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
• 其中,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接受工商银行不 良资产4077亿;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接受农 业银行不良资产3400亿元;东方资产管理 公司接受中国银行不良资产2700亿元;信 达资产管理公司接受建设银行不良资产 3800亿。
a
7
从1999年成立的专门接受和处理 不良贷款额分析不良贷款
• 1995年末,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余额为 39249.6亿元,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的贷款余额分别为14811.04 亿元、9588.19亿元和7777.98亿元。
a
11
二、有关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基 本理论
• 信用论 • 商业银行内在脆弱性理论 1、信息不对称理பைடு நூலகம் 2、委托代理关系导致的道德风险 • 贷款客户关系及竞争理论 • 困境银行的经营行为理论
a
12
信用论
• 核心论点: • 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商业银行的资产方
和负债方的市场价值都不相等;违约风险 永远存在。 • 同时,信用的广泛连锁性和依存性引发的 违约,会导致银行业已出现的不良贷款不 断扩大。
a
3
银行资产的分类
以美国为代表的五级分类法 • 正常类资产(Pass) • 关注类资产(Especially Mentioned) • 次级类资产(Substandard) • 可疑类资产(Doubtful) • 损失类资产(Loss)
a
4
不良债权(贷款)的定义
中国贷款分类发展的三个阶段: (1)1988年之前无资产分类标准 (2)1988-1997年“一逾两呆法”
• 国家方面的原因--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 • 银行方面的原因--对银行的监管措施和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 • 其他因素
a
20
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
• 作为一个外生变量,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对于银行 贷款质量产生的负面作用表现在:
• 1)扩张政策之后的紧缩政策使得企业的产品无法 销售,对应对银行贷款偿还无力。
a
17
困境银行的经营行为理论
• 已经损失全部或者大部分资本的银行,其 激励结构与正常的银行不同,经营行为也 发生变化:
• 1)为维持流动性只好高息揽储,导致资金 成本过高。
• 2)为弥补高成本必须要求高回报,但是高 贷款利率引起逆向选择问题,驱逐了低风 险的借款人,增大了贷款资产的风险。
a
18
困境银行的经营行为理论
a
13
商业银行的内在脆弱性理论
• 1、信息不对称理论 • 借款人比银行在信息方面占有优势地位,
这种优势不仅使得他们可以争取对于自己 有利的借贷条件,还可以隐瞒甚至提供虚 假信息。由于不可能存在充分透明的信息 制度,借款人和商业银行的信息一致是不 可能的。
a
14
商业银行的内在脆弱性理论
• 2、委托代理关系导致的道德风险 • 商业银行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着委
• 3)进行其他高风险的投资活动(如股票和 房地产投资)。
• 4)为隐瞒自己资不抵债的事实,不敢对违 约的借款人提起诉讼,只好继续对其贷款 或者将拖欠利息资本化。
• 5)当银行的经营进一步恶化时,经营者及 员工预期自己继续工作的可能性降低时, 舞弊和盗窃行为会进一步增多。
a
19
三、关于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
• 1995年末,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 为35.67%,以上三家国有商业银行则分别 为27.53%、28.16%和30%。
a
8
不良贷款数量估计(股份制商业 银行)
• 据国内金融业统计,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 底不良资产率为15%,地方性的城市商业 银行的不良资产率为25-30%。
• 法国里昂信贷银行估计前者为25%,后者 为50%。
• 2)在缺乏有效的资本账户管理的情况下,外资的 频繁进出会导致宏观经济的波动;同时国际游资 的趋利性、敏感性导致的资本外逃将给依赖外部 融资的国家带来灾难性的打击;一国币值的暴跌 将使企业外币借款成本激增,导致企业违约和银 行不良贷款的增多。
中国国有银行不良债权的 处置与资本市场
高级投资学专题之一
a
1
一、对不良贷款的概述及对我国不 良贷款的估计和现状
a
2
不良债权的定义
• 三个相关的概念:不良资产,不良债权, 不良贷款。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包括:国 外资产、储备资产、对中央银行的债权、 对企业和家庭的债权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 债权。债权仅指后三项,而贷款仅指债权 中以贷款形式表现的一部分。 因此,不良资产>不良债权,不良债权> 不良贷款。
逾期:贷款已经过期,借款人延期未还的贷款 呆滞:借款人短期内无偿还能力,但有相应的资 产作保证的贷款 呆帐:经过确认,借款人已无法偿还的贷款。 (3)1998年至今:“五级分类法”和“一逾两呆法”并 行,但是“一逾两呆法”仅在地方上一些小的商业 银行使用。
a
5
不良贷款数量估计(四大国有商 业银行)
托和代理关系,由于激励机制设计不当造 成银行经营者业绩大小与处罚不对称,从 而引发道德风险,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加。
a
15
贷款客户关系及竞争理论
• 银行为了保持贷款的长期需求,实现其长 远利润最大化目标,倾向于通过贷款来培 养与客户的关系,采取以贷款数量扩张为 特征的激进贷款策略。
• 贷款勉强(loan pushing):银行在一定的利 率水平下向贷款人提供超过其意愿需求的 贷款。
• 光大银行估计前者为18%,后者为40%。
a
9
2008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情 况
• 我国境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27万亿 元,不良贷款率5.49%。
• 从不良贷款结构看,损失类贷款余额 6058.2亿元,可疑类贷款余额4294.4亿元, 次级类贷款余额2301.5亿元。
a
10
2008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
a
16
贷款客户关系及竞争理论
• 如果市场中商业银行的资金供给大于借款 人的资金需求,贷款人会降低利率,刺激 贷款需求,于是贷款勉强出现。超额信贷 供给的结果是降低了借款人的贷款边际效 用,贷款资本的使用效率降低,这势必降 低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导致不良贷款的发 生。另一方面,随着利率的不断降低,银 行的利润也在不断降低,削弱了银行抵御 风险的能力。
•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估计:24-29 %(1997)。
•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估计:26.62% (2001,按上述级别划分,坏帐7%)。
• 美国斯坦普尔公司估计:25-30% (1997)。
a
6
从1999年成立的专门接受和处理 不良贷款额分析不良贷款
• 2000年7月28日,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共接受 国有银行不良资产14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