第二,性别不平等具有结构化特点,被人类创 造出来的社会结构给了人们各种各样的机会和限制,个体对 这些限制和机会做出反应的同时也在重新创造着结构。第三, 上述两方面爱相互作用下共同强化了妇女的从属地位,女性 遭受着强大的束缚甚至于失去人性。 性别建构主义分为多种视角,分别强调社会角色的建构、 符号建构、情境建构、权利建构。
女权主义理论和流派介绍
理论
• • • • • • • • 自由主义女权主义 激进的女权主义 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 社会主义女权主义 后现代女权主义 文化的女权主义 生态环保的女权主义 多元化的女权主义 • 性别本质主义 • 性别建构主义 ①社会角色的建构理论 ②表演性别的建构理论 ③情景模式的建构理论 ④福柯的权利建构理论
二、激进的女权主义
激进的女权主义产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主张革命 而非改良。其代表人物有费尔斯通,米丽特,伊丽加莱, 凯瑟琳等。观点主要有: (一)改变生育机制论 女权主义者最初认为,要铲除性别压迫就必须先铲除 其生理基础,只有消除生理差异才能进而消除男女之间的 不平等和性别歧视。提出要建立以妇女的生活经验和身体 经验为基础的亚文化对女性采取必要的保护性措施
评价
• 激进的女权主义以一种新的社会视角来解 释社会现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理 论,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它是女权主义流 派中唯一一个将矛头指向男性的理论。但 由于过于关注女人本身,忽略了对妇女受 压迫的社会、历史、经济层面的分析批判, 强调男女对立的一面,没看到男女的价
优点:促进妇女的觉醒,推动妇女的发展,激励广大妇女为 获得男女平等的权利而斗争,为之后的女权主义的发展奠 定了思想基础。 不足:(1)忽略家庭和私人生活领域的权力关系 (2)以男性规范为标准,忽略了女性的独特价值 (3)只是对于现存的法律和教育上的改革和斗争,未触及 社会的本质和父权制的核心 (4)单纯依靠女性个人的努力去改变,忽略了女性的不利 地位和群体行动的重要性。
评价
• 它在对妇女受压迫问题的分析上丰富和发 展了社会主义理论;并以女权主义的见解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阶级、 性别分工等。其性别分析的方法经过发展 成为了揭示妇女从属地位、启发妇女的理 论工具。 • 批评:把父权制和资本主义分开,忽视了 他们的相互作用。另外,把父权制定义为 精神的,资本主义定为物质的,造成精神 和物质的分离。忽视了妇女受压迫的复杂 性和社会结构、文化等影响因素。
二、权利和机会同等论 (1)女权主义者关注不公正的法律和教育机制,主张纠正 这些不公正。她们认为女性之所以显得智力低主要是缺少 教育机会,受压迫也是缺少机会和教育。 (2)强调女性必须要和男性一样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进入公共领域活动,同时男女应该共同承担家务。 三、女性个人奋斗论 (1)不主张对女性实行保护性立法 (2)在一个公平的社会里男女都应该拥有同等的竞争机会, 她们认为如果女人得到了和男人一样的竞争机会,她们将 会成功,她们不太看重社会结构因素对于妇女的影响,而 认为社会障碍是可以被个人的努力和政府的干预所克服的。 (3)从追求同样的平等向从差异性中追求平等转变。
八、后殖民主义女权主义
• 后殖民主义女权主义也被称为“第三世界女权主义”,它 反对霸权主义,从不同维度分析“西方”对“东方”的知 识霸权。 • 它指出,西方女权主义是居于边缘反对西方的知识体系, 但依然存有西方霸权主义的痕迹。西方女权主义在建构他 们对第三世界的妇女的知识和话语时,也在复制着帝国主 义新的文化霸权。表现在:第一,将女性均制化,设想的 东方女性普遍都是愚昧、贫穷的。第二,妇女受压迫是父 权制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资本主义等权利勾结在一 起相互作用的。第三,需要将历史和文化纳入到分析当中。
评价
• 优点:探讨了妇女受压迫的根源,并将忽 视的家务劳动揭示出来,强调家务劳动的 经济价值和妇女作为劳动力后备军的特殊 意义。 • 批评:没有看到人口生产和妇女生育养育 对生产活动的决定性作用。他将妇女受压 迫简化为经济剥削问题,忽略了社会结构、 社会文化的作用。缺少对男女差异性的重 视。
四、社会主义女权主义
女权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寻找女 性被压迫地位的根源,从经济角度探讨了 女性从属地位的原因。主要观点有:
主要观点
一、私有制:妇女受压迫的根源 (1)恩格斯认为,妇女受压迫的产生,私有制是导致妇女 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决定性因素,是根源。妇女受压迫、从 属地位是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制度的产物;性别的不平等 与社会经济的不平等有密切的联系。 (2)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者认为,妇女受到的压迫在与私 有财产制的经济结构,并与资本剥削劳动劳动具有相同的 形式;夫妻关系不是以自然条件为基础,而是经济条件为 基础。 (3)妇女进入有偿劳动市场,参加劳动对男性的经济依赖 才会消失。孩子的公共抚养以及家庭劳务的共同分担才能 使女性充分就业。
• 二、性别分工理论
资本主义社会的性别分工导致了妇女受压迫、受剥削,而这种性 别分工是资本主义和父权制共同作用的结果。艾里斯指出了性别分工 是妇女受压迫的根源所在,提出为了结束男性的支配地位,就必须消 灭性别分工本身。
• 三、社会性别制度理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