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疾病产生的根源

疾病产生的根源

疾病产生的根源现在人生活条件好了,可身心疾病却越来越多。

据统计,我国平均每9秒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每分钟有6个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天约800人死于自杀。

县级医院总是“加床太多,堵塞消防通道”,市级以上医院人山人海,每天都象春运。

很多疾病现在已经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老年性疾病越来越年轻化。

多种身心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世界第一而且遥遥领先,说明当今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东亚病夫! 不少人为治病花掉多年的积蓄,有的甚至花光积蓄,债台高筑。

疾病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外部环境污染是一方面,但更多的是“自作自受”——放纵自己的各种欲望,包括思想上的和行为上的放纵,不加克制。

行为上的放纵有抽烟、吸毒、酗酒、暴食、熬夜上网或看电视剧、纵欲、赌博、邪淫等。

思想指挥行为,关键还是思想上的放纵。

思想的放纵还表现在对情绪的放纵方面。

突发心脑血管疾病,十有八九与短期内情绪波动有关。

不良情绪是健康的第一杀手。

劳累一天,休息一夜即可恢复体力,而生气一次,身体产生的毒素,一个星期也不一定能够完全缓解释放。

现在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的精神心理和身体生理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

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以使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反之,不良情绪,如愤怒、焦虑、忧愁、怨恨、恐惧、绝望等,容易诱发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

临床统计数据显示,90%以上的疾病都与不良情绪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有的人生活无忧,情绪很好,每天乐呵呵,生活有规律,没有不良嗜好,可为什么还会突然发病,饱受疾病困扰呢?有一个一般人不知道的秘密,那就是人的潜意识中的负面信息能够引发不良情绪,危害身体健康。

有的人无故发火,有的人莫名地忧愁焦虑或郁闷或恐惧,不知担心什么,总是感到心里不安。

这些都是潜意识中的负面消息作祟。

负面信息来自哪里?一方面来自先天遗传因素,人的身高、相貌、性格来自遗传信息,事实上,还有更多的信息来自父辈,如遗传性疾病等负面信息。

负面信息主要来自后天因素。

人一出生,大脑就不断接受信息。

后天的生活环境、学习内容、情绪波动、遭受的挫折等信息,无一遗漏地都会被人的潜意识记录下来,绝大多数信息内容显意识都会忘记,但潜意识一个也不会忘记。

虽然已经过去二三十年,有的人仍然会在梦中重温当年参加考试的紧张和焦虑情绪;有的人会在梦中显现某人忘恩负义、虚伪奸诈的情景,一觉醒来气的难受。

又如,你曾经非痛恨恨某人,时间久了,你的意识可能已经忘记了,但你的潜意识可没有忘记,“痛恨”的不良信息时时都在“做功”,毒害你的身体。

表面上心平气和,表层意识风平浪静,但意识的深层却是波涛汹涌,潜意识中的那些负面信息,时时都在制造毒素,危害身体健康。

因此,保持身心健康,疗愈疾病,延缓衰老,第一,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第二,要释放掉潜意识中的负面信息。

首先来看第一点,我们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吗?我们能做到遇事不着急,不上火,不抱怨,逆来顺受吗?我们能做到不为生活忧虑吗?面对衰老和疾病,我们能不伤感和忧愁吗?想到多年之后,我这个会思考的“万物之灵”将会死亡,然后灰飞烟灭,我们能不恐惧吗?“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

一般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等几种基本情绪。

据最新医学研究,人的情绪有数百种之多。

各式各样的情绪中间还有许多细微的差别与混合变化。

主观意识很难控制情绪波动。

其次,我们来看第二点:释放潜意识中的负面信息。

如何释放就是一个大问题,即使知道如何释放,也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就能万事大吉了。

要解决以上两个问题,首先必须从了解我们的宇宙和认识自我生命开始。

现代生命科学研究发现,人体是一个开放的超巨系统,时刻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古人认为人体是个小宇宙,人体结构和运行原理和宇宙是一样的。

但是这个神奇的小宇宙,一般都被白白浪费掉了,不管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结果都一样,接下来就是疾病、衰老和死亡。

宇宙从何而来?“大爆炸理论”认为,大约150亿年前,一个体积极小、密度极高的奇点突然发生大爆炸,时空从此开始,物质和能量由此产生,宇宙从密到稀、从热到冷、不断膨胀,形成了我们今天的宇宙。

宇宙大爆炸理论从数学和物理理论上被证明,为大量天文观察数据所证实,为目前科学界所公认。

英国皇家学会主席、天文学家马丁·里斯认为,宇宙似乎受到了6个数字的支配,其中每个数字都有很精确的数值,就像是被精心调试过的一样,大爆炸那一刹那,初发条件哪怕差亿万分之一,就不能形成星球、星系和生命。

宇宙形成的数据显示,核作用力只要改变4%,碳元素就不能形成,以此为基础的生命就不可能出现。

大爆炸之后,星球、星系的形成,以及井然有序地运行等,众多太初的条件和参数都是无比精确的设置。

月球以每小时16.56公里的速度自转,另一方面也在绕地球公转,它自转一周的时间正好和公转一周的时间相同,所以月球永远以一面向着地球,她的背面直到太空船上去拍照后,人类才得以窥视其容颜。

以前天文学家认为月球背面应和正面差不多,但是太空照片显示月球背面竟然相当崎岖不平,绝大多数是陨石坑和山脉,只有很少的熔岩海,而对着地球的一面却非常光滑。

月球距离地球38万公里。

太阳距离1亿5千万公里。

两两相除,我们得到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月球到地球的395倍远。

太阳直径约为138万公里,月球直径约为三千四百多公里,两两相除,太阳直径约为月球的395倍大。

太阳直径是月球的395倍,但离地球395倍远,由于距离抵销了大小,两个天体在地球上看起来,它们的圆面一样大,所以我们白天看到的太阳和晚上看到的月亮大小差不多。

白天有太阳,晚上有月亮,月亮绕着地球转,地球又带着月球一起绕着太阳运转。

地球能够适应人类的生存,有一个前提非常重要:地球的南北轴基本上是稳定的,使得地球的南极、北极得以固定,地球上其他地方四季分明,气候相对稳定,一切动植物都在相对稳定的气候中生长。

而这一切,必须归功于月亮。

地球的自转和月亮围绕地球的旋转,使得地球和月亮处于一种动态平衡,月亮就是地球的稳定器。

假如没有月亮,或者月球的质量小一点,地球运行的轨道就不能被稳住,地球就会摇晃,地球的南北轴就会不断偏移,科学家说,最大的偏移角度可能会达到90度。

也就是说,南极、北极会变成赤道,赤道会变成南北极。

如此一来,地球的气候彻底混乱,生命很难在地球上生存。

天文学家沃德和布朗利还列举了一系列令人叹服的事实,说明在地球的其它众多特征,比如海洋、板块构造、氧气含量、臭氧层、热含量、地球轴线的倾角等数据,都是无比精确地设计,正好适合地球生命的生存。

科学家牛顿断言:如此美妙绝伦的太阳系,只有在美妙绝伦的智能下才会诞生。

爱因斯坦说:“任何人看到宇宙如此深奥而和谐,他不可能不联想到上帝。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相信世界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这种思想叫“智能设计论”。

当代伟大的科学家斯蒂芬霍金,在他的新书《大设计》中也说:“我们的宇宙和它的定律显然是一种设计,这两者都是为支持我们而量体裁制的”。

生命是如何产生的?进化论认为,生物起源于遥远的历史中海洋里“碰巧”形成的一个单细胞,单细胞又碰巧形成多细胞,就这样一步一步地不断“碰巧”,形成越来越复杂的生物,完全靠盲目地运动,最终“碰巧”形成了有智慧会思考的存在物——人类。

英国数学家霍伊尔将生物化学资料拿来演算一番,发现从无机氨基酸,凭偶然机会演变成构成生命所必须的蛋白质的几率是10的40000次方分之一。

形象的说,这种可能性就相当于一个不识字的孩子,把26个英语字母撒来撒去,碰巧撒出了《莎士比亚全集》。

科学资料的综合数学分析表明:单靠“碰巧”形成生物是不可能的。

许多知名科学家从各自的数学分析中得到同样的结论:生物偶然发生的数学概率为零。

伟大的法学家孟德斯鸠曾经用一加一等于二一般简单无误的逻辑质问道:靠完全盲目的运动就能产生智慧的存在物——人类,还有什么比这更荒谬的吗?二十世纪后期,科学界从天文学到细胞生物学,有了惊天动地的发现。

大爆炸论中宇宙年龄的数据,把达尔文主义“只要有充分时间,生命就能够在盲目偶然的过程中出现”的基石搬走了。

在生物学研究方面,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 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生命是智慧的设计。

科学家在揭开细胞内部的奥秘过程中,看到细胞内部不可简化的复杂性:不同物种DNA分子中碱基的排列顺序是不同的,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基因密码。

科学家在认真研究细胞学中的DNA构造,看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周密安排,因此产生了生命,其中必有高度智慧的秘密”。

细胞里面有太多微管,微丝,线粒体,液泡、遗传物质等细微结构,如此复杂的系统结构,怎么可能自然形成?美国研究细胞起源的著名生物学家莫拉博士指出:“进化论所面临的难题没有一个能解决,其中之一就是关于第一个细胞的形成,因为环境中物理化学作用只能促使复杂分子分解为简单分子,而不可能从简单向复杂方向发展,并顺利地聚合成复杂而有生命的系统。

”20世纪生物学上最大的发现,就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Cambrian Explosion)。

在距今约5.3亿年前一个被称为寒武纪的地质历史时期,地球上突然涌现出各种各样的动物,它们不约而同迅速起源、立即出现,丝毫没有留下任何进化或演变的痕迹,故称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依照达尔文的进化论,生物进化经历了从水生到陆地、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漫长的演变过程。

1984年在中国云南澄江县帽天山发现的大量化石(称“澄江生物群”)。

中国科学家通过对云南澄江古化石研究,向进化论提出了挑战。

1999年中国科学院的《国家地理》杂志报道说:“寒武纪化石研究最惊人的发现,就是所有动物的祖先都是同时出现的,都曾站在同一起跑线。

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后,就再也没有新的物种产生。

达尔文时代,没有任何用于生物学研究的仪器和设备,没有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

达尔文“发现”进化论,完全靠凭空想象,感性上看像那么回事,于是就得出结论。

比如他看到人和猿有某些相似之处,就断定古猿是人类的祖先。

现代基因学研究发现,人和猿是基因不同的两个物种,猿永远不可能进化成人。

科学上,如果一个理论的证明违背逻辑,这个理论就不能成立,但是人们对进化论的逻辑错误却视而不见:如果人是猿进化来的,人和猿就会有许多相近的特征;因为人和猿有许多近似之处,所以人就是猿进化来的。

稍有头脑的人都知道这种循环论证毫无意义。

但是这种似是而非的“证明”贯穿于进化论所有的证据之中。

一个多世纪以来,科学界一直存在一个“潜规则”:凡是复杂精巧无比的系统结构,凭人类的智慧创造不出来,又解释不清其形成的原因,这些问题统统归结为“自然形成”一类。

生活常识告诉我们,纯粹自然形成的东西,一定是无序的、不规则的和杂乱无章的,而复杂的,有规律的,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系统结构,一定是意识主导下的产物,绝对不能“自然生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