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曾侯乙编钟
青铜器
食器
酒器
水器
乐器
乐器
最早流行的乐器叫铙,商代乐器主要是用铙,铙有两种一种是大铙, 一种是小铙。小铙是编铙,三个一组,五个一组,主要流行在中原地区。 演奏的时候经常是一个人举着,然后另一只手拿锤敲击。大铙主要流行 在长江以南,都是单个出现而且举不动,大铙重量很大,一定要有架子, 需要用撞击锤撞击它才行,一般敲都敲不出声音来,很厚重。
原国家主席江泽民于1999年视察湖北时,试敲曾候乙 编钟
世博会磁悬浮编钟
单个重达40公斤
湖北省博物馆陈列
需要提醒的是想要看出土编钟的原件,必须到 湖北省博物馆,在随州看到的是复制品。
国家首批一级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奏响三次 第一次奏响:1978年出土时,考古人员在随州一处修 理厂内试敲响过编钟。曾侯乙编钟出土后,文化部的音 乐家赶到随州,对全套编钟逐个测音。 第二次奏响:1984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35周年,省 博物馆演奏人员被特批随编钟进京。 第三次奏响:1997年,著名音乐人谭盾为庆祝香港回 归创作大型交响乐《交响曲 1997 :天·地·人》时,由国 家特批再次敲响了编钟。
青铜器
编钟
小组成员:黄国威 孙锋 郑啸天
青铜器(Bronze Ware)是由青铜合金(红铜与锡的合金) 制成的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时期的青铜时代。
青铜器的颜色真正做出来的时候是很漂亮的,是黄金般的 土黄色,因为埋在土里生锈才一点一点变成绿色的。由于青 铜器完全是由手工制造所以没有任何两件是一模一样的,每 一件都是独一无二、举世无双的。
钟,铙后来演化成了钟。钟有两种,一种叫甬钟 ; 一个叫 钮钟 甬钟倒过来就是铙,铙倒过来就是钟,这是乐器的一个发展。 为什么要给倒过来呢 ? 因为它的数量在逐渐增多,不可能都 是人一个一个地拿着敲,倒过来就可以做架子把它挂起来进 行敲击就行了,所以铙最终被用青铜铸成,它由大小 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 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 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 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
西周时期是编钟
三枚一套
编钟的构成
钮钟
甬钟
鎛钟
1978年出土曾侯乙编钟资料
曾侯乙编钟资料
19个钮钟、45个甬钟,外加楚惠王送的一件大傅钟 共65件组成。
这套编钟最引人注目的是工艺精美,音域可以达到五个八度, 音阶结构接近于现代的C大调七声音阶。 编钟上还标有和乐律有关的铭文2800多字,记录了许多音乐 术语,显示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先进水平。曾侯乙编钟是 目前中国出土数量最多、规模最大、保存较好的编钟,被誉 为人类文化史上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