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_飘_中郝思嘉复杂性格之心理分析_王丹
_飘_中郝思嘉复杂性格之心理分析_王丹
弗 洛 伊 德 认 为 , 人 格 结 构 有 三 个 组 成 部 分 :“本 我 ”(id),“自 我 ” (ego)和“超我”(superego)。 女主人公郝思嘉的性格正好吻合了弗洛伊 德人格结构理论中的本我和超我因素。
一、郝思嘉人格中的“本我”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是一个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无意识的结 构,完全隐没在无意识之中,它主要由性的冲动组成。 用弗洛伊德的话 说:“本我是人们所有的热情、本能和习惯的来源,是遗传本能和基本 欲望的体现者,它没有道德观念,甚至缺乏逻辑推理,有益的需要就是 不 惜 一 切 代 价 满 足 本 身 。 ” 本 我 所 遵 循 的 是 “ 快 乐 原 则 ” (pleasure principle),寻求欢乐和躲避痛苦是本我最重要的功能 。 在人一生的精 神生活中,“本我”起了最重要的作用。 既然本我在人的一生中起了最重要的作用,那么郝思嘉与众不同 的行为和思想自然可以从她的本我人格中找到最好的答案。 郝思嘉从 小就是一个与传统格格不入的人,她的原则就是“快乐至上”,她为了 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完全可能去做一些被传统社会道德和舆论视为 “大逆不道”的事情。 本我的体现之一是她满足了弗洛伊德人格分析中 的性的冲动,在她身上是指获得爱情的冲动,这就解释了郝思嘉对待 爱情如此与众不同的原因。 她苦苦爱恋卫希礼(Ashley),为了得到他, 她可以什么都不在乎。 这一点正好符合了弗洛伊德的“快乐原则”:即 只要自己能获得快乐,在获得快乐的过程中所遭受的痛苦、折磨都不 能成为她自己追求快乐的障碍物。 她对爱情的追求证明了郝思嘉的本 我的巨大力量。 为了获得自己想要的爱情,她可以不在乎后果或是非 对错。 本我的另一个体现是郝思嘉的言行上。 她的本能的欲望使她常常 我行我素,背离了社会的规范,只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 他明明知道她 的行为并不符合当时社会对一个淑女的要求,但她并不在乎,甚至对 那样的生活很厌恶。 这也就解释了她为什么那么与众不同。 她公开向 传统的淑女礼节挑战:“我可偏要照我要做的做,照我要说的说,随便 人家怎样不喜欢,我都不管。 ”对于郝思嘉来说,尽情地玩乐是她的本 能追求,当那些淑女的礼节约束了她对自由、快乐的追求时,他当然要 毫不犹豫的摆脱掉那些束缚。 本我还表现是郝思嘉在求生的奋斗过程中所展现的真实本性。 弗 洛伊德曾把“本我”修正为两类,即“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 “生存本 能”是同维持个体生存及绵延种族有关的最广义的本能,它是人类动 物性的表现,它追求自找满足,不顾及社会和他人。 内战爆发后,郝思 嘉家的整个庄园被军队洗劫一空, 严峻的生存问题摆在了她的面前。 对她来说,生活的全部就是要“找到充分的食物以免饿死,要找到充分 的衣服以免冻死,要使头上的屋顶不至于漏得太厉害”。 想要活下去的
科技信息
○高校讲坛○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08 年 第 30 期 Nhomakorabea《飘》中郝思嘉复杂性格之心理分析
王 丹 1,2 (1.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中国 天津 300191;2.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基础部英语教研室 河北 廊坊 065000)
【摘 要】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中关于人格结构“本我”、“超我”的理论,对小说《飘》中女主人公郝思嘉的行为和性格进行了具 体、全面地分析,从而发现正是郝思嘉内心中“本我”和“超我”的激烈冲突导致了她复杂、矛盾的多重性格。 但也是这种冲突使郝思嘉这个人物 形象具有了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
二、郝思嘉人格中的“超我” 弗洛伊德认为,“超我”是本我的对立面,是人格在道义方面的表 现,是理想的东西。 用通俗的话说,超我就是“良心”,它需要努力才能 达到,它是完美的而非快乐或实际的,他是禁忌、道德、伦理的规范和 标 准 以 及 宗 教 戒 律 的 体 现 者 。 超 我 追 求 “ 道 德 原 则 ” (morality principle)。 超我在郝思嘉身上的一个体现是时常产生的自责感、负罪感。 她 虽然从内心里渴望随心所欲的生活, 并且经常表现出极度的本我倾 向,但与此同时,她心理的超我和超我的意识也时常对她起作用,也在 某种程度上约束着她的行为。 郝思嘉的母亲出生富贵,一切言行举止 都完全符合贵族身份,是传统道德的完美化身。 郝思嘉面对这个可以 称之为“女人楷模”的母亲,态度十分矛盾。 一方面,她的本我始终想彻 底摆脱传统的束缚,因而她时常对母亲显示得很叛逆;另一方面,她又 被母亲的高尚品德和高雅举止所折服,“很想学她妈妈的样子”。 她在 对抗母亲的时候,心理常感到莫名的压力,同时又怀有自责的心情。 超 我在她的潜意识里让她清楚什么是她应该做的,告诉她应该遵守那些 道德传统,放弃原始的欲望,但本我又在思想上统治着她,使她的行为 举止与潜意识的道德规范背道而驰。 而当她的行动战胜了潜意识的时 候,她有时还是会觉得惭愧,这就是超我起作用的结果。 超我的另一个体现是她对待白瑞德和卫希礼的态度上。 她明明知 道白瑞德一直深爱着她, 但她只有在自己有需要的时候才会去找他。 因为她知道白瑞德就是她的影子,他们是同一类人。 郝思嘉始终不爱 他,或者说没有意识到对白瑞德的爱,就是因为超我在她的爱情观上 起了太大的作用。她不喜欢那些与传统道德规范背道而驰的人。所以, 他苦苦追求、痴迷于卫希礼,其原因是:她希望找到一个与社会道德要 求比较接近的男人。 卫希礼身上体现的正是郝思嘉性格中受社会道德 观念影响的超我。 这种超我也导致了她始终看不清自己苦苦追求的 人,并不是最适合自己的人。 这表明:在本我和超我的斗争中,本我虽 然总是居于主要地位,但超我对个体极有可能造成一生的影响,这种 影响的大小和好坏,取决于超我和本我在对抗中各自力量的强弱。 在 郝思嘉身上,超我在爱情观上战胜 了 本 我 ,从 而 影 响 (下 转 第 570 页 )
当然,也是因为本我在她的一生中起了支配性的作用,才导致了 她两段错误的婚姻,甚至在最 后 ,一 直 深 爱 他 的 白 瑞 德 (Rhett)觉 得 自 己永远也得不到她的爱情,也离开了他。 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郝思 嘉的悲剧命运是由于本我在她身上起了太大的作用而导致的结果。 正 是由于她敢爱敢恨,甘愿冒天下之大不韪而达到自己的目标,才使她 错过了最理想的对象,才使她的性格有些跋扈、专横、武断、冷酷、不近 人情。 但不管怎么样,她的本我使她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坚强地生 存了下来。 她的矛盾性格也是在此基础上开始形成的。
【关键词】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本我;超我;性格;人格结构
《 飘 》 (Gone with the Wind) 是 美 国 女 作 家 玛 格 丽 特·米 切 尔 (Margaret Mitchell)在 20 世纪 30 年代写的一部长篇小说。 这部小说一 问世便成了美国小说中最畅销的作品 ,女主人公郝思嘉(Scarlett)更是 令读者深刻印象。 一些评论者把她说成没有任何可取之处的人,而另 一些评论者把她解读为追求自立自强的女性主义者。 这不禁让人疑惑 郝思嘉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她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 其实郝思嘉既 非天使也非魔鬼,因为作为纷繁复杂的社会中的一员,人的性格不可 能是单一的,只能是多种性格特点的总和。 郝思嘉就是这样的多面体 之一。 我们在她身上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一些极具戏剧性的冲突,也是 这些冲突使郝思嘉的性格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 因导致了她的多重、矛盾的性格呢? 笔者发现,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 学来进行分析她的行为,会发现郝思嘉复杂而又矛盾的性格源于她内 心的一种激烈冲突,即“本我”和“超我”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
本能驱使她这位昔日的贵族小姐放下架子,亲自去田地干农活。 郝思 嘉甚至放下自己的骄傲和自尊,去求那些过去追求过她的男人来解决 了自己的经济问题。 虽然她的行为用伦理道德判断,是值得质疑甚至 批判的,但这恰恰说明了生存是第一位的。 当能否活下去都是问题的 时候,还有什么尊严可谈呢? 为了求生而表现的另一个本我,体现在她 借钱买下一家锯木厂的事情上。 那个时代的女人不应该在社会上和男 人进行竞争。 但她不仅做了女商人,而且她还凭着自己的姿色和独特 的经营方式,击垮了同行中的男性竞争对手,成了木材行业里的佼佼 者。 在这一点上,郝思嘉的行为与现代社会中商场的竞争是一样的 。 竞 争就应该强者胜,弱者汰。 她的竞争意识也是她内心的一种渴望,也可 以说是她女性意识的觉醒。 这种觉醒是她的本我在起作用的结果,即 只要她想要的,不管是不是女人该做的事,她都会做。
544
科技信息
○外语教研○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08 年 第 30 期
多经验、更好服务尽在 DHL 特快专递。 (排比结构) (2).更光滑、更细 腻、更亮泽,一旦使用,持久拥有。 (排比结构)
4.套 译 法 。 就是套用英语在汉语中已经沉积下来的固有模式。 如: (1)A Mars a day keeps you work,rest and play. (玛斯巧克力广告) 每天一块玛斯巧克力,工作娱乐自在悠闲。 (2)One Man's disaster is another man's delight.( 商 家 削 价 促 销 广 告) 一人开心一人亏损。 广告语(1)是由英语谚语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和 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 Jack a dull boy 糅合而成。 广告语(2)是改写 英语谚语 One' s meat is another man' s poison 而成的。 而这些谚语在 汉语言文化中早已被人们所熟悉,源语言和汉语言群体有相同的文化 预设,容易被人们共同接受,此时采用套译法既能准确传达原文意境, 又能在汉语言中被人们广泛接受,从而达到其宣传目的。 [7] 二、比喻的运用与翻译 (一)比 喻 的 运 用 比 喻(Figure of Speech)也 是 广 告 英 语 中 常 见 的 修辞手法, 它用来表达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关系, 渲染语言的具 体性和形象性, 以增强语言的美感, 从而唤起消费者对产品的一种心 理联想。 它主要包括明喻 ( simile )和暗喻 (metaphor ). 明喻是用 like、as 或其它词指出两个截然不同的事物之间的相似 之处。它可以用简单、具体的形象化描述说明抽象或复杂的概念, 因此 广告作者经常在广告中使用明喻。 [8] 如: (1)Light as a breeze, soft as a cloud. 轻如风, 柔如云。 这是一则服装广告标题, 形容其服装用料: 轻如拂面之微风, 柔 如天上之浮云。 消费者看了这一标题, 自然可以想象到用这种面料所 做的服装的轻松感和舒适感, 会情不自禁产生购买的冲动。 [9] (2)Featherwater : light as a feather . 法 泽 瓦 特 眼 镜 — — —轻 如 鸿毛。 广告中将 Featherwater 眼镜的重量用鸿毛作比。 传达给消费者这 种树脂镜片不仅不容易碎 ,而且比较轻的信息 ,因而深受消费者青睐。 暗 喻 也 是 用 来 表 示 两 种 不 同 事 物 之 间 的 相 似 关 系, 但 不 使 用 as 或 like,而 是 用 具 体 、简 单 、生 动 、人 们 所 熟 悉 的 东 西 比 喻 抽 象 、复 杂 、 晦涩的陌生事物, 从而获得更形象、更深刻、更新颖的表达效果。 [10] 例 如: (1)The most sensational place to wear satin on your lips. 为您的嘴唇穿上柔顺光滑的丝绸。 [11] 这则广告把口红比作了缎子 ( satin) , 形容这种口红如果擦在唇 上这处最富有激情的地方, 就好似穿上了光亮柔滑、 细薄透亮的绸缎 一般。 (3)ALL O F N EW YORK is a stage. 整个纽约是个大舞台。 这是一则纽约市的旅游广告, 将整个纽约比作一个大舞台, 意在 鼓动游客到纽约去“表演”一番, 尽兴地风光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