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语文课件描述

大学语文课件描述



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 。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 成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小 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 入、周疏,以相济也。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 平,德和。故《诗》曰:‘德音不瑕’。 比喻2:乐师操琴 “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 (《史伯对桓公问》)


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 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 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
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 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 民无争心。故《诗》曰:‘亦有和羹,既戒 既平。鬷嘏无言。时靡有争。’ 来自比喻1:厨师和羹




三、《诗经》艺术手法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陈述铺叙)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就是譬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 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 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大多在诗的开端 )




一、《史记》体例
纪传体: 以“本纪”和“列传”为主体写作。 “本纪”:记述帝王生平事件,列于最前。 “列传”:人物传记,篇幅最多。 “表”:谱列人物和事件(表格)。 “书”:典章制度。 “世家”:子孙世袭的王侯历史。
2、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 后被贬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韩柳”。 “古文运动”,推动中唐文章革新,影响深 远。 《永州八记》为山水游记之代表作。

太尉曰:“某为泾州,甚适,少事;今不忍 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公诚以都虞候 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 孝德曰:“幸甚!”如太尉请。 自告奋勇, 正义凛然


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 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 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 外。 儆一效百,刚毅果断
思考: 1、"勇服郭晞"事件的起因是什么? 2、段太尉是如何处理这件事的?从中可看 出他的“勇”体现在哪里方面?

1:勇服郭晞 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 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 士卒无赖。 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 至撞杀孕妇人。 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事件的起因
3、节显治事堂 及太尉自泾州以司农征,戒其族:“过岐 ,朱泚幸致货币,慎勿纳。” 及过,泚固致大绫三百匹。太尉婿韦晤坚 拒,不得命。 至都,太尉怒曰:“果不用吾言!”晤谢 曰:“处贱无以拒也。” 太尉曰:“然终不以在吾第。”以如司农 治事堂,栖之梁木上。 泚反,太尉终,吏以告泚,泚取视,其故 封识具存。


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 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 ,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总结


从国家政治的角度,论证和与同的本质区别:
“同”:不分黑白、混淆是非的和稀泥 君可臣亦可,君否臣亦否。 “和”:承认矛盾存在的客观性和不同意见的合 理性的基础上达成的和谐 君可则献其否,君否则献其可。
返回




傅雷的三次“怒”: 第一次:1939年,傅雷在昆明和滕固吵翻了,一 怒之下,回上海去了。 第二次:作者与傅雷就翻译方法和黄宾虹画的两 次争论,显示出傅雷直率的性格。 第三次:“文革”初期,傅雷因不堪凌辱,以死 抗争,他的夫人也与他一起撒手西归,这是傅雷 的最后一“怒”
傅雷的“怒”不为私欲,不为功利, 往往是因见解不同而“怒”,尤其是最后的一怒而 死,更是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铮铮铁骨重重地 印在了那个昏暗时代的天幕上。 对中国知识分子品格的反思: 傅雷的“怒”,绝不只是一种个人的脾性,而是 知识分子的刚直品德的表现。 最后,作者对傅雷的崇高品德表示了深深的崇敬


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入见谌, 大骂曰: “汝诚人耶?泾州野如赭,人且饥死;而必 得谷,又用大杖击无罪者。段公,仁信大人 也,而汝不知敬。今段公唯一马,贱卖市谷 入汝,汝又取不耻。凡为人傲天灾、犯大人 、击无罪者,又取仁者谷,使主人出无马, 汝将何以视天地,尚不愧奴隶耶!” 谌虽暴抗,然闻言则大愧流汗,不能食,曰 :“吾终不可以见段公!”一夕,自恨死。

要义


1、思想认识层面 多样共存、多元并立,正视矛盾的客观性,在此 基础上求取社会政治的和谐发展。
2、道德品格方面 能够求“和”而存“不同”,须有容人的雅量与 坚持已见的操守。 (要有胸怀,又要有坚持原则精神 )

(美)奥尔多· 利奥波德
奥尔多·利奥波德 (1887—1948) “近代环保之父”,美 国作家,生态学家,土 地伦理学家。环境保护 主义的先驱,被誉为 “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 始者”




二十五年,复卒使孟尝君入秦,昭王以孟尝君为秦相。 人或说秦昭王曰: “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 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于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尝君, 谋欲杀之。 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 。”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 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患之, 问客,莫能对。最下坐 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 秦宫臧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 王,昭王释孟尝君。 孟尝君得出, 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关。夜半至函谷 关。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使人驰传逐之。孟 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 者有能为 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出如食顷,秦追果 至关,已后孟尝君出,乃还。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 宾客尽羞之,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自是之后 ,客皆服。(《史记 孟尝君列传》)

晓之以理,忠义明决

太尉曰:“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 既食,曰:“吾疾作,愿留宿门下。”命持 马者去,旦日来。 遂卧军中。晞不解衣,戒候卒击柝卫太尉。
邠州由是无祸。 留宿营中,以勇服人
2:仁愧焦令谌
先是,太尉在泾州为营田官。泾大将焦令谌取人田,自占数 十顷,给与农,曰:“且熟,归我半。” 是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谌曰:“我知入数而已,不 知旱也。”督责益急,农且饥死,无以偿,即告太尉。 太尉判状辞甚巽,使人求谕谌。谌盛怒,召农者曰: “我畏段某耶?何敢言我!”取判铺背上,以大杖击二十 ,垂死,舆来庭中。 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 ,手注善药,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取骑马卖,市谷代 偿,使勿知。

背景简介
傅雷的别号“怒庵”,他的善“怒”在朋 友中也是出了名的。 杨绛:傅雷满头棱角,动不动会触犯人又加脾气 急躁,止不住要冲撞人,他知道自己不善,在 世途上园转周旋,他可以安身的“洞穴”,只 是自己的书斋。
返回
内容述评
这是一篇悼念友人的散文。作品有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作者与傅雷长达27年的交往与情谊,二是傅雷 的“怒”与刚直个性,三是对中国知识分子品格的反 思。 思考:傅雷的三次“怒”
“荒野”是指人类没有涉足的地 方,荒野中的万物都是自由自在 地生长着,它们之间都是平等与 和谐的,“荒野”中存在健康的 生态系统,保持着自然的平衡。

杜甫

存诗1400余首,其诗深刻反映唐朝由盛转衰 过程中的社会风貌和时代苦难,被后人誉为 “诗史”。
各体皆长,五古、七律成就尤高。忧国忧民 ,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为“诗圣 ”。 韩愈《调张籍》: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 长。




晏婴(?—前500) 字平仲,又称晏子,维夷(今山东高密)人。 春秋后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历任 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的卿相,辅政长达 50余年。 以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著称。 据说身材不高,其貌不扬。

《晏子对齐侯问》 齐侯至自田,晏子待于遄台,子犹驰而造焉。公 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 ,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 对曰:“异。’
大学语文
《诗经》

一、《诗经》名称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孔子删诗: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论语· 为政第二》)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晞一营大噪,尽甲。 孝德震恐,召太尉曰:“将奈何?” 太尉曰:“无伤也!请辞于军。” 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 太尉尽辞去。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至 晞门下。甲者愕。 豪气冲天,视死如归

晞出见太尉。太尉曰:“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 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 罪且及副元帅.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 言未毕,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愿 奉军以从。”顾叱左右曰:“皆解甲散还火伍中, 敢哗者死!”
第二章

和而不同
出自《论语· 子路》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晏子对齐侯问》 选自《左传· 昭公二十年》 1、先秦散文大致分为哪几种? 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什么? 3、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什么?






《尚书》散文始祖 《春秋》第一部编年体
历史散文 先 秦 散 文 诸子散文 《左传》编年体 《国语》第一部国别体 《战国策》国别体 《论语》《孟子》 《老子》《庄子》 《墨子》《孙子》 《吕氏春秋》《晏子春秋》
张洁
教 学 目 的 教 学 重 点 作 者 简 介 背 景 简 介 内 容 述 评 艺 术 赏 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