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_飘_的女性主义解读

_飘_的女性主义解读

第5卷第2期2005年06月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 nal of Jiangsu U niver sity o f Science and T echno lo gy(Social Science Editio n)Vo l 5N o 2Jun.2005文章编号:1673-0453(2005)02-0076-05飘的女性主义解读荆兴梅(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京210097)摘 要: 飘在叙事策略上沿袭的是西方文学源远流长的现实主义传统,在内容上却超越了这一传统,具有鲜明的现代性立场。

评论界对其女主人公斯佳丽持有两种评价,即!女魔形象∀和!女英雄形象∀。

用女性主义理论分析得出结论:斯佳丽从!真女性∀跃身变为!新女性∀是战争和工业化的产物,她最后遭受的悲剧性结局是她在传统道德价值观和生存现实的夹缝中无所适从的具体表现。

关键词:现实主义;现代性;女性主义;真女性;新女性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真正的女性文学开始于19世纪,而女性主义文学及理论的蓬勃发展则是20世纪的重大事件。

!真正意义的西方女性文学产生于19世纪。

那是随着人权运动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

在法国大革命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及天赋人权等思想的影响下,从19世纪30年代起,西方开始了一场为女性争取教育、政治、法律和经济等方面权益的女权运动。

与此同时,女性的文学创作也进入了黄金时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女性作家和作品。

∀[1] !在思想层面上,女权运动虽然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平静下来,但到了60年代,在学生运动和民权运动的激发下,女权运动再度兴起。

这次运动不但强调争取女权,更重视男女两性的角色分析,并开始对父权制思想文化本身提出质疑,出现了许多女性主义的理论著作。

∀[1]出版于1936年的 飘生逢其时地适应了这一潮流。

以时间为脉络,这部作品仿佛是远古时代神话故事的一个现代翻版,它娓娓道来的是在巨大的历史变故之际人物性格和命运的相应演变。

它没有用乔伊斯、伍尔夫等现代派大师所青睐的意识流技巧,没有用斯泰因的立体主义小说创作模式,而是循规蹈矩地描摹扣人心弦的场景,讲述惊心动魄的故事,铺呈深邃悠远的感情。

一句话,它没有跳出自荷马史诗 奥德赛中奥德修斯勇敢地与残酷命运激战的西方现实主义窠臼,在叙事策略上并未给读者带来多少新颖感。

然而在内容上它却对西方的文学传统进行了颠覆性的超越,具有鲜明的现代主义立场。

如果说 简#爱表现了女性对自由平等的追求, 觉醒用婚外恋的故事揭示了女性自我意识的张扬,那么 飘就是女权主义旗帜肆意的飘摇。

1927年初,米契尔开始执笔创作 飘,同一时间在另外一个国度里,英国现代派大师伍尔夫不仅把她的意识流小说经营得炉火纯青,而且在世界范围内把女性主义理论提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

曾当过四年优秀记者的米契尔如果说不关注国内外文化政治发展的态势那是不可能的,因此她在小说中极力张扬女权意识也就毫不奇怪。

斯佳丽的原形是作者的外祖母安妮#斯蒂芬,她实实在在地经历了那次战火的洗礼,同样作为战时新娘从富裕的种植园嫁到了亚特兰大。

!她常去见市长和市议会,用一些精挑细选的言语谴责男性的游手好闲与浪费时间,使那些大人物张口结舌无言以对。

∀[2](P13)作者的母亲也是亚特兰大社会的女性精英,她总是以积极的姿态带领女儿参加各种女权运动集会,并且还经常作慷慨激昂的演讲。

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米契尔,塑造出斯佳丽那样特立独行的女性形象,真是水到渠成般自然。

飘出版之时正值美国政治经济大萧条,罗收稿日期:2004-12-16作者简介:荆兴梅(1969-),女,江苏丹阳人,南京师大在读硕士,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斯福的新政对此也束手无策,全国上下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书中人物奋力拼搏决不认输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民众,文本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成为炙手可热的畅销书,当时评论界趋向于把斯佳丽当作女英雄女勇士看待。

国内的译本在序言中多把斯佳丽阐释为贪得无厌、唯利是图的!女魔形象∀。

笔者运用女性主义理论,结合女作家和主人公生活的时代背景,从而得出结论:战前的斯佳丽是作为和谐快乐的!双性同体∀存在的;随着战争的爆发和工业化社会的到来,她无意识中的!男性特质∀得到空前发展;她最后凄凉的孑然一身是男性话语霸权语境下选择回归!女性特质∀的必然结局。

这一切都表明:在既定道德伦理体系和工业化社会现实的夹缝中求生的女性群体,其生存状态是悲剧性的。

一罗森伯格曾总结道:!19世纪的美国社会只为女人提供了一种得到社会尊重和接受的角色∃∃∃贤妻良母角色,一种要求她们不断自我牺牲、一心满足他人的角色。

这样一来,不论处于什么心理状态和知识层次的女人都不得不极力使自己符合这个规定的角色。

∀[3](P213)美国南方以教养礼仪著称,从懂事起,孩子们便被教育成彬彬有礼的绅士和温柔优雅的淑女。

为了使女孩长大后成为符合社会规范的贤妻良母,父母们真是煞费苦心且绝对没有丝毫姑息迁就的余地。

资深黑人女仆黑妈妈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她自认对塔拉庄园女孩的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于是和她们的母亲埃伦一起不遗余力地精心加以调教。

年轻女孩在男人面前必须温柔顺从、高贵得体,不能有自己的主见和思想;要假装一激动就会晕倒,以便引起男士的怜惜保护之心;要对男人的见解和智慧表现得既惊讶又无比佩服,并声明自己的小脑瓜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如此复杂的问题。

在去赴那个对斯佳丽来说具有生命转折意义的烤肉宴席之前,黑妈妈半是强迫半是诱惑地让斯佳丽吃完了整盘热气腾腾的食物,因为就未婚女子而言,在公众面前吃得越少越有风度。

作为查尔斯的年轻未亡人,斯佳丽17岁的生命应该整天被包裹在黑衣黑裙、愁云惨雾里,呈现出心如止水的贞静模样。

她不能任意欢笑随意跳舞,不能对男人具有任何非份之想,即使她从未爱过那个作为她丈夫的小伙子,即使她内心依然还有享受生活的热望。

那个时代对寡妇的要求就是如此。

在这样的清规戒律下,战前的斯佳丽依然轻松自在、称心如意,因为她表面上亦步亦趋地遵循淑女规范,骨子里反叛的火花却不时地迸发出来,实际上她是生活在一种!双性同体∀(andro gyny)的理想境界。

伍尔夫说:!在我们之中每个人都有两个力量,一个男性的力量,一个女性的力量%%最正常、最适宜的境况就是在这两个力量结合在一起和谐地生活、精诚合作的时候。

∀[4](P121)换句话说,斯佳丽无意识中的!男性特质∀(masculini ty)和!女性特质∀(fem ininity)同时在发挥着作用。

按照主流意识形态约定俗成的思维定势,相对于!女性特质∀的内涵,!男性特质∀就是男权中心主义肆无忌惮的张扬。

男性的至尊地位被合法化,他们的权威力量不容置疑,控制欲也变得空前高涨。

斯佳丽天生具有控制和主宰别人的欲望,只不过当她还是个为父母精心庇护的小姑娘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她的乡里乡亲和亲朋好友也只对她妩媚动人的外表和优雅得体的举止大加赞赏,没人去深究她性格中极具男性化的一面。

作品一开始就极有深意地指出:她如画一样令人赏心悦目的外貌和言谈是后天培养出来的,而不安分的小手和眼睛是属于她自己的,是与生俱来的天性。

美貌使她赢得众多男人的青睐,想娶她为妻的人不计其数,她敷衍他们,内心却对此不屑一顾。

被爱者在心理上拥有优越感,有毫不费力指使和牵引爱者情感导向的特权,而爱者心甘情愿地受到摆弄,甚至会为对方的!格外垂青∀而欣喜若狂。

这就不难推导出:一厢情愿爱情中的不平等关系在实质上与社会中男女地位的等级区分如出一辙,是控制与被控制、奴役与被奴役的关系,所不同的只是爱情中被动和主动的性别无法界定,而在主流意识形态!二元对立∀的预设中,男性一定是主体,女性一定是客体。

斯佳丽迷恋自己的女性气质,迷恋众星捧月般地被人追求呵护,对于作为!家中天使∀最高典范的母亲,她顶礼膜拜并刻意摹仿;另一方面,对拜倒在石榴裙下的男人们,她表面假意周旋实则颐指气使,并因此得意非凡,把他们对她的感情当作指挥和戏弄他们的工具。

在完美的!双性同体∀状态中,斯佳丽的生活真是如鱼得水,既和谐又惬意。

二如果说母亲埃伦是屈从于传统道德规范的77第2期 荆兴梅: 飘的女性主义解读!真女性∀的典范,那么斯佳丽则由于战争以及由此产生的生活巨变而跃身变为敢作敢为、挑战旧伦理的!新女性∀。

在母亲的眼中,!生活既不安适,也不快乐,不过她也没盼着安适的生活,何况快乐与否取决于女人的命运。

她承认,这个世界属于男人,产业归男人所有,管理产业才是女人的事,管理得好归功于男人,女人还得夸他能干。

男人只要手上扎根刺就叫得像头牛,而女人为了不打扰他,即便对生孩子的痛苦也得咬牙忍着。

男人言谈粗俗,经常酩酊大醉,女人却得对此装聋作哑,还得闷声不响地服侍醉鬼上床休息。

男人粗野暴躁,女人却总得温柔、优雅、宽容为本。

∀[5](P48)那个时代男女!二元对立∀的观念、主客二分的语境在此被勾勒得入木三分。

女孩小时候被调教是为了成长为淑女,受到男人的喜欢和追逐,然后理所当然成为有口皆碑的家庭主妇。

这种单元的伦理取向代代相传,逐渐内化成女人自我道德机制的一部分。

她们不仅对自己的被动处境毫无知觉,而且身体力行地教育年轻女子要以此作为人生宝典、金科玉律,有些作家甚至揭示出许多女性由于蒙昧和无知而成为男权帮凶的残酷事实。

亚特兰大沦陷的那个晚上,斯佳丽冒着被炮火炸成碎片的危险,一直护理玫兰妮到产下婴儿,又历经颠沛流离把他们带到相对安全的塔拉庄园。

这样做并不表明斯佳丽对玫兰妮具有手足般的深情厚谊,事实恰恰相反,她对玫兰妮深藏着刻骨痛恨,她甚至在玫兰妮生孩子痛不欲生时千百次地暗暗诅咒她赶快死掉。

她恨玫兰妮!抢走∀了阿希礼,却又因为曾允诺了阿希礼重返前线时要他照顾玫兰妮的郑重托付,英雄般地让玫兰妮睡被洗劫一空后家中最好的床,穿唯一的一双鞋子,挤下牛奶喂养婴儿。

斯佳丽男人般一诺千金的义气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至此她性格中有关!男性特质∀的一面开始公开粉墨登场。

在母亲病死父亲痴呆的情况下,斯佳丽成了塔拉庄园的最高掌管者,为了生存她像暴君般统治全家。

尼采在!权力意识∀中说: !每种欲望都是对支配的渴求;而每种欲望都有其视角,想迫使所有其它的欲望接受它为一种准则。

∀[6](P413)所谓!欲望∀是主流价值观念中强者对弱者控制和支配的欲望,所谓!准则∀是男权意识形态占主导地位的准则。

可以说,斯佳丽身上的女性气质隐退得越来越远,取而代之的是男性的思维定势,男性的掠夺性和攻击性。

她已没有了女性天生具有的优柔寡断特性,她的目的性变得相当明确,并且总会用毫不含糊的手段使之变为现实。

斯佳丽后来的滚滚财源,她在乱世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惊人力量,取决于她的!男性化∀。

她抢了妹妹的未婚夫,石破天惊地招摇过市经营木材厂和酒馆,战乱和贫穷已经消耗掉她过去淑女形象的每一丝温柔和高贵,生存变成了第一要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