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种土地资源在地域组合上、结构上和空间配置上的合理
性,明确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与重点,为制定人地 协调发展与强化地域系统功能的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
依据。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的内容
(1)、土地利用数量分析
(2)、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3)、土地利用影响因素分析 (4)、土地利用效益分析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的内容
实例:
从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997- 2010年)
本市各业用地调整的原则: 1 3 .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依法切实保护好基本农田保 .兼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土地利用不 能只考虑经济效益而不顾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必须考虑 护区,稳定耕地面积;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增加新耕地弥补建
“三大效益”的协调统一。 设占用,做到耕地总量略有增加。
第二节 规划后评价
——以从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为例
一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概念: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指在一个区域自然、
社会经济条件下,对全区域各类土地的利用类
型、质量,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结
构与布局,土地的生产率和利用率等方向所作 的分析,明确本区域土地资源潜力及特点,以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与规划后评价
基于“多规融合”的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性评价
绪论 空间规划体系内的“多规融合”研究进展 国土空间规划局限性及协调“多规”的必要性
协调国土空间规划的思路与框架
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性评价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规划后评价 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一、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目的 二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的内容
2.建设用地(城乡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 水利水工用地) 现状:包括城乡居民点及工矿、旅游、交通和水利水工 等用地,面积共11934.1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02%。 规划:规划到2000年和2010年,全市规划建设用地分别
为12102.00公顷和12340.00公顷,规划期间共增加405.81公
第二节 土地利用规划后评价
一、规划后评价的含义和作用
二、规划后评价的特性和原则 三、规划后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一、规划后评价的含义和作用
规划后评价是指在规划实施一般时间或规划结束后, 对规划的目标、效益、影响和守法等情况所进行的系统的 、客观的总结和分析。 主要内容包括: • 通过对规划活动实践的总结分析 • 明确规划预定目标的执行或完成情况 • 主要的效益指标完成情况
(4)有效保护了耕地和基本农田;
(5)优化了生态环境,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思考:一般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规划编制方法中控制指标不够全面? (2)规划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有待提高完善? (3)规划的规范性需要技术支持,规划编制过程 中缺乏多部门之间的协调? (4)生态先行意识不足,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需 进一步协调? (5)土地利用规划的公众参与机制有待完善?
要求评价者认真负责,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建议 引起公众的关注,起到监督作用,或要向社会公布后评 价报告 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到决策部门,作为新规划制定和评 价基础,以及时调整规划,这是规划后评价最终目标
反馈性
二、规划后评价的特性和原则
(二)原则:
合理性原则
民主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
规划后评价之 原则
历史性原则
将分类评价评定等级乘以其相应权重得到综合评分,
据此评定规划后评价总体等级。
常用的规划后评价方法有定性评价法、定量
评价法、对比评价法和因素分析法等。
实例:
从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997- 2010年)
实例:
从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997- 2010年)
1.农业用地(耕地、园地、林地、水面) 现状: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水面等地类,
效率性原则
三、规划后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一)后评价内容
一般来讲,规划后评价的内容包括目标评价、效益评 价、影响评价和守法评价4项内容。
1、目标评价
是指规划完成以后规划目标的完成情况。可用一 个总指标来反映目标的完成情况,即: 规划完成程度(D)=实际完成数/规划规定数 ①D≥1,说明规划目标已得到完全实现; ② D<1,说明规划目标尚未实现,要分析此种情况 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2 4 .以供给引导制约需求,统筹安排各业用地。保障必要 .土地“开源”与“节流”并举,积极开发土地潜力, 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的、合理的建设用地,特别是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 用地和骨干工企业用地,严格控制城镇用地规模无限制扩展。
结论:一般规划实施后的效果与存在问题
根据国土资源部和广东省国土资源厅的相关要求, 通过“查清新增建设用地总量与社会经济目标对照检 查”、“查清闲置低效用地与节约用地挖潜目标对照检
多年各类用地面积数据,分析各类用地之间数量比例 关系的动态变化情况。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的内容
(二)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可用产业用地结构与产业产值结构比较分析
可借用区位熵来分析土地利用类型空间结构 与布局上差异。土地利用类型区位熵是指某一区 域某地区某土地利用类型与该区域该土地利用类 型面积的比例与该地区总土地面积与该区域土地 总面积之比。
及土地利用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为土地利用
规划提供科学规划依据。
一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目的: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土地资源系统的数量与质量、结构与分布、利 用现状与开发潜力等方面的分析,明确规划区域的土地 资源的整体优势与劣势、优势土地资源在全局中的战略 地位、制约优势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揭示各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的内容
(四)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方法
在逐项计算上述各项指标的基础上,应对规划区土地 利用现状进行综合评价,或对于不同规划区域土地利用现 状水平进行评价排序,为此必须解决不同量纲评价指标的 处理问题。 评价系数法是借助评价系数把不同量纲的指标化为无 量纲系数,经过系数加和得出总评价系数从而比较优劣。 通过评价综合评定规划区域或单位的土地利用水平, 及其在所在地区内的地位,指出土地利用上的薄弱环节, 明确未来土地利用有待提高和完善的方向。
(一)土地利用数量分析
土地利用数量分析,首先分析已利用土地如耕 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 通用地、水域等和未利用土地的数量及其占规划区 域土地总面积的比重。
例如:耕地,着重分析: ◇耕地面积及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 其次,掌握各种地貌类型、土壤类型和不同 ◇耕地内部水田、望田天、水浇地、菜地、旱地的面积及各占耕地 坡度等自然状况下的土地资源的数量。 比例关系 ◇人均耕地占有量; 对于土地资源数量既要用绝对量表示,还要 ◇耕地生产力水平结构,如高、中、低产田百分比; 用相对量即人均拥有的数量,以及人均拥有宜农 ◇耕地的地域分布、利用差异; 地、宜林地、宜牧地、宜建筑地的数量来表示。 ◇水资源情况、灌溉条件; ◇制约耕地利用的主要因素等。
(A4)土地建设利用率(%)
(A5)耕地复种指数(%) (A6)草原载畜量 (A7)水面利用率(%) · · · · · ·
(B4)单位耕地耗电度数
(B5)单位耕地用工量 (B6)单位土地资金集 约度 (B7)土地利用投入产 出比 · · · · · ·
(C4)单位农用地总产值
(C5)单位建设用地总产值 (C6)单位土地净产值 (C7)单位土地纯收入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的内容
A.土地开发利用程度 (A1)土地垦殖率(%) (A2)土地利用率(%) (A3)土地农业利用率(%) B.土地集约经营程度 (B1)单位耕地功率数 (B2)耕地灌溉率(%) (B3)单位耕地化肥施 用量 C.土地利用效益 (C1)单位播种面积 (C2)粮食耕地年单产 (C3)单位耕地面积产值
(一)后评价内容
3、影响评价
影响评价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进行分析
• 宏观层面 : 是研究土地利用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影响,包括
环境、收入、就业、地区发展等;
• 微观层面 : 是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互相影响,因为土地利
用系统是相互联系的多个土地利用类型的有机整体,任何一 种土地用途都离不开另一种土地用途,以研究各类土地利用 类型之间动态变化情况。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的内容
(二)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土地利用结构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比重及其相 土地利用结构是客观存在的,其合理性体现
互关系总和,是各种用地按照构成方式的集合。 在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土地利用结构分析时,可以采用静态分析方法和
动态分析方法相结合,可以依据基期年各类用地面积
数据,分析各类用地之间数量比例关系;也可以依据
• 规划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影响
• 规划执行中的守法情况等
一、规划后评价的含义和作用
规划后评价是指在规划实施一般时间或规划结束后, 对规划的目标、效益、影响和守法等情况所进行的系统的 、客观的总结和分析。
作用:
通过分析评价,找出规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 改进意见,分析规划成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通
顷。
实例:
从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997- 2010年)
பைடு நூலகம்
3.未利用地 现状: 面积共5987.08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02%。
其中可利用的荒山荒地4665.33公顷,占未利用地的77.92%,
其他为裸地、田坎和难利用地。 规划:到2010年,全市未利用地中的部分可利用荒山荒地 将被开发利用,未利用地面积将减为5345.00公顷,比1996年 减少642.08公顷。开发利用荒山荒地,主要用于造林、种果、 垦植,部分用于非农建设。
查”、“查清耕地和基本农田与规划保护目标对照检
查”、“查清违法用地数量与处理要求对照检查” 等 “四查清、四对照”的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上 轮规划实施效果与存在问题,其中,实施效果为:
相关主题