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玫瑰之约小小说欣赏编辑制作:林夕梦英雄张海霞一他二十岁的时候,她正好十岁。
她坐在台下,晶晶亮的眸子中全是台上英武的他。
他是学校请来的英雄,笔挺的军装上一张黝黑却棱角分明的脸,因为激动透着健康的红晕。
他在台上大声地念着手中的演讲稿,只剩下三根手指的右手高高举起,如同一面灼目的旗帜。
在一次实弹演习中,面对一颗滋滋作响的手榴弹,他毫不犹豫地拣起来扔出去,挽救了被吓呆的战友。
她的眼里噙满了泪水,朦胧中台上的他是那么高大英俊,连他那浓重的乡音都显得那么亲切。
“他真是个英雄,我会一辈子记住他的”她在心里默默地想。
二他三十岁的时候,她二十岁。
学校组织去农村体验生活。
如果不是村干部郑重地向大家介绍他曾经是英雄,她是一丁点儿也认不出他了。
埋头在田里劳作的他跟其他的农民已没什么两样,披着一件灰扑扑的褂子,失却了红晕的脸还是那么黑,却变得暗沉,村干部介绍的时候,他憨憨的笑,脸上,怎么也找不到十年前年轻的影子。
他坐在田头抽着烟卷,好几次她都想走过去跟他说几句话。
看着烟头一明一灭,她终于还是没过去。
她实在想不出该对他说什么话。
三他四十岁的时候,她三十岁。
他在她所在的城市摆了个摊,卖鸡蛋煎饼。
五岁的女儿吵着要吃煎饼,她先认出了他的手,抬头看他的脸,恍若隔世般,已然很陌生了。
她忍不住悄悄告诉女儿卖煎饼的是一个英雄,女儿懵懂地吵闹着,要去看英雄。
她带着女儿折回去,女儿仔细看着那只残缺的手,然后哇地一声大哭起来。
她匆忙带着女儿离开。
一边哄着女儿,一边回忆自己十岁的时候第一次看见这只手,一点都不觉得害怕,只有敬佩。
她还记起来当时听完报告回到家,小小的她弯曲起两根手指,模仿三指的样子,想象着那种悲壮。
四他五十岁的时候,她四十岁。
她在民政局混上了科长的位置,工作还算清闲,生活不好不坏。
当他在她办公室外面探头探脑的时候,她根本就没认出他,原来他是来申请困难补助的。
她给他倒了杯茶水,他受宠若惊地捧着,只会一迭声地说谢谢。
她陪着他办完了所有手续,而他不知道为何受到如此礼遇,越发地惶恐不安,一个小时里说了不下五十声的谢谢。
望着他佝偻着背离开,她开始努力回想他年轻时的样子,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他真的曾经是个英雄吗?”问自己这个问题的时候,她觉得那么茫然。
五她五十岁的时候,他已经不在了。
那天她在办公室喝着茶,翻着报纸,四十年前的他突然映入眼帘。
犹如被雷击般,她手中的茶杯怦然落地。
他在回乡的公交车上遇到一伙劫匪,一车人里只有他挺身而出,搏斗中,他被刺数刀身亡。
报道还提到,他的右手只有三根手指,年轻时他就曾因救人成为部队里的英雄典型。
那张穿着军装的年轻的照片,据说是他唯一的一张相片。
一瞬间,泪水又涌上了她的眼睛,恍如四十年前她含着泪眼坐在台下仰望。
玫瑰之约胡子狼夫妻俩失业后,便在离医院不远的地方开了家花店。
店不是很大,生意也是一般,仅仅能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罢了。
因为离医院近,做的生意大都是去探望病人的,回头客也就寥寥无几了。
男人是为数不多的老客户,而且很特别,每隔三天就会来买一朵粉玫瑰。
时间总在九点半左右,男人就会出现在店门口,坐在三轮车上,手里拿着三块钱,然后冲着里面叫着:老板,帮我拿一朵粉玫瑰!声音中带着疲惫。
花店开了一年多了,那男人就买了一年多的花。
由于妻子的手艺好价格公道,再加上为人又和蔼,所以花店的生意好了起来,医院里的许多医生和护士也成了老主顾。
一年一度的情人节又到了。
玫瑰花是特别的好卖,价格虽然是平时的好几倍,但夫妻俩还是忙得连晚饭也顾不上吃一口。
快十一点了,买花的人依然是络绎不绝。
妻子的手在忙着包花,但眼睛却不时的往门外张望下。
丈夫明白妻子在等谁,心里便莫名其妙的升起了一股怪味。
男人的身影终于出现了。
这次他没有在门外买花而是走进了店里。
老板,帮我包十一朵玫瑰,还是粉色的!二百二十块!丈夫随口报了个价格。
男人听后,犹豫了下问道,能不能便宜点?今天是什么日子啊,一年才一次的情人节!你去别家店问问,有这样便宜的价格吗?丈夫冷冷地回答着。
男人没有说话,低着头在那只很陈旧的黑色皮包里拿着钱。
老板,真不好意思,我……我……只有两百块!余下的能明天拿来吗?男人的脸在灯光下红红的。
丈夫刚想开口说话,妻子却先说话了。
老客户优惠,给一百八十块吧!妻子的话让丈夫的脸上露出了不快。
谢谢,谢谢老板娘!男人充满了感激。
男人从包里取出了一大把钱,有一块的硬币有五块有十块的,就是没有五十以上的大额票。
堆在帐台上,妻子数都没数,就放进了抽屉里。
男人不满的问妻子,怎么不数下?妻子没有回答丈夫,而是用最快的速度,包出一束今天女人包的最漂亮的玫瑰花。
男人把花拿在手里,又连说了几声谢谢。
男人手捧着鲜花匆匆的往外走,和一个刚踏进大门的护士撞了个满怀。
护士见是男人,脸上充满了亢奋。
快去,快去!你老婆能开口说话了。
男人听了蹬着三轮飞似的冲向医院。
老板,还有多少玫瑰,我们全包了!护士欢快的叫着。
你要那么多玫瑰干吗?女人很奇怪的问着。
你不知道啊,那女人醒了,一年多了终于醒了。
爱情的力量太伟大了!护士一脸的喜悦,催促着女人包花。
到底是怎么啦?女人开始包花了,一旁的男人好奇的问着。
一年前,男人和女人结婚不到半年,一场车祸就使女人成了植物人。
而肇事的车和司机却借着浓浓的大雾,逃得无影无踪。
为了寻找那辆肇事车,男人放弃了体面的工作,蹬起了三轮。
白天,他穿行在大街小巷,边做生意边留神着肇事车,晚上便到医院照顾着妻子。
药物治疗对躺在床上的病人已经起不了任何的效果了。
男人打听到一个办法,就是用妻子平时最喜欢的物品,放在她的眼前,来刺激她的神经系统,也许有可能唤起她的记忆。
这样的成功率虽然连万分之一都不到,但男人却始终相信,妻子会醒来的。
妻子最喜欢的就是粉玫瑰。
于是,男人就买起了粉玫瑰,希望能出现奇迹。
为了抢救妻子,男人已经是倾家荡产,而且借了不少的债。
蹬三轮赚来的钱连付住院费常常都不够……护士讲的故事还没结束,女人已经是泪流满眶。
丈夫也在一旁沉默地抽着烟。
女人出院的这天早上,那辆三轮车上是插满了粉玫瑰,不多不少,正好是九百九十九朵。
蹬三轮车的男人,不知道这些花是从哪来的。
因为,这辆三轮车晚上是停在医院的车棚里的。
最好的生意诵诗认识一个老板,是做电器、建材、化工等生意的,拥有两幢营业大楼,几千平方米的库房、门面房,每天的成交量很大。
在这个县城,他是个很出名、很会做生意的老板。
老板已经五十多岁了,貌不惊人,言语也不多。
原先闯过东北,被人当成过盲流,干过木匠,做过油漆工,承包过土地,在海边搞过养殖,什么脏活儿重活儿都干过,什么苦也都吃过。
后来,到这个小县城租了一间门面房,卖起了油漆,慢慢发展,慢慢做大,终于成就了今天这样的规模。
直到现在,他还每天起早贪黑,在门市打理着。
我和他很熟稔,经常在一块儿坐,但很少听到他谈过去的事。
他做生意很活络,凡是顾客要求的,没有不成的。
一次,我在他门市玩,来了一位顾客,提着一桶内墙立邦漆,盖子已经打开,显然已经用过了。
那位顾客说:“老板,这种立邦漆质量不好,我得退掉。
”老板没有一句怨言,痛快地说:“行。
”他喊来营业员,按原价把钱退给了那位顾客,顾客高兴地走了。
目睹了这件事的我,很有点不平,就说:“天下哪有这样的事,漆已经用过了,怎么还能退呢?”老板笑笑,对我说:“老弟,做生意嘛,要朝远处看,我虽然损失了一桶漆,但没伤了和气,没伤了信誉。
”我从心底佩服地说:“你是最好的生意人,这是最好的生意。
”没想到,他摇摇头,不赞成我的话,他说:“我最好的生意不是这些,挣点钱不算什么。
我感到满意的最好生意,今天跟你拉拉吧。
”接着,他向我说起了他的最好生意。
他收的第一个营业员跟着他干了三年,进货、配货、销售、收钱,全是这个营业员。
这个营业员很聪明,也很能干,业务越来越熟。
干得正得力的时候,他给了这个营业员一大笔钱,对他说:“娘家虽好,不是久留之地。
你也成熟了,出去闯一闯吧。
”这个营业员恋恋不舍地走了,现在他在另一个城市做木材销售,资产大概有几千万了。
第二个营业员脑子好使,也很勤快。
对内部情况熟悉后,这个营业员开始不安分了,每天收那么多的钱,他有点眼红,于是今天拿几十,明天拿一百,晚上出去潇洒了。
老板心知肚明。
一次,这个营业员在朝自己口袋里装钱的时候,被老板撞见了。
老板没有发火,把他叫到跟前,心平气和地说:“人在社会上活着,要行得正,做得正,真正是一个人,叫人家相信,这一辈子才没白活。
”然后,他给了这个营业员一些经费,让他出去做生意。
后来,这个营业员没给他丢脸,在一个县城销售瓷砖,生意很红火。
第三个营业员高考落榜,家里很困难,就到他这里打工。
每月能挣近千元,吃喝不愁,还能贴补家里,慢慢地也就安于现状了。
老板对他说:“你不能像我这样一辈子待在家门口。
你还得考大学,出去见世面,做大事情。
”于是老板让他一边打工,一边复习功课。
这个营业员也很听话,平常刻苦学习,第二年参加高考,考上了重点大学。
在求学期间,老板每个学期都要资助他学杂费、生活费……说着,老板指着大厅里的几个营业员说:“在我这里干,是临时的,一个一个,我都要把他送出去,这就是我最好的生意。
”迎宾竹齐运喜郑副市长喜欢舞文弄墨,尤爱画竹,工作之余总爱操起画笔涂涂抹抹地忙乎一阵。
这天,郑副市长正在家中画台上创作“百竹图”,红尘宾馆的马经理来了。
他似乎特别喜欢“百竹图”,当即表示花两万元买回去,放大后镶嵌在总台大厅里。
郑副市长一怔,心想:前天我在红尘宾馆,看见总台大厅里挂着一幅迎宾松,马经理为何还要再花钱买?未等发问,马经理就向郑副市长作解释:那幅迎宾松档次太低,昨天他下令撤了。
郑副市长笑笑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我的画不值那么多,只收2000元,我多一文也不要。
你先回去,我正儿八经画一幅迎宾竹,晚几天给你们送去。
”马经理走后,妻子淑芬买菜回来。
郑副市长乐呵呵地迎上去,叫淑芬给他炒几道好菜。
淑芬见他一脸喜气,问:“有客人用饭?”郑副市长笑道:“客人走了,就咱俩,小饮几杯酒,庆贺第一次获得润笔费。
”淑芬先是一怔,问明事情经过后,微笑道:“老郑,的确该给你炒几道好菜,你的墨宝的确够水平。
不瞒你说,前不久省里举办书画赛,我从你的作品中挑了最好的一幅竹图,化名给他们寄去,结果你的那幅……”淑芬稍一停顿,郑副市长便接过话茬儿:“不是自吹自擂,我的作品肯定名列前茅,我是专门研究画竹的,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精。
”淑芬长叹一口气,脸上露出淡淡的苦笑:“评委们给每幅作品逐一打分,结果你的作品排名109位,108将里没有你。
”“这不可能!怎么会这样?”郑副市长一脸惊疑再三摇头。
淑芬语音不高,却声声入耳:“实话告诉你,前不久,我特意拿你的一幅墨宝到书画市场去试价,有给5元的,有给10元的,最高的一个给20元,这才是真实的价格真实的你!你以为2000元出售是物有所值,是你应得的报酬?其实你出售的不是才华和艺术,而是官衔和权利!”郑副市长脸色通红,默默地坐在沙发上,点燃一支烟,一口连着一口地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